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不在的“刻板印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理学思维定势的例子有哪些 无时不在的“刻板印象”

无时不在的“刻板印象”

2024-07-01 16: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实验研究:

卡茨和布雷利(1933年)调查了美国100名白人大学生对某些种族群体的刻板印象,发现他们大多认为黑人有迷信、懒惰、无忧无虑等品质,德国人有科学头脑、勤奋和呆板等共同品质。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对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用词汇描述所见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描述为:仇恨、绝望……第二组描述为:深邃、坚强……对于同一个人,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提示不同,就在描述时用了差别如此之大的词汇,可见,定型化效应的力量真的是很巨大。

刻板印象 、思维定势有时真的很“恐怖”。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刻板印象”呢?

最好的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是“打破已有的思维习惯”。但告别旧有的思维习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决心。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这也是很典型的“打破思维定势”的例子,他确实通过打破原有的思维,采用更直接更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善于用新的眼光和思维对待问题。十几年前,世界上还不曾有弯曲的吸管,全是直的,一位美国公民发现了这点不便,稍加改进,制成现在的弯曲吸管,申请专利后,他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奖金。其实很多发明都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抛开固有的思维,从而创造更多的发明。

有的时候,打破心理定势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动手做就行了。古代有一位国王,他把几个儿子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继承王位。”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就开了。

有的时候只是你认为的“我不行”,但尝试一下又有何不可?

打破“刻板印象”先从自身开始,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想问题,我们就能有机会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还可以创造出人生奇迹。

当然,我们也不应对他人采取“思维定势”。不要一提到“四川人”就说:呀,那你一定很能吃辣。也不要看到女生从事工科职业就说:诶?你一个女生干嘛去学那些男生做的事情。再或者去买水果,看到绿色的橘子就觉得:这橘子肯定不甜。

我们可以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判断事物,问题,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体差异性”以及“事物的可变性”。不妨以后遇事多想一想,也许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