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轩”的历史沿革和修缮保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恭王府多福轩内景 “多福轩”的历史沿革和修缮保护

“多福轩”的历史沿革和修缮保护

2023-04-17 14: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胡一红: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研究员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地区的恭王府及花园是一处府邸和花园均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王府建筑,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府邸前身为乾隆权臣和珅宅第,其后为庆王府、恭王府。整座府邸建筑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合形成多个院落,"多福轩"院为王府东路二宫门内第一组完整四合院。该院由正殿与耳房、殿前月台、厢房与耳房等屋宇组成,布局严谨。从其在东路的建筑位置、建筑格局及使用功能看,是府邸中一处重要殿堂。我们在查寻和掌握较多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沿革及修缮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在2003年的修缮工作中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按照文物保护原则对"多福轩"正殿进行了全面修缮和保护。

一"多福轩"历史沿革

和珅时期

早在1937年,单士元先生即对恭王府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并撰写《恭王府沿革考略》一文。单老认为:恭王府前身为庆王府,庆王府前身为和珅第,结论是:作为一个大型宅第应始自和珅。尽管没有文献记载和珅宅第建成时间以及占地面积和规模,但在查阅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时,发现此处在当时只有一些小型宅院,尚无形成气派的三路院落。和珅生卒年为1750~1799年,就他的家庭而言,我们认为不可能在其少年时代在此地段拥有大型住宅,因此该大型宅第应为和珅执掌权力并拥有大量资财后所建。据有关专家推测,和珅宅第建成"时间应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后飞黄腾达、炙手可热的极盛时期"。以和珅此时在朝廷所具有的身份、地位和权势进行分析,拥有一座与其身份相符甚至超出其身份的住宅是极有可能的。就房屋建筑的分布和区域形式划分而言,"我们还有两份关于和珅府邸较详细的书面资料……其中陈述了详细情况:中区房间计13所共72间,东区计7所共38间,西区计7所仅33间……中区作为主干路,一般是举行各类重大庆典活动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和区域;而东西两条线路中的院落多为起居之处"。从以上记载知,和珅宅第建成时已基本具备三条轴线形成的东、中、西三区院落的建筑组合格局。因此我们推测,作为东路主要建筑的"多福轩"应在1776年和珅宅第"东区7所共38间"的建造范围之内。按"东西两条线路院落多为起居之处"的常规,"多福轩"应为和珅家人居住处。《易·说卦》曰:"震为长男,为东方。"《神异经·中荒经》曰:"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门有银榜……'题约天地长男之宫'。"按古制,天子诸侯太子长子住东宫,而丰绅殷德正是和珅长子。据此推测,我们认为位于宅第东路的"多福轩"院落应为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起居所。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对和珅及其家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年十一月,乾隆幼女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如果"多福轩"为和珅长子丰绅殷德起居所的推测成立,下嫁后的和孝公主居住于宅第内东路院落合情合理。同时"多福轩"又因坐落于东路院落而在宅第内占有重要位置。古人认为"上方,谓北舆东也……下方,谓南舆西也"。而"上"在《辞源》中有上等、在先、在前之意;"下"则为次、下等、次序在后之意。所以沈阳故宫内"增建的东所,位于崇政殿至清宁宫一段早期建筑的东侧,系供皇帝东巡盛京时皇太后驻跸之处……西所位于崇政殿至清宁宫一路建筑之西,为东巡时皇帝后妃驻跸之处"。慈安为咸丰帝后被封为东太后,作为正宫始终居住在皇宫内东宫;而慈禧为咸丰帝妃,尽管权大势大但不能违制,只能封为西太后居住在皇宫内西宫。由此强调了东为上、西为下的观念。在建筑中"顺承郡王府的东翼楼台基比西翼楼台基高出2寸(清代北京有些匠师也有将东房的柱子做成略高于西房柱子的类似做法)。……因东面为青龙方位,西面为白虎方位,这些都是要造成青龙强于白虎的风水形势"。以上这些观念、习俗和做法再次突出体现了东方高于西方的理念以及典型且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固伦和孝公主作为乾隆的幼女毕竟是帝王的后代,而和珅虽身兼数职且为一等忠襄伯但仍为乾隆臣子,因此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的结合对公主来说称之为"下嫁"。鉴于君臣关系,"多福轩"等东路院落作为固伦和孝公主婚后的生活居所,既体现和珅较强的等级观念又合乎古代传统习俗。基于以上两方面思考并结合有关史料和古代传统理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后应与丰绅殷德居住在"多福轩"等东路建筑群中

