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钦斯量水实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理学思维定势 陆钦斯量水实验

陆钦斯量水实验

2024-06-29 1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陆钦斯量水实验 | 心理词条

万鹏

01词条定义陆钦斯(Abraham S. Luchins, 1914~2005),美国第二代格斯塔心理学家,是研究“问题解决”和“产生式思维”的先驱。对思维、感知、判断、教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研究。代表性的研究:用量水实验研究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陆钦斯在量水试验中证明了思维定势的存在(Luchins, 1942)。实验分两组,要求两组被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字进行计算(图1)。实验组从第1题做到第8题,控制组只做6,7,8题。[1]图1 陆钦斯量水试验的实验设计结果实验组解题时,大多采用算式B-A-2C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控制组则采用了更简单的A-C或A+C的方法。实验结果说明实验组在做6,7,8题时,大部分被试受到了前面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17%被试没有受影响,采用了与控制组一样更简洁的方法。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习以为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是思维定势。02词条背景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对开发学生智力,形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虽然目前心理学家对问题的界定还不一致,但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初始状态,指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已知因素。(2)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指对问题结论的描述,是问题所要求获得的答案或达成的目标状态。(3)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例如,知识,无关信息,知识表征的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和情绪,等等。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习以为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是思维定势。研究表明,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减少搜索过程;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势会妨碍问题的顺利解决或者影响问题解决的质量。03案例分享我国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他所著的《日知录》一书中,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2]:洛阳的钱思公非常富有,但他生性节俭,在用钱方面非常谨慎。他有好几个儿子,尽管都已经长大成人,但除了逢年过节之外,他很少给他们零花钱。这几个儿子不高兴了,便想着法子从老爹手里骗钱。钱思公藏有一个心爱的笔架,这个笔架是用珊瑚做成的,造型美观,雕工精细,极为珍贵。他每天都要欣赏一番,如果哪天笔架不见了,他就心绪不宁,悬赏一万枚钱寻找这个笔架。钱思公的几个宝贝儿子看准了这一点,找到了来钱的门道。如果谁缺钱花了,谁就会偷偷地把笔架藏起来,等钱思公悬赏一万枚钱寻找的时候拿出来,撒谎说是从外面找回来的,一万枚钱的赏金就顺利到手了。过段时间,如果又有哪个儿子没钱花了,就又会上演一番丢笔架的好戏。结果,钱思公一年至少要支付六七次悬赏寻找笔架的钱财。猛一听,这个故事滑稽而夸张,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定势的案例。钱思公心爱的珊瑚笔架一次又一次地失而复得,在他的头脑中已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化的思维模式:“我的这个笔架很值钱,外面的小偷总想把它偷走。只要我悬赏一万枚钱,我的儿子就一定能把它找回来。”由此可见,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固定性、模式性、习惯性思维方式。04相关科普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除了思维定势外,还有以下因素[1]。一、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数量上可能存在差异。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在解决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的问题倒推到已知条件的策略来解题。同时,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二、无关信息的影响在问题解决中,有些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但人们容易受到这种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因此,剔除无关信息很有必要。三、知识表征的方式知识的表征方式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一般来说,问题的呈现越接近人们的已有经验,问题越容易解决;反之,如果问题的呈现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很远、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则会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四、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所谓原型启发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过程。鲁班因丝茅草划破手,受茅草叶齿的启发而发明了锯。五、动机和情绪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大小也不同。已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效率与动机强度呈一种倒U型的关系,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如图2所示。情绪对问题解决也有一定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图2 动机强度和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05个人理解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而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势会妨碍问题的顺利解决或者影响问题解决的质量。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对问题情境的评估很重要。怎么定义问题?问题情境的主要方面有哪些?一旦有变化,要敏锐的觉察到,然后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样的例子很多。近年来互联网打破思维定势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免费”。在免费的产品出来之前,有点经济学基础、自认为理性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有成本的,而这个成本应该由用户买单。尤其是传统的制造业,大部分产品的售价都是根据成本来进行评估的,所以一旦成本提高,价格就容易上涨。杀毒市场曾一度是红海,后被360的免费策略颠覆;网游曾是按照时间收费的,后被史玉柱的道具收费模式颠覆;互联网公司似乎天生就带有“颠覆”的基因。及至乔布斯的iTunes服务在网上售卖音乐,挽救了数字音乐行业,颠覆了传统的音乐发行出版模式;小米通过互联网聚合了一大批“发烧友”售卖小米手机、小米盒子等产品。“互联网思维”这个词逐渐被满大街的人知晓,似乎一切都变得陈旧,一切都在等待互联网的思维来实现颠覆[3]。参考文献:【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侯秋霞,赖雪芬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现代领导哲学思维/晓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2.【3】缔造企鹅:产品经理是这样炼成的/胡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08.作者:大鹏展翅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