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野火》阅读练习及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幽径悲剧阅读题第几 季羡林《野火》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野火》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5-31 0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现代文阅读(22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野 火  季羡林①天寒风急,风沙击面,镐下如雨,地坚如石。北梁子上正展开一场挖坑田的大战。这地方是一个山岗,四面都没有屏障。从八达岭上扫下来的狂风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扑向这里,把人们吹得像水上的浮萍。而挖坑的活也十分艰苦。地面上松松的一层浮土,几镐刨下去,就露出了胶泥。这玩意儿软硬不吃,仿佛一块硬橡皮,一镐刨上去只显出一点浅浅的镐痕,却掉不下多少土来。刨不了几下,人们的手就给震出了血,有的人连虎口都给震裂了。②往年在这数九寒天,我们早已停了地里的活,待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搓搓玉米棒子,干些轻活,等着过春节吃饺子了。最多也不过是到山上去打上几次柴,准备过春节的时候烧。这当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真没有想到,今年在这个时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干这样扎手的活。③可是,回想、埋怨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劳动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在飞沙走石中,他们沉着、勇猛,身上的热气顶住了寒气,手下的镐声压住了风声。北梁子上充溢着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④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⑤“野火!”⑥是的,是野火。在远处的山麓上腾起一股浓烟,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烟最初并不大,但很快就扩散开来,有的地方还冒出了火苗。隐隐约约看到,在烟特别浓的地方,有人在努力扑打。但是风助火势,火仗风威,被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着火的地方是一片枯黄色,着过火的地方则是一片黑色。仿佛有人在那里铺开一张黑色的地毯,地毯镶着金边。只见金边迅速地扩展,一转眼,半个山麓就给这地毯铺满了。⑦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一个人说:⑧“这火下了山岗了。” ⑨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 ⑩“这火爬上另一个山岗了。”⑪再隔一会儿,又有人说:⑫“这火快到山沟了。”⑬他们以为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⑭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⑮“火已经过了山沟!”⑯过了沟就是一片苹果园。野火烧山草,这是比较常见的事。但是,让野火烧掉人民的财产,却是大家不允许的。大家几乎是在同一秒钟,丢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铁锹,向着野火飞奔而去。山间地势崎岖不平,还不知道有多少山沟,多少沙滩。地边上、沟边上又长满了葛针,葛针浑身是刺,在那里等候着人们。衣服碰上,会被撕破;手碰上,会被扎伤。可是这一群扛铁锹的人,却不管这一切,他们跨涧越沟,来到了着火的地方。⑰这时候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这个山麓又正在风口上。狂风从山口蹿出来,从山岗上呼啸而过。疾风卷烈火,烈火焚枯草,一片黄色的草地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片黑。你看到的草尖上的一点火、草茎上的一点火、草根上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聚拢起来,形成一团火。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跑出去老远,像海滩上退潮那样,刚才在脚底下,冷不防就退了回去,要追也追不上。看样子,野火是下了决心要把山岗烧遍,把苹果树烧光。可是人们并没有被它吓住,一定不让它过沟。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但是,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大片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只是无可奈何地冒着轻烟。⑱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感到,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⑲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镐的作用下,胶泥似乎变软了,几镐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对于同我共同劳动的这些农民,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在平常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内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 。”我眼前站着的这样一群农民,不正是“遍地英雄”吗?(有删改)【注释】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里面有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2、文章刻画的农民形象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 分)1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14、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诗句有哪些作用?(3 分)1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阅读本文应采取“冷读法”还是“热读法”?为什么?(结合文本分析,理由不少于两点)(4 分)【链接材料】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

答案:

12、文章通过描写这群农民艰难地挖坑田的情景和他们挖坑田时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们生活平凡,性格质朴;又通过写这群农民在救火过程中的表现,突出了他们勇敢的英雄形象,体现了他们伟大的一面。 13、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野火,生动地表现了野火肆虐之态。②使用第二人称,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③烘托了农民们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 14、引用毛主席的诗句,称赞眼前的农民是英雄,点明中心,抒发了对农民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5. 应采用“热读法”。这是一篇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文章对农民精神的赞美之情强烈,阅读时要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文章多用短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语言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