公主时期

和珅获罪被赐帛自尽后,和珅宅第被一分为二。《竹页亭杂记》中载:"和珅查抄议罪后,分其第半为和孝公主府,半为庆亲王府。"查《骨董续记》卷二有:"和珅宅曾割其半以居丰绅殷德及和孝公主。"究竟公主居住于宅第中哪一半?嘉庆又将哪半部分赐予庆王永璘?文献中并未明确.载。查嘉庆四年《和珅抄产册》中有和珅二十款罪行,其中第十三款罪为:"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堂厅,其多宝阁及隔断门窗,皆仿照宁寿宫制度。"与这第十三款罪行相吻合、具有与故宫宁寿宫极相似的内部装饰格局而反映和珅"逾制"行为的"楠木堂厅",即为现今府邸西路建筑的最后一进院落"锡晋斋",和珅事发后被查抄。赵迅先生认为:"锡晋斋"原名"庆颐堂",缘起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又据恭亲王奕訢《萃锦吟》(庆宜堂避暑偶作)注中提及,"邸第西斋,颜约庆宜堂,传闻系庆邸居时旧额"的记载,可知嘉庆帝赐与同母弟庆郡王永璘的住处在邸第西路。查《华裔学志》1940年第5期Princekung'sPalaceandItsAdjoiningGardeninPekingbyH.-S.Ch'ênandG.N.kates译文中有"将王府分为两部分。东部归公主,西部属亲王。庆宜堂,这座举办节日礼仪的厅堂,归于庆亲王"的说法。因此我们认为:和珅时期建设形成的东、中、西三路院宅中,和珅生前应生活居住于"庆颐堂"等西路宅第;和珅获罪后,西路这一半建筑被赐与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那么"多福轩"等东路这一半院落理应是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起居处。从而证实公主居住于东路"多福轩"等建筑中推断的正确。

2004年进行东路"多福轩"修缮和"乐道堂"建筑勘察时,先后在两处殿堂内发现凤纹图案彩绘。其中"多福轩"正殿内的局部凤纹彩绘,是工人在拆除东、西耳房山墙覆盖层时发现的。这些位于随梁枋下皮处的残留彩绘,经专家考证为和玺类凤尾图案,不仅与殿内现存龙锦枋心金线大点金的旋子彩绘风格完全不同,而且等级要高于现存旋子彩绘。在随后进行的府邸修缮设计勘察中,又于东路"多福轩"之北"乐道堂"殿堂后卷房内脊檩上,发现有保留十分完整的金凤纹饰彩绘。这些彩绘因处于室内白樘篦子顶棚上方,故得到很好的保护。经对东路"多福轩"、"乐道堂"等建筑内留存的彩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两处殿堂中的彩绘遗迹具有以下共同点:

第一,彩绘均为凤纹和玺图案;

第二,均出现于东路建筑之中;

第三,等级较高且具有清中期彩绘特征。

由此可以确认:东路两处建筑中新发现的高等级凤纹和玺彩绘,是乾隆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时期所绘制。这些历史遗存以事实进一步证实:"多福轩"等东路建筑确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后的生活居所。同时我们认为公主自下嫁后应一直在此居住,直至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公主去世。

庆王府时期

嘉庆四年后,和珅宅第一分为二由两位主人居住;道光三年九月和孝公主去世后,整座府邸方归庆王府所有。东路"多福轩"等建筑也应在回归之列,只是此时庆亲王永璘(永璘病重时已被晋封为亲王)已逝去三年有余。庆亲王逝后其子绵慜承袭郡王仍居住此府;绵慜卒,奕彩接袭;再后转至永璘五子镇国公绵悌(后降至镇国将军);绵悌卒后由其子奕劻接袭,此时奕劻已降至辅国将军。庆王府时期,"多福轩"被收回后归其后代使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究竟由何人使用,目前因资料匮乏尚不得知。

恭王府时期咸丰元年(1851年)遵道光帝宣宗遗旨,将宣宗六子奕訢封为恭亲王。时值庆王后裔奕劻已降至辅国将军,故文宗将此府收回转赐其弟恭亲王奕訢,从此正式更名恭王府。《骨董续记》卷二有"咸丰时,并庆邸改赐恭王"的记载。

恭亲王奕訢于咸丰二年四月乔迁新居。"咸丰二年即1852年,在恭亲王入住王府几个月时,皇帝曾造访王府。皇帝授予恭亲王至少三块匾额,其中有两块是很重要的,它们分别是东部前厅和西部前厅的匾额。内容分别是多福轩和葆光室……多福轩的功能像是服务于恭王府内第二接见大厅"。

