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及其相关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疑似病人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传染病流行及其相关名词解释

传染病流行及其相关名词解释

2024-07-08 06: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宿主、易感宿主

宿主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寄生生物通过寄居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得营养,寄生生物往往损害宿主,使生病甚至死亡。

宿主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病原体的损害,而且主动产生抵制、中和外来侵袭的能力。如果宿主的抵抗力较强,病原体就难以侵入或侵入后迅速被排除或消灭。

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

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将最终决定是否发生感染和感染经过及结局。易感宿主指对生物性致病因子缺乏抗 感染抵抗力的个体。

5.人群易感性

个体易感性决定了病原体能否侵入人体 以及侵入后是否发生感染,而机体反应性,诸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生理反应等均参与临床发病、临床类型、临床经过和 转归。感染病的易感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特定病原体的抗感染免疫力,主要是针对性很强的特异性免疫即适应性免疫;而对其他感染病的易感性则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固有免疫功能,以及机体的一般状态如年龄、营养状态、基础疾病等。在免疫虚损宿主,可保留对某种感染病病原体的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功能,但对其他生物性病原体缺乏抵抗力,也是易感宿主。

在感染病学中用人群易感性这一名 词说明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感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的高低根据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比例来衡量。当人群总体免疫水平高,则人群易感性低,随之感染率也低。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包括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和免疫人口死亡等。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计划免疫加强、感染病流行和隐性感染减少等,与良好生态环境和人群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等也有关。人群易感性高低则影响感染 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状态。当免疫人口增加时,导致感染病发病率下降的程度决不仅限于免疫人口本身,这是因为具有免疫力的人除了免于发病外,由于大量免疫者分布在传染源周围,对易感者起到屏障和保护作用。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时,即形成免疫屏障,不需要整个人群均获得免疫亦可终止感染病流行。

6.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病毒(非典型肺炎、猪流感……)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直接居住生活在一起的成员。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学校里一个班级的学生及班主任老师,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直接接触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情况由卫生防疫人员综合评定确定的接触者史,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就是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的生活或工作的人。

新型冠状病毒接触者

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7.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

医学观察是指对可疑的传染病患者和曾经与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密切接触者)按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采取隔离措施,观察其健康状况,有否染病可能,以便对这些人在疾病的潜伏期和进展期内获得及早诊断治疗与救护,又可减少和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群。这是一项对可疑病人、密切接触者和周围人群的医学保护措施,所以被采取医学观察措施的人并不仅仅是疑似病人,还应包括可疑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密切观察,但不限制活动)

对已经排除有传染性的密切接触者取消医学观察措施,不再采取法定医学保护措施。称为解除医学观察。

医学隔离:是对具有传染性的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医学隔离治疗,直到不具有传染性的传染病管理措施。医学隔离一般在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

居家隔离:是规定所有与证实患有传染病者有家居接触的人士,须留在家中接受最多至某传染病最长潜伏期隔离的家居处理。

8.疫区、疫点、潜伏期、流行病学调查

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指的是病原体从侵入人体至人体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这是由于潜伏期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不同机体的抵抗力强弱等因素有关,但是同一种传染病往往具有固定的潜伏期。

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19.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0.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新型冠状病毒性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1)餐饮具和茶具:首选物理消毒,煮沸15-30min,或按说明书使用高温消毒箱(柜)消毒;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浸泡30 min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2)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

(3)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4)普通织物:对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浸泡30min,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或采用其它衣物消毒液按说明书使用。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