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家的生育政策?你准备生三胎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如何看待国家的生育政策?你准备生三胎吗?

如何看待国家的生育政策?你准备生三胎吗?

2023-04-12 06: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表明态度,我觉得国家的计划生育是无比正确的,只是在每个时代需要进行调整,从建国初期的鼓励生育到后来的计划生育,从只生一胎到放开二胎三胎,都有国家领导层的深层次考量。我们面临的低生育率只是现在的阶段性问题,我坚信在国家多方面的政策指引下,中国的生育率会逐渐提高的,因为谁不想多子多福呢?

一、出生率下降,加剧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目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近几年也面临着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的问题,即人口的生育率在逐年下降,单身未婚的人越来越多,结婚不要孩子或低生育愿望的家庭也是越来越多。今年5月初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出生人口为1200万,同比大幅下降了18%,锐减了265万,比全面实行二胎政策时的2016年下降了33%,无论是新出生人口,还是生育率,都是历年来最低的一年

如果长时间处于生育率较低的水平,社会将会陷入低生育陷阱,并加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现在老年人的规模正在迅速壮大,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2亿,社会老龄化进程的速度在明显加快,这方面城乡之间的差别就比较明显。如果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要负担的老年人数量逐步增加,最后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会陷入失衡的状态,这将会严重拖累国家的财政与经济,给国家的创新与进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现在国家也出台了不少缓解这方面压力的措施,例如二胎生育政策、分类延长退休年龄等。虽然国家出台了二胎生育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前几年出生的人口数量有一定幅度地回升,但并没有迎来此前预估的生育高峰,自从全面实行二胎政策开始,新出生人口及生育率一直保持着向下的趋势。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目前的人口生育率只有1.3,正处在极低的水平线上,甚至还低于生育率红线1.5的标准,而目前低生育水平、低生育率和低生育意愿的趋势,恐怕在短时间内仍难以改变。国际权威医疗期刊《柳叶刀》在世界人口问题的报告中预测,若照此下去,210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将下降到7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宣布全面放开三胎的生育政策,一些城市亦开始了政策先行试水,政策对育儿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得相对比较充分,而且补贴标准相对于当地较低的家庭年收入而言,无疑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二、究其原因,各种压力影响生育意愿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不久前公布的《上海市民生育意愿调研报告》显示,即使不考虑政策因素,近半数的受访者希望生育1个孩子,有三成多的受访者希望生育2个孩子,仅有不到3%的受访者希望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另外还有约一成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想要孩子”。

不愿意生育多胎的受访者所持的原因有“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开支过高等)”想法的人占比近一半,在养育孩子所承担的经济开支方面,有八成的人认为压力主要来自“教育费用”。

养育就意味着要承担一份责任,所以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综合各方面报导,目前生育率不断地下跌,原因林林总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是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人们的眼界与思维发生了变化,生育观念也在改变,很多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活得更加丰富多彩,结婚生子已经不是人生经历的必选项,因此奉行单身主义与丁克家庭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其二是生育孩子给家庭带来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会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上述担忧如果不能得到充分地缓解,即使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恐怕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其三是生育和个人事业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矛盾,尤其是对想要生育的女性而言,家庭和工作极难平衡,很多用人单位与企业对此缺乏支持的动力,生育权益与女性就业权利还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总体上来说,育龄女性还缺少一个鼓励生育且友好的外部环境。

三、集思广益,鼓励政策应当多管齐下

目前在生育补贴方面“先行先试”的城市,多为中西部的人口净流出地区,经济富庶的东部沿海地区或一、二线城市,由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年轻人,人口一直处于净流入的增长状态,这方面的补贴意愿相对没有那么强烈,这些城市更倾向于完善人才落户政策,实现人口的增长与年龄结构的优化。

当然,要鼓励育龄夫妇生育,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实际且到位的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从现有多方情况来看,提高生育率的主要措施大致有以下几个思路:

第一是现金奖励或补贴,给予个人所得税收的优惠政策,以及购房优惠或租房补助,这其中关键是发放标准该怎么确定,钱少了不管用,家庭感受不到鼓励生育政策的效果,发多了会增加财政负担,所以这个标准需要在认真地做好调研,仔细地加以研究后才能确定。

个人所得税收的优惠政策也是要基于相同的思路,在前几天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简称两纲)中,就提出要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项目也能纳入个税减免之中。

另外,鼓励生育的措施还应该适当地惠及企业与用人单位,充分引导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积极的鼓励生育的外部环境。

第二是每年给予一定的额外假期,今年8月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其中增加了关于育儿假的相关条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父母育儿假。

育儿假和现有的产假、陪护假不同,后者针对的是从怀孕到婴儿出生这段时间,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能有时间更好地尽到养育和教育的责任。

考虑到千差万别的地区、经济及家庭情况,还有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育儿假也需要确立一个合适的标准,两纲中就明确提出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

第三是提供各种服务与设施,如由国家以优惠的价格提供面向幼儿的托管、接送、照料等服务,还有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育儿压力,对于这类服务,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确保其运行符合标准、正规有序、价格合理。

现在还不清楚国家的相关配套政策及细则将会如何制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即使各级出台了三胎的生育优惠与补助政策,可以在短期内给家庭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持。

但养儿一百岁,担忧九十九,最终养育孩子还是要靠父母及家庭的艰辛付出,所以需要从根本上缓解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压力,积极释放家庭的生育意愿。

结语 养育孩子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快乐的过程,人口及生育问题是需要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它将会对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逐步提高生育率,扭转新生人口下滑趋势,控制人口老龄化水平,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形成合力,群策群议,多措并举,需要在影响生育的教育、医疗、住房、工作就业等环节,做好严谨、科学、细致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只有如此,才能为育龄夫妇及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减轻其面临的各种社会及经济压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