"多福轩"是奕訢会客处,……据传恭王曾在此接见过英法联军谈判代表,因此我们认为恭亲王入住府邸后,"多福轩"成为恭亲王奕訢接待中外宾客之会客厅堂。从历史角度看,此地点具有特殊价值且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多福轩"作为一处重要殿堂,还有以下使用功能:"据载澄郡王的日记记载,这座大厅用来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根据惯例,这些礼物由王府的主人在大厅前面的月台上跪迎、接受……这里有一对对巨幅中国书法作品。方形红纸摆成菱形,上有皇帝御笔亲书的字迹:福与寿。历代皇帝都写同样的内容,成对装在框里,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这类书法作品有一大批,足以证明恭亲王家族的地位和荣耀长盛不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恭亲王奕訢病故。此后由其孙溥伟承袭爵位和府邸,其弟溥儒也居住府中。为复辟已亡大清王朝,溥伟积极筹集复辟清室经费,1921年时将府邸抵押给天主教会西什库教堂。十余年后原押款已利滚利向上翻了若干倍,溥伟因经济拮据无力偿还所欠债款,不得已将恭王府房产变卖给天主教会学校。

辅仁大学时期

1937年后,恭王府成为辅仁大学教会学校女子学院,府邸东路"多福轩"作为辅仁大学女院图书馆。查阅辅仁大学校友会刊物,可以看到若干张有关女部图书阅览室的照片。室内除挂有"福"、"寿"匾额外,北墙还立有巨大书架,设有借阅处和书桌,几位女生正围坐在书桌旁认真阅读写作。

949年至今1949年以后,府邸部分一直由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多个单位使用。"多福轩"则成为供艺术单位使用的录音棚。2002年方归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当时称恭王府管理处)所有。

二"多福轩"历史上的修缮概况

结合史料研究和现状勘察,我们分析:"多福轩"自建成至今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较大的修缮工程估计有两三次,其余则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的日常维修和养护。

固伦和孝公主入住"和宅"前

如果和珅宅第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那么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迎娶固伦和孝公主之前,对东路"多福轩"等新婚居所进行重新修缮是必然之举。由于成婚之人为乾隆宠爱幼女,因此建筑的重新装修对和珅府邸来说必然是一件大事,这直接体现和珅对乾隆帝的尊崇及对这桩婚事的重视程度,"多福轩"正殿东西耳房山墙随梁枋处残留的局部凤纹和玺彩绘足以证明这一点。因此我们认为,"多福轩"建成后的第一次修缮应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与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举行婚礼之前。

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四年

乾隆五十四年时(1789年),"多福轩"等东路建筑应是以修葺一新的面貌迎接固伦和孝公主入住。因此从乾隆五十四年到嘉庆三年(1798年)这不足十年的时间里,估计仅有可能对"多福轩"进行一些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太可能有大规模的维修。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被赐死,和珅的一半宅第赐予郡王永璘。虽然庆郡王永璘被赐入住"和宅"后,理应按照规制在入住前由内务府遵循郡王府的规格对宅第进行修缮,但由于永璘只被赐予半座宅第,因此入住前只有可能对西路和中路建筑稍事修整;东路"多福轩"等建筑因和孝公主与其额驸一直居住于此,并未形成易主之实,应该不会在此次修缮范围之内。此间,虽然公主一直在此居住,但不会有充裕资金进行大型修缮,最多是根据需要维持现状做些养护而已。

嘉庆二十五年至咸丰元年前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卒,永璘长子绵慜在父去逝后,将庆王府遗留的和珅违制之物拆改呈缴。《嘉庆实录》中嘉庆二十五年五月谕:"据阿克当阿代庆郡王绵慜转奏伊府中有'毗卢帽'门口四座、太平缸五十四件、铜路灯三十六对,皆非臣下应用之物,见在分别改造呈缴。国家设立制度,辨别等威,一名一器不容稍有僭越,庆亲王永璘府本为和珅旧宅,此等违制之物皆系当日和珅私置,及永璘接住后,不知奏明更改,相沿至二十年。"《嘉庆实录》中的这段记载传递有两个信息:一为永璘接住的是和珅旧宅之居处;二是居住20年后僭越之物尚存,证明这段时间府邸改建不大。因此专家认为"永璘、绵慜居府时,似乎都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府邸。绵慜死后,奕彩、绵悌等先后犯了事,出了问题,也难得顾得上修建府邸,到了奕劻时,就更谈不到修府了"。我们分析,虽然和孝公主于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去世后,整座府邸归属庆王府所有,但庆王家族的后代由于出现"服中纳妾"、"行贿"等问题致使所袭爵位不断递降,至奕劻时已降至辅国将军。因此基于上述各类原因,庆王的后人在这段时期内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对"多福轩"等府邸建筑进行大规模修缮。

