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辰亮是什么学历 新纪实

新纪实

2024-07-07 1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

在延续第一季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仍致力于记录那些可爱可敬、对书籍怀抱热忱的编舟者、创作者、爱书人,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定格这个时代烂漫动人的阅读风景,希望让第一季那枚点燃人们读书兴趣的小火花继续燃烧下去。

今天22:40于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第六集《从纸上到路上》。

《从纸上到路上》简介

读前人所写的书,走前人所走的路,

不但是为了追忆往昔,

也是为了找到今天的位置。

从读者到行者,再到作者,

他们以写作、以摄影,

致敬不同时代的同路人。

张 辰 亮

无所不知的科普博主博物君

本集的第一位主人公是新晋的《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狐主任”,也是曾经的微博科普顶流杂志《博物》背后的男人,网友心目中无所不知的博物君——张辰亮。

他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为网友鉴定各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戴胜、夹竹桃天蛾幼虫、白额高脚蛛以及水猴子。当然,让张辰亮感兴趣的水生生物并不只有水猴子,在工作之余,他还一直专注于另一些海洋生物的考证和鉴定——清代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里那些奇奇怪怪的物种。

《海错图》,出自清代康熙年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家聂璜,它以生动的图画和文字记录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鳖身人首的海和尚、身披火焰的鳄鱼、憨头憨脑的蟳虎、后背长鳍的中年秃顶人鱼……这些图画风清奇,又带有现代博物学的风格。

然而因为时代的限制,《海错图》中也存在许多不太靠谱的地方。为了还原一个科学版的《海错图》,从2015年起张辰亮开始了一个计划,站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书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鉴定出它们的真身。

在张辰亮看来,尽管《海错图》有许多错误,但在古代仍然是一本实证性很强的书。为了破译这位异代博物君留下的谜团,张辰亮一次次踏上旅程。

除了福建,他还去了辽宁、广东、广西甚至日本、泰国,并且动用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方法和途径,查找古籍、分子实验、手绘概念还原。他花了半年时间研究鳓鱼头骨拼成鹤的方法,又用两年时间考证出《海错图》中一种神秘的飞蚶。

在写完最后一本《海错图笔记》后,这段长达六年的《海错图》破译之旅也将告一段落。对于张辰亮来说,他与聂璜之间是一段跨越时空、互相成就的关系。他为聂璜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海错图》也为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杨 潇

曾经的特稿记者

本集的第二位主人公是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做过十年记者,曾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的杨潇。

2014年,从美国访学回来的杨潇决定重走湘黔滇旅行团之路,并将关于这趟旅行的文字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重写》。

1937年年末,战火已逼近长沙。当时,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再度迁校迫在眉睫,然而迁校之举被一些人认为是“逃命心理”几经动摇,而学生们更是要面对内心的煎熬:读书还是参战、留守还是西迁?

1938年2月19日,在校方的多番努力之下,湘黔滇旅行团终于成行。以徒步为契机,湘黔滇旅行团的学生们得以走出书斋,重新认识中国。他们见到了壮丽的黄果树瀑布,也见到了当地苗民和沿途的穷苦同胞。

从自我的困境出发,杨潇回到历史现场,尝试着去体会当年那群年轻人的心境。一路上,他阅读学生们留下的日记,和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聊天,去史志办查资料,穿梭于两个时代之间,试图打捞散落在各处的历史碎片。

为了写《重走》,杨潇也采访了多位湘黔滇旅行团的后人,并数次拜访旅行团还在世的唯一一位老人,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如今已经103岁的吴大昌。

时代奔涌向前,每个人都昂首面向未来,但总有人时时转身朝向过去,他们在废墟上重拾记忆,找回那些已经消逝的风景和声音。

塔 可

一个以摄影咏古的当代艺术家

本集的第三位主人公是一个以摄影咏古的当代艺术家——塔可。

从探寻《诗经》里的风物,到跟随清代学者的日记坊碑,再到寻找道教传说中的洞穴古墓,塔可不断尝试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古代书籍所记载之物的当代面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州是什么样的,“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的东山又在哪里?

塔可说,他兴趣太过泛滥,不适合学校教育,更喜欢自己瞎琢磨,好玩是主要目的,作品只是顺手为之。对于《诗经》的探求,便源于他留学美国远离故土时,对于中国重新产生的好奇和想象。

未来筹备自己的《诗经》之旅,他花了一年时间进行案头工作,查阅《诗经》的各种注疏论著,考证诗中涉及的地点和风物,对照宋代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制定路线。

2009年4月,塔可回国,一路走过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甘肃,寻访《诗经》中那些被吟唱了两千多年的山川河流、古城与故道,这场行走持续了约四年,共拍下一万多张照片,最后挑出108张辑录而成《诗山河考》。

《诗经》的神秘感逐渐退去,塔可又将目光投向了同样古老的碑刻和拓片。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在清代乾嘉时期达到了顶峰。在当时涌现的一大批金石学者中,塔可最感兴趣的是黄易——一个很“现代”的古人。

黄易被称为“乾嘉时期坊碑第一人”,他发现并保护了许多重要碑刻与石刻,包括代表汉代祠堂艺术最高成就的武梁祠。而他类似于近现代考古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方法,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1797年前后,黄易前往河南嵩山和山东泰山一带进行访碑,创作的《嵩洛访碑图》《岱麓访碑图》两本半图半文的册页。

2015年,塔可跟随黄易的脚步,开始了他的访碑之旅。

和《诗山河考》中虚无缥缈的感应不同,通过黄易的图册和日记,塔可这次跨越时空的旅行有了更具体的联结。从黄易的日记和图册中,塔可读到了他对金石文字的狂热,黄易的访碑所得为其他金石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但塔可却一直苦恼于如何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传诸后世,于是他开创性地将访碑经历、画作和其他学者的诗文题跋相结合,制作成册页,解决自己危机的同时,也引领了金石圈的新风尚。而在媒介更为丰富的时代,塔可希望以自己的作品来致敬这位惺惺相惜的异时代朋友。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

6月20日22:40

东方卫视播出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原标题:《新纪实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 第六集:从纸上到路上》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