人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职业精神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

人文

2024-07-07 1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讨论背景

古往今来,医学职业精神的界定与论证有着丰富的文献,几乎所有的医学名家都会在他们的著作中论及职业姿态和道德诉求。首先,它被认定为一种专业规范与水准,专注、执着、严谨、胜任力,同时也是一份职业的集体认同与行业承诺,向社会宣示,医者如何认识、对待生命、健康、疾苦、生死/生育(敬畏、悲悯、呵护、顺从),如何面对作为弱者的病人(诚信、人道、利他),如何面对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人性优先),以及医疗中的社会公平与正义(扶助弱者,无伤害,知情同意,推动医疗公平)。

在中世纪之后,牧师、医师、律师被认为是有学识、有教养的职业,必须对社会以相应的道德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精神不是医者的道德施舍,而是医者基于责-权-利平衡原则的承诺。尤其是18世纪以后,医学高校联盟,医生行业协会的诞生提升了医师的社会地位。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赋予医者更充分、更复杂的生命干预空间,赢得更多的荣耀、财富、体面与尊严,以及高度的技术自主权(技术裁量权、代理决策权与执行权),与之相对应,对医师的职业生活与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自律与社会约束的诉求。职业精神被赋予社会责任的承诺,包括严格的专业训练,严正的行业门槛,严明的行业规范,严谨的行业道德规训。

王鑫

2015级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北大医院儿科医护配合急救技能大赛

甄橙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在当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包括:人道情怀、关怀、同情、患者利益至上(患者知情同意,自主、获益、安全、无伤害)、利他、诚实、公正。唯有这样,才不负性命相托的信任,才能赢得患者与社会的认同与认可。医生首先要求珍重生命。对生命的珍爱与敬重之情,医疗救死扶伤与计生活动中的神圣体验(生命神圣、医者神圣、过程神圣、场所神圣),体现了卫生工作对公众生命权、生存权、健康权的充分认同与尊重,是救死扶伤职业姿态的原动力,也是提升生存品质,协调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的出发点,也是历史上护生、惜生、厚生、摄生传统的价值传承。

健康价值高于、先于医疗运作,是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非医疗工作的价值追求。生育健康与健康生育也是计生工作的价值归宿,呵护健康还是中国传统医学“治未病”预防思想的历史传承。医学的的职责一定包含呵护健康。

王一方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张大庆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医生还要弘扬人道。《希氏内科学》卷首金句即为“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主义事业”。人道主义的本意是尊重人的价值,倡导人性。二战之后的“日内瓦公约”旨在昭示医疗活动必须坚守人道原则,坚持人性优先,拒绝经济优先、种族优先、科技优先,体现了人类在医学领域里超越现实功利的公平与公正诉求,成为战后生命伦理学与职业精神建构的基石。

北大医学人组团式援藏活动

优质医疗服务、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是医者的真诚,求真务实,诚实正直,从友善到行善。诊疗活动中患者生命相托,医者必须以患者利益为先(以患者为中心)。真诚的精神原动力是人类本能的恻隐之心,关爱之情,舔犊之情,道德价值上续接了希波克拉底的“德行技艺”追求与中医的“仁心仁术”、“大医精诚”传统,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历程中所倡导的宗教慈爱(悲悯、敬畏,垂怜、救赎),以及护士的修女传统。

白吉可

2016级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问题二:

在医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医学职业精神?

讨论背景

1952年,著名的丛林医生史怀哲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唯一一次授予给医生个体,以表彰他对非洲人民绵延52年的生命之爱与职业服务。对此,科学巨擎爱因斯坦发表了一段感言:“仅凭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力行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话语中隐含着为史怀哲没有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抱怨,后来丹麦政府将褒奖医学成就的哥本哈根“森宁奖”授予给他,西德政府授予他科学、艺术最高奖。德艺双馨是史怀哲一生的追求。医学就是这样一个大写的职业,必须有大写的精神才能与之相配。

甄橙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职业精神的养成犹如“形意拳”大师的修炼,因为职业精神的培育模式不是技术教育的“教-练”模式,亦不是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而是人格养成的“化-育”模式,其价值养成不全是物理过程(知识垒砌、建构),而是生物过程(职业神圣与信仰的萌生、发育)。职业精神教育与发育有着自身的特征,譬如优先意识:职业精神培育、强化高于、先于知识、技能教育;潜水意识:伦理生活与灵魂净化不是孤立的道德说教,而是无声地伴生、融会于专业教育与成长过程中;知易行难(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必须服从于实践性):职业精神播种容易发育难,苏醒容易清醒难,知识宣导容易,行为坚守难,树旗容易,护旗难。

肿瘤医院护士为患者剪指甲

职业精神养成有着明显的代际(时代)特征与传承,传统的职业精神传承基于学徒制或学生数目很少的精英教育(老协和、老湘雅),传承链条是“一对一”的言传身教(道德技能合一)。

而今的医学教育是技能教育,实行“一对众”的大班教学,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播,忽视道德人格传承。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语境也加速了职业精神的嬗变,道德感的代际递增-递减效应(循环加速与减速),传统职业精神的神圣光环与现代职业精神的黯然失色,尤其需要我们着力去改进,努力去改善。

王一方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付馨悦

2016级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美德可以传染,一花引来万花开,万紫千红总是春。沙漠中也有绿洲,存在道德高坡与伦理高原效应,同样,道德“管涌”可以引来道德溃坝,道德黑洞通往道德深渊,个别医院腐败案例的教训印证了这一点。

问题三: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医院文化建设?