咸丰元年

咸丰元年(1851年),府邸赐予恭亲王奕訢。查咸丰元年内务府档案记载有:"将辅国将军奕劻府第,官为经营,赏给恭亲王居住。"又据奏销档中载:"总管内务府为请旨事,前经臣衙具奏,恭亲王第工程,将次修竣,请于何月移居吉期一折,二月初四日,奉硃批依议,著行知钦天监,于本年四月十五日至五月初五日择吉,或五月十一日以后亦可。钦此。……于咸丰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具奏。奉硃批圈出四月二十二日分府吉,钦此。"这说明恭亲王在分府后至入住前,该府邸曾由内务府收回进行过一次大修,时间大约长达一年有余。"有证据表明:恭亲王那次重建,自1851年(咸丰元年)始,至次年完工,历时二十个月"。作为新分封的恭亲王在庆王府(原和珅宅第)基础上对府邸进行重修,使其符合并具备亲王使用规格十分正常。因此这应该是自和珅宅第建成至庆王家族迁出后进行的具有较大规模的第二次修缮。虽然重修的具体建筑并未详细说明,但是我们分析至少有两处殿堂应该在内务府此次修缮范围之内。一处是中路正殿银安殿,另一处是东路正殿"多福轩"。

银安殿位于中路第一进院落中,是府邸中最主要的一处建筑,因此府邸在被内务府收回后,一定首先对中路银安殿重新进行改建。2005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受恭王府管理中心委托对银安殿遗址(该殿已因失火被焚毁)进行考古勘探。现场发掘中出土了多块带有"王府足製"印记的灰砖。这些刻有"王府足製"落款的灰砖[图70]充分证明:银安殿在当时重新进行了大修。由于工程历时一年有余,因此我们认为:当时府邸内的主要建筑均有可能重修。从目前"多福轩"正殿内保留的两种风格不同的彩绘看,应该在当时一并进行了修缮。因为作为朝廷的内务府机构不可能让恭亲王在体现公主风格的殿堂中居住或办公,所以清除"多福轩"殿内原公主时期保留的凤纹和玺彩绘等体现公主风格的遗迹,并重新绘以龙锦枋心金线旋子图案作为殿堂的装饰应该是这次重新大修的结果。

同治时期

"辛酉政变"后,恭亲王奕訢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可见同治年间恭亲王具有极大的权势,因此对自己居住的邸园进行修建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在国家图书馆查到同治年间"样式雷"图,图纸包括恭王府府邸和后花园两部分。其中府邸建筑图纸十分清晰地反映出院内所有房屋的建筑格局,"多福轩"院的二府门、正殿、月台、耳房、厢房等建筑和室内结构布局绘制得一清二楚[图71]。院落图样的出现,说明府邸建筑在同治年间与后花园一并进行了修缮。

辅仁大学时期

府邸东路"多福轩"在1937年改为辅仁大学女院图书馆。根据1940年辅仁大学校友会留存的照片并结合《华裔学志》1940年第5期译文中对"多福轩"的叙述看,室内似乎改动不大,如屋顶的天花、四周悬挂的"福寿"匾、屏门两侧的对联和上方的御赐匾额、墙北面的书架等,均为恭亲王时期的原貌。但是"多福轩"正殿的门、窗处则明显做了改动,查同治年间"样式雷"图和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恭王府实测图[图72]可以看出:两幅图纸中的"多福轩"正殿,在南面前檐处均绘制出三扇大门,但从1940年辅仁大学校友会留存的女院图书馆外景照片中[图73]我们发现,正殿南面前檐三扇大门处仅在明间留下一扇对开大门,而次间的两扇大门已被改成与梢间同样的槛墙和槛窗。由此可确定,"多福轩"南面原有的三扇大门已在辅仁大学女院时期被改建。虽然学院根据需要进行的这些改动既防尘、保暖,又比较安静,可以说方便了图书馆的使用,但毕竟改变了"多福轩"的历史原貌。更改后仅"多福轩"明间留存的门扇的格局一直保留到2003年这次修缮前。

1949年以后

1949年以后,恭王府府邸建筑由中央和地方的多个艺术单位使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曾根据建筑残破情况和单位使用的需要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府邸内的一些建筑进行过修缮。我们走访了一些老工人,他们至今还记得1965年在房屋管理局任职期间对残破后罩楼等建筑进行抢修的情景。

