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理解内省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2023-04-18 09: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于专业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心理学中将stress翻译成应激或压力。心理冲突和压力息息相关。压力以及压力对我们的心理影响: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个事件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

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体形成不同的结果,不同程度地增强或降低主体的健康水平。

二、压力源的种类

按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生物性压力源

这时一组直接影响主题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声、气温变化等。

(二)精神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

(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又可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是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

第二类是由自身情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我们将压力源分为三种类型,但是这只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因素,特别是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由于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中,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例如:某位女性求助者因为社交不良造成了心理问题,这时,最直接的判断是“社交不良是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一结论似乎没有错,而依此结论使用某种疗法,逐步改变求助者的社交状况,这种临床决策也不无道理,但是,上述临床操作的结果,可能不会令人满意,中、远期疗效可能不佳。

假如中、远期疗效不佳,其原因很可能是没有揭示“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背后的深层情况。如果仔细、深入地了解,可能会发现,“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背后的深层情况中有一个“错误认知结构”,这个“错误认知结构”可能是求助者幼年时形成的,它是一个错误逻辑判断,“每个人都应该爱我”。带着这种错误观念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肯定会碰到人际交往方面的麻烦。所以,这种错误的认知,就是“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背后的“精神性压力源”。深层的“精神性压力源”不排除,就等于留下后患,日后肯定还会出麻烦。

问题是否到此结束了吗?当然不行,因为这种错误认知又是由自幼的不良教育环境造成的。求助者作为独生女儿,她是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自己父母的娇惯中长大的,那时,她记得自己在家中被称为“小太阳”,当时,全社会为了卖儿童产品,商家四处做广告,掀起所谓的“小太阳工程”。在这种恶劣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上家庭中的“小太阳工程”,便造就了一个“自我中心”的姑娘。这样一来,我们又找到了另一个“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或者说,找到了一个真正把孩子心灵压扁了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三、压力内省体验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

从上述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的内部世界形成动机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理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时,我们说他正体验着压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