讨论背景

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中,医学界的同仁们很自然地把这一宏大目标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在一起深入思考,谋划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医院文化的纲领,成为医院人文化服务与管理进程中的价值桅杆,逐步细化,落实到医院管理的制度模块之中。

肿瘤医院井盖文化节打造医院文化项目

张大庆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如果从医院人文的角度透视当下的医院文化的短板效应,不难发现,存在着顶层虚火与底层松软两大问题。如何在医院管理中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凸显人性服务的灵魂,做到刚柔并济,战略优化与队伍强化并举,管事与育人不分离,需要认真洞悉并解决医院文化深层次的四大困惑:一是行业内职业精神的倡导、宣示与社会对医院、医生、医学认同、认可之间的严重不匹配,人文关怀缺失与医患矛盾加剧之间互为因果,交互激化。二是体制机制不适应,改革深度不到位与道德自律松懈,职业道德滑坡之间交互影响,交互激化。三是职业理想的崇高神圣与社会现实的粗俗低劣相互映衬,互为矛盾。四是医疗行业风气俗世化、粗鄙化与个体伦理生活缺失、行为堕落之间互为因果,交互激化。

现代医院管理及科室凝聚一般通过四条纽带来实现。首先是行政纽带,作为社会管理科层制的一级机构与组织,承上启下,上级指令的传达或科室指令的发布,规章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其次是经济纽带,指标细分与效益考核,工资评级及奖金的二次分配。其三是学术纽带,学术积累与职称评定,课题共同研究形式培育合作精神与精进意识。其四是精神纽带,指标是科室场所精神的铸造,科主任、护士长人格魅力的展示,团队合力与创造力的凸显与科室凝聚力的呈现。

与之相对应,医院(科室)管理者手中有四大杠杆与四大软肋,一是精神感召,价值领航,典范引路,但柔性手段不足;二是制度规范与责罚杠杆,却过分强调则流于刚性,缺乏人情味;三是物质激励与奖金杠杆,但过分强调则流于物欲化,缺少精神动力;四是道德规训与行为自律,但隐性修养缺位,目前最弱的是第四条纽带与杠杆。

王一方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护士实施优质护理,

为病房里的老奶奶洗头

付馨悦

2016级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现代医院管理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观念升级与价值转身局面,管理者应该尽快适应这样的变化。自觉从权力敏感、制度敏感转向文化敏感、精神敏感;从制度刚性约束到职业信仰,能共享一种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认同,人道、利他、诚信的行业共识,正能量集聚、反思力培育,患难与共的担当;伦理生活与荣辱观的齐同,道德出血的制止,灰色陷阱的填平;团队合力的迸发,团队归属感与荣誉感、职场友谊的深浅与职业幸福感的流淌。

医学生活,无论是医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走上岗位的研究生活、临床生活,都不只是知识生活、技术生活,还包含道德生活,伦理生活,精神生活。都回避不了价值观的选择与认同。

医学生活绝不只是技术生活,知识生活,一定是道德生活,精神生活。在美国杜克大学,住院医生的培育需要修完八堂课,完成九项修炼,分别为信仰、热情、坚忍、共情、拓展、眼界、合作、承诺、希望。

王一方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王鑫

2015级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除了每一位医生的精神淬炼之外,领头羊的价值引领与示范至关重要,因为医院文化首先是院长的文化,科室文化首先是科主任的文化,看院长、科主任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人格魅力以及管理艺术。

北医三院眼科义诊服务社会

美国耶鲁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克雷顿•奥尔德弗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简化与深化。首先是原来的四层级被简化为三个更加容易理解的层级,分别是生存需要(生活的物质必须与安全),关系认同需要(外在部分是爱与归属,内在部分是自尊与尊严),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实现,真善美的领悟,理想人格,优雅人生的抵达)。

奥尔德弗对马斯洛学说的深化表现在他发现三个“需要层面”之间并非只是一种线性的递进关系,而存在着立体的交互性与关联性,在同一时刻,人会受到三种需要的诱惑,从低到高的追求并非阶梯式递进,一些人在其低端需要充分满足时,也可能跨越性地追求高端需求,以分流低端需求。相反,追逐高端需求受挫时,会转而向低端需求回归,继而过度沉迷于低端需求,存在着一个“世俗化引力场”,即所谓的“受挫-回归”理论。精神阅读,典范教育可以及早地激发高端需求,分流低端需求。

因此,万丈高楼平地起,医学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在科室,有效方法是有品质的精神阅读。唯有这样,才能在世俗化、功利化的职业语境中引领崇高、纯粹、神圣的职业向往。

王一方

医学人文研究院

教授

相关链接:

人文 | 师生探讨:医学职业生活的价值取向

来源/《北医》报第757期、第760期

文字/医学人文学系

图片/由各医院提供

编辑/何渼波 龙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