1982年国务院将"恭王府及花园"定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成立的恭王府修复管理委员会对"多福轩"等府邸建筑的外檐彩绘重新进行了绘制,虽然重绘的彩画与原有风格并不相符,且对文物原状有所改变,但新涂刷的油饰毕竟对古建筑木构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者还根据工作需要在"多福轩"殿内安装了吊顶、隔音墙,正门外加砌了砖墙门,成为供单位使用的录音棚。虽然室内改建严重,但这些现代材料的安装无形中对殿内天花板和内檐彩绘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在看起来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三2003年"多福轩"修缮工程

恭王府府邸若从和珅时期建成起进行推算,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多次易主,虽有过几次维修,但由于建筑建成时间较久、占用单位较多且疏于管理,2002年划归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当时是恭王府管理处)所有时,院内整体建筑已斑驳陆离,亟待修缮。东路"多福轩"院内杂草丛生,不少地方出现添建、改建物;由于缺乏及时维修给人以荒凉之感,全然失去了往日辉煌的景观。而这里在恭亲王时期曾是一处重要殿堂,"多福轩"的正殿既是会客大厅又是存放皇帝赐赠礼物之场所,大厅前月台则为王府主人跪迎、接受礼物之处。可以想象当年在此迎接皇帝亲赐礼品的场景将是何等壮观、辉煌,而"多福轩"在府邸内所处位置又是多么关键。在叹息院内凌乱景象的同时,深感修复殿堂历史面貌的重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版)》第四条:"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恭王府管理中心决定利用自筹资金对院内正殿及东西耳房、月台等主要建筑进行维修。以使这处古建筑尽快恢复原有历史风貌。基于"多福轩"历史地位的特殊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特投资五万美元对"多福轩"正殿进行维修,体现出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文物建筑修缮的重视和对恭王府古建保护工作的支持。2002年底,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受恭王府管理中心委托承担修缮设计工作;2003年4月,"多福轩"修缮工程得到北京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的审核批准。

(一)"多福轩"的建筑形式及现状

从建筑形式看,府邸"多福轩"院为东路二宫门内的第一进完整四合院落。院南面是五开间的二宫门,北面为带有月台坐北朝南的正殿及耳房,东西两边为厢房和耳房。其中正殿面阔五间前后出廊,屋顶为硬山卷棚顶,上覆灰色筒瓦,垂脊带兽;殿前月台方砖墁地,东、南、西方向各有石台阶一处。月台南部有古藤两株现已成为保护树木,每到春暖花开季节,仍枝繁叶茂、花香四溢。

此次修缮范围涉及多福轩正殿、东西耳房及月台。了解现状,作好调查,是进行"多福轩"修缮保护工作的前提。经对修缮前建筑现状进行实地勘察,发现存在较多问题。从建筑外观看,屋顶长有杂草,部分椽、檐等木构件已糟朽;瓦件、沟滴、脊兽等建筑构件因残损已不完整,屋面灰背酥裂严重已导致室内渗漏;正殿前后檐门窗及东西耳房前檐、后墙均进行过修改、添建;现存外檐苏式彩画为20世纪80年代重新绘制已不是原状;正殿明间前廊处建有门斗,室内装有隔音墙和吊顶;油漆地仗剥落严重,木柱大多已糟朽,尤以靠近地面和墙内部分糟朽严重[图74];在拆除室内添建改建装饰后,发现屋顶天花散乱、短缺[图75],内檐梁架现存彩绘表面已积存大量污垢,局部因年久失修出现开裂、剥离甚至脱落等问题;室内地面方砖因风化酥碱、磨损严重已呈现凹凸不平状[图76]。院内杂草灌木生长茂盛,导致地面铺装方砖开裂、残缺,前后檐散水缺失、破损;砖石砌体结构松散、部分处已臌闪并出现裂隙;月台台明处阶条石走闪,踏步、象眼处砖石风化坍塌。"多福轩"现存状况进一步反映出保护修缮工作已迫在眉睫。

(二)"多福轩"修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多福轩"的修缮保护工程不同于一般房屋维修,因此作为府邸内第一处自筹资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文物修缮项目,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修缮工作中,指导思想和原则的确立十分重要。针对古建现状,恭王府管理中心领导以国家文物局颁布的《中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思想,以"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原则为依据,明确指示:为使"多福轩"修缮不留遗憾,此次修缮必须遵照《中国文物保护法》进行工作。有历史根据的,按历史根据进行修复;找不到历史根据的,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按专家指导进行修复;无历史根据、专家也拿不准的,按现状进行修复;要按规矩、按传统工艺将恭王府古建筑修成精品工程。指导思想和修缮原则的确立为科学修缮"多福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历史资料是修缮"多福轩"的重要依据

