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丨胶囊剂、滴丸剂和小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胶囊都有明胶吗 药剂学丨胶囊剂、滴丸剂和小丸

药剂学丨胶囊剂、滴丸剂和小丸

2023-10-09 0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①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③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软胶囊剂。

④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由于明胶是胶囊剂的最主要囊材,所以:

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会使囊壁溶化;

若填充风化性药物,可使囊壁软化;

若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因此,具有这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当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后,也可能制成胶囊剂。

由于胶囊壳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因此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二)胶囊剂的分类【了解】

依据胶囊剂的溶解与释放特性,可分为硬胶囊(通称为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主要供口服用。

(三)胶囊剂的制备【掌握】

1.硬胶囊剂的制备 硬胶囊剂的制备一般分为空胶囊的制备和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封口等工艺过程,现简介如下:

(1)空胶囊的制备

①空胶囊的组成: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以骨骼为原料制得的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且透明度差;以猪皮为原料制得的猪皮明胶,富有可塑性,透明度很好。为兼顾囊壳的强度和塑性,采用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明胶代用品有淀粉胶囊、甲基纤维素胶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囊等,但均未广泛使用);为增加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入增稠剂琼脂等;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为美观和便于识别,可加食用色素等着色剂;为防止霉变,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等。当然,不是任一种空胶囊都必须有以上组分,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加以选择。

【联想记忆】

“福尔马林”〈formalin;福美林〉是“甲醛”〈formaldehyde〉(HCHO))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且因内含的甲醛挥发性很强,开瓶后一下子就会散发出强烈的刺鼻味道。福尔马林的使用涵盖之层面其实相当广泛,其中因甲醛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凝固,因此在医药上可作为检验时的组织固定剂、以及防腐剂等。在浓度与剂量足够时,此特性对大部分微生物都具破坏能力,所以也常作为一种消毒剂。

药剂学应用:甲醛蒸气灭菌,甲醛类药物不能填充胶囊剂,制备肠溶胶囊,微囊制备的固化剂。

②空胶囊制备工艺:空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切割→整理,一般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生产环境洁净度应达10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为了便于识别,空胶囊壳上还可用食用油墨印字。

【联想记忆】

加入附加剂较多的剂型有哪些?

加入防腐剂的剂型有哪些?

加入增塑剂的剂型包括哪些?

(2)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

①物料的处理与填充:一般可加入蔗糖、乳糖、微晶纤维素、改性淀粉、二氧化硅、硬脂酸镁、滑石粉、HPC等改善物料的流动性或避免分层。也可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后进行填充。

②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应根据药物的填充量选择空胶囊的规格,首先应按药物规定剂量所占容积来选择最小空胶囊,可以凭经验试装后决定,但一般宜先测定待填充物料的堆密度,然后根据应装剂量计算该物料容积,以决定应选胶囊的号数。

填充后,即可套合胶囊帽,目前多使用锁口式胶囊,密闭性良好,不必封口;若使用非锁口式胶囊(平口套合),则须封口。封口材料常用不同浓度的明胶液,如明胶20%、水40%、乙醇40%的混合液等,在囊体和囊帽套合处封上一条胶液,烘干,即得。

2.软胶囊剂的制备【掌握】

(1)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 由于软胶囊是软质囊材包裹液态物料,所以了解各种影响成型的因素,有利于处方设计与工艺条件控制。

①囊壁组成的影响:囊壁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若增塑剂用量过低(或过高),则囊壁会过硬(或过软);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②所包药物与附加剂的影响: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如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物。但应注意:液体药物若含水5%以上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醇、酮、酸、酯等,能使囊材软化或溶解;醛可使明胶变性,因此,均不宜制成软胶囊。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泄漏或影响崩解和溶出,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③所包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目前,软胶囊剂多为固体药物粉末混悬在油性或非油性(PEG400等)液体介质中包制而成,圆形和卵形者可包制5.5~7.8ml。

(2)软胶囊的刺备方法 常用滴制法和压制法制备软胶囊。

①滴制法:滴制法由具双层喷头的滴丸机(见图4~2)完成。以明胶为主的软质囊材(一般称为胶液)与被包药液,分别在双层喷头的外层与内层以不同速度喷出,使定量的胶液将定量的药液包裹后,滴入与胶液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之形成球形,并逐渐冷却、凝固成软胶囊,如常见的鱼肝油胶丸等。滴制中,胶液、药液的温度、喷头的大小、滴制速度、冷却液的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软胶囊的质量,应通过实验考查筛选适宜的工艺技术条件。

②压制法:压制法是将胶液制成厚薄均匀的胶片,再将药液置于两个胶片之间,用钢板模或旋转模压制软胶囊的一种方法。

3.肠溶胶囊剂的制备【掌握】

肠溶胶囊的制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明胶性质,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使明胶无游离氨基存在,失去与酸结合能力,只能在肠液中溶解,但此种处理法受甲醛浓度、处理时间、成品贮存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使其肠溶性极不稳定。另一类方法是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料,如用PVP作底衣层,然后用蜂蜡等作外层包衣;也可用丙烯酸Ⅱ号、CAP等溶液包衣等,其肠溶性较为稳定。

(四)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及举例

1.质量检查 胶囊剂的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制剂通则”项下对胶囊剂的要求:

(1)外观胶囊外观应整洁,不得有黏结、变形、渗漏或囊壳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

(2)装量差异胶囊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4-2 胶囊剂装量差异表

平均装量 平均装量 0.30g以下 ±10% 0.30g及0.30g以上 ±75%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可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

(3)崩解时限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剂可改在人工胃液中进行检查。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对于肠溶胶囊,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粒的囊壳均不得有裂缝或崩解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入挡板,改在人工肠液中进行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剂,可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联想记忆】

颗粒剂 胶囊剂 栓剂 片剂 丸剂 溶化性 崩解时限 融变时限 崩解时限 溶散时限

滴丸剂

(一)概念与特点【掌握】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口服用。

从滴丸剂组成、制法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②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③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可达83.5%;

④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如灰黄霉素滴丸有效剂量是100目细粉的1/4、微粉(粒径5p.m以下)的1/2;

⑤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五官科制剂多为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用时间不持久,作成滴丸可起到延效作用。

(二)常用基质【掌握】

滴丸剂所用的基质一般具备类似凝胶的不等温溶胶凝胶互变性,分为两大类:

1.水溶性基质 常用的有聚乙二醇类(如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等)、泊洛沙姆、明胶等。

2.脂溶性基质 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等。

(三)制备方法【掌握】

1.工艺流程与设备 滴制法是指将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的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里,冷凝收缩成丸的方法。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联想记忆】

栓剂 滴丸 膜剂 润滑剂 冷凝剂 脱模剂

2.制备要点 保证滴丸圆整成形、丸重差异合格的制备关键是:选择适宜基质,确定合适的滴管内外口径,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静液压恒定,及时冷凝等。

滴丸剂亦规定了重量差异与溶散时限检查,检查方法与中药丸剂略有差异,溶散时限的要求是:普通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

小丸【熟悉】

小丸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选用适宜的黏合剂或润湿剂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小丸粒径应为0.5~3.5mm。与通常所述的丸剂相比,其主要特点在于:由于在胃肠道的分布面积较大,吸收较快,可以制成速释小丸制剂;可以对小丸进行包衣处理或加入适当的阻滞材料,制成缓释微丸。其制备方法较多,目前主要采用沸腾制粒法、喷雾制粒法、包衣锅法、挤出滚圆法、离心抛射法、液中制粒法等方法制备小丸。

了解更多“药剂学”相关知识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