要再现"多福轩"的历史原貌,查找历史资料是关键。我们在专家带领下经过艰苦努力查寻,先后在辅仁大学校友会、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处寻找到一批非常有价值的图纸、照片及文字资料。查寻到的资料基本可分为三类,其中包括图纸资料:主要有国家图书馆藏同治年间"样式雷"恭王府图、清华大学藏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恭王府实测图;照片资料:1940年辅仁大学校友会刊、辅仁大学创刊70周年纪念特刊登载的照片;文字资料:《华裔学志》1940年第5期Princekung'sPalaceandItsAdjoiningGardeninPekingbyH.-S.Ch'ênandG.N.kates等。依据查找到的历史资料,我们对正在进行的"多福轩"修缮工程认真进行核查,发现目前"多福轩"的现存状况与历史记载有差异。如果继续依据现状进行修缮,其结果将与"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的原则相违背。为使修缮不留遗憾,我们及时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根据历史资料中的有关记载与设计方和施工方进行洽商,对与历史原貌不符的"多福轩"正殿门扇、室内屏门等问题及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调改,避免了继续延续前人错误修缮的状况。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原状修复"多福轩"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四)2003年"多福轩"的修缮工作

2003年10月,北京恭王府古建园林建筑公司承担"多福轩"正殿、耳房及月台修缮工程,恭王府古建修缮部负责修缮工程管理工作。

"多福轩"修缮涉及到诸多方面,如:屋面修缮,墙体砌筑,门窗补配,木构件防腐加固,天花彩画修复,地面月台修缮,院落环境整治等。这些工作的实施不仅要达到解除危及古建筑病害、使文物延年益寿的目的,而且要考虑今后王府博物馆对建筑本体的利用和建筑功能的使用。

在"多福轩"这处文物建筑修缮中,从始至终贯彻了"恢复历史原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以及"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工作理念。及时找寻历史资料并根据历史记载在修缮中对"多福轩"进行原貌复原,以最大限度按照文物修缮原则恢复保存"多福轩"的历史信息,是此次修缮工程的精彩亮点。施工过程中除保留传统做法外,采用多项技术相结合的修缮手段尽可能保留住原有文物构件,并将这些文物遗迹通过不同修缮手段传递给后人,则是此次工程施工的关键处,也是文物修缮与其他修缮工程的最大区别。

1.按历史记载进行原貌复原

"多福轩"正殿门扇

在依据"多福轩"现状进行的设计中,正殿前檐仅在明间开启大门一扇,两边次间则为窗扇。修缮过程中发现次间槛墙和槛窗所用木料极差,曾怀疑前人建造时偷工减料。

在工程修缮的关键时刻,我们查寻到同治年间"样式雷"图和清华大学藏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恭王府实测图。对比"多福轩"正殿的建筑形式,我们发现两处图纸中绘制的前檐部分均为三开间门扇,这种三明两暗的建筑格局与载涛1960年10月所撰《清末贵族生活》一文中"此厅如系三间,则全敞;系五间,则三明两暗"的叙述完全相吻合。两处年代不同的图纸与文字资料完全一致的记载充分说明"多福轩"正殿前檐原为三开间隔扇门,同时也清楚地解释出次间槛墙、槛窗所用木料较差的原因是由于后人改建所致。由于我们施工前看到的现存建筑形式[图77]已是辅仁大学时期改建后的产物(文章前面已提及,不再赘述),因此,为使修缮后的"多福轩"与历史原貌相符,施工中根据已查寻到的历史资料及时对修缮方案进行调整,按历史原状恢复了"多福轩"正殿前檐三扇大门的建筑格局[图78]。这两份宝贵的图纸资料也成为此次维修施工的重要依据。

室内屏门

施工前,在"多福轩"正殿明间北部保存有两根从地面直顶随梁的木柱[图79],当时曾考虑是否为太师壁形式?但因未查寻到有关资料,究竟是何建筑格局,一直悬而未定。所65292幸于辅仁大学校友会刊物中及时发现"多福轩"正殿作为女院图书馆时的照片,清楚反映出室内现存木柱间原有四扇从地面直通屋顶的屏门[图80],屏门上方为御赐"尚德延禧"匾额,屏门两侧木柱书有对联(俗称抱柱联);殿内周边墙壁横楣上方间隔挂有多处菱形"福寿"字匾。联系到载涛在《清末贵族生活》一文中提及的"进二门后,中为穿堂客厅,所谓穿堂者,正中有绿油屏门四扇,无事不开……横楣上方,例挂御笔匾额及福、寿字……"的记载,可发现载涛文中所提室内屏门及横楣上方御笔匾额、福寿字等情形与恭王府"多福轩"正殿景致相像之极。

为尊重历史,还原其本来面貌,施工中根据照片中留存的历史信息,按照历史真实性对其进行修缮,恢复了"多福轩"明间北部两柱间四扇屏门的室内建筑布局[图81]。使这次修缮更加准确。

以上事实证实:实测图和照片资料所记载的历史信息不仅为修缮"多福轩"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使维修工程少走了许多弯路,在原貌恢复"多福轩"的工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多项技术相结合的修缮方法

天花、彩绘的修缮

"多福轩"正殿内录音棚被拆除后,内檐及屋顶处保留的原有彩绘和天花全部显露出来,与1940年辅仁大学留存的照片进行比照,可以看出这些天花和彩绘与当时照片上的景致完全一致。根据内檐现存龙锦枋心金线大点金彩绘和正殿屋顶"玉堂富贵"的天花形式,结合它们的绘制特点及地仗特征,专家认为现存彩绘和天花保留有清时期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从彩绘的保存现状看,因表面积有大量灰尘和污垢,部分彩绘已开裂、剥离,甚至地仗层脱落。殿内顶部天花散乱、缺失,色彩颜料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褪色。鉴于彩绘和天花的修复加固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我单位古建修缮部在施工管理中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修缮要求。

天花修复:第一,对散乱天花进行清查,找出确切位置,按原位置归安。第二,残缺不严重的天花尽量在修补后继续使用。第三,按照原天花的制作方式对缺失天花进行补配,材质、色调及描绘手法尽可能与室内原天花相吻合。

彩绘修复:第一步,清除彩绘表面积存污垢,采用软毛刷轻扫或荞麦面团搓揉的方法进行清洁处理。有裂隙的地方按照裂隙走向吹出或吸走尘土。第二步,对已起翘、开裂的彩绘按原部位进行粘贴;已脱落的彩绘按原位置进行复位粘贴;对硬脆的彩绘残片,需采取软化措施后再进行上述操作。第三步,残缺处的内檐彩画,先按照原彩绘重新制作地仗层,然后找准彩绘纹饰比例关系及色彩匹配规律,按照邻近彩绘原状进行绘制。补绘处的图案应尽可能与原彩绘相一致,达到远看近似,近看有别,整体相随的效果。

按照古建修缮部提出的上述要求,经专家指点把关,已残缺破损的天花和彩绘[图82-83]在施工中得到了较好的修复和保护。

"多福轩"修缮中发现的东、西山墙随梁枋下皮处的局部凤纹和玺彩绘,因其绘制年代和档次要早于并高于现存内檐旋子彩绘,所以携带的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更显珍贵。为避免修缮中伤及这两处残存彩绘,已在施工时将其原地封护妥善保存。

正殿外檐彩绘究竟如何绘制,也是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现存外檐的苏式彩画,经调查为20世纪80年代后人重新绘制[图84];由于与历史原貌不符,且绘制水平和质量不理想,显然不能作为文物进行保留。经研究,决定在此次修缮中全部除去重做。关于外檐彩绘样式,征求专家意见研究论证后,最终确定为仿内檐彩绘翻至外檐重绘的方案,修缮后已取得较理想效果[图85]。

木构件的防腐加固和利用

古建筑木构件因自身属于生物材质的缘故,所以在潮湿环境中往往易出现糟朽腐蚀等病害。修缮中为方便施工常常对已朽木构件进行更换,这种全部换新的做法显然与保护原则相违背。在"多福轩"修缮中,为尽可能保护尚能继续使用的木构件,必须对已糟朽腐蚀的木构材质进行防腐加固处理。施工中首先对能够继续使用的木构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尤其对木柱根部和砌筑在墙体内的木柱进行重点排查;这些部位由于地面潮湿且通风较差,通常糟朽程度最为严重。在进行防腐处理时,先清除掉木柱表面残破地仗,然后对木柱已糟朽部分进行剔除。工作中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既要彻底清除已经糟朽的部分,同时又不能损伤未腐蚀的木料;对剔除范围较大且已残缺的木柱采用拼接木条或包镶木块的做法进行修补加固,糟朽特别严重的木柱则需进行墩接处理。为防止旧木料和新补配的木构件继续发生腐蚀,施工中统一对木柱涂刷防腐油进行防腐蚀处理。上述工作程序完成后,按照传统方式在木柱表层重做地仗并涂刷油饰。

地面

"多福轩"大部分地面为方砖铺墁。因长期未进行养护,原方砖铺墁处已呈现高低不平,表面斑驳状。经统计原方砖残损程度高达60%,属较严重损害之列。这样的地面不仅经不起继续踩踏,而且有碍观瞻。修缮中出于对"多福轩"今后使用功能的考虑,在将正殿地面旧砖全部起出后,于明间和次间采用苏州金砖代替原砖,并用细墁法重新铺墁地面。起出的地面旧砖考虑到它们的文物价值及携带的历史信息,决定尽可能予以保留和利用。修缮时特意对这部分地面旧砖重新进行筛选,从中挑选出部分风化较轻的方砖,将其集中铺墁于正殿稍间地面,意在通过这些旧砖的继续使用达到延续和传递文物历史信息的目的。旧砖的保留利用与金砖的补配使用,可以使后人较直观地看到此次修缮的效果以及文物建筑构件再利用的科学内涵。修缮中还对殿内局部地区改建的水泥地面和水磨石地面进行了剔除。

3.施工中涉及的其他修缮工作

院落环境整治

修缮"多福轩"时,院内整体环境的整治至关重要,因此"多福轩"院落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修缮中必做工作之一,也是整体工作的需求。整治中清除出院内生长的野草灌木以及杂乱堆放的丢弃物,拆除了"多福轩"室内外添建、改建的部分建筑物及其装饰构件,为古建修缮施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屋面修缮

由于年久失修,"多福轩"正殿屋面已多处渗漏。施工时首先要找出产生病害的原因,因此在支搭脚手架后对屋顶瓦面进行了全面排查。由于屋顶久未清理,杂草及附生植物已在顶部扎根繁殖,滋生的发达根系直接对屋面产生破坏作用;屋顶瓦件的残破,瓦下青灰背的严重开裂以及屋脊处的破损等也是导致渗漏的主要原因。针对屋顶残破漏雨的现状,决定在原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材料和方法对屋面实施挑顶大修。修缮时清理掉屋面杂草,并在拆除全部瓦件后将已酥裂的灰泥背铲净,对不能继续使用的糟朽严重的望板、椽檐等木构件进行局部补配更换。最后按传统工序重做屋面泥背、灰背[图86],补配屋面缺失瓦件,重新砙瓦,配全残缺沟头、滴水及脊兽。重新修缮的屋面彻底解决了多处渗漏问题。

门窗、墙体修缮

门窗修缮、木板墙补配、砖墙体砌筑等,基本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按照传统方式对原貌进行恢复性修缮。如门窗,在修缮时先拆除掉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原有墙体和窗扇等全部添加物,按设计要求恢复窗扇步步锦做法并安装五抹松木隔扇门等。进行室内东西耳房木板墙维修时,在拆除室内原山墙板墙后,按现存样式补配已缺失的部分,然后重新归安。正殿与耳房间的双扇板门原样保留,油饰采用一麻五灰饰红油的传统做法。砖墙修缮时,清除墙体抹灰,剔补酥碱严重墙体,拆除残破臌闪砖墙,最后进行墙体砌筑。

月台修缮

首先按传统做法剔补台帮酥碱严重砖体,然后归安已走闪的墙体部位,补配台明缺失方砖,加砌城砖散水,加固断裂条石,修补残破象眼,对已走闪的踏步条石进行归安。

在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以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施工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除"多福轩"正殿北墙书架等室内装饰因工作调整尚未竣工外,其余修缮工程已告结束。该项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残破的"多福轩"达到了较理想的修复效果,同时为今后室内装修装饰等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北京建业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承担修缮工程的全程监理工作,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建筑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质量进行了全程监督把关。

结语

在研究"多福轩"的历史沿革并对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历史资料的收集查寻和整理研究使我们在"多福轩"的使用历史、修缮历史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进展和突破,掌握的历史资料对"多福轩"的修缮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文物局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下,在恭王府管理中心精心组织和专家、设计方、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有针对性地以历史资料为复原依据,对原本把握不准的问题在修缮中进行探讨研究和论证,及时完善了施工方案,使"多福轩"在修缮后重新恢复了历史原貌。这是我们遵循文物维修原则,以科学理念为指导进行的修缮工程;是一次将科学思想贯穿于施工中,将传统做法和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进行的施工工程。不久的将来,修缮后的"多福轩"[图87]将重新对外开放,届时它将以古代王府建筑的原貌和完整形象向众人展现自身的文物价值和历史风采。

摄影:胡一红、李中国、杨树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