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饰品是身份象征?从不同时期头饰品解读古代女子头饰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女性的头饰分类图片大全大图 头饰品是身份象征?从不同时期头饰品解读古代女子头饰文化

头饰品是身份象征?从不同时期头饰品解读古代女子头饰文化

2024-07-07 1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事实上,最原始的古人一开始不断发,并不是他们自主的选择。在石器时代,根本没有合适的断发工具,而且那时候的人类浑身长满毛发,这些毛发对人类而言有御寒的功效,总而言之,一开始的原始人不断发,主要是因为没有工具和毛发的实用性。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原始人的毛发逐渐脱落,人类身上只剩下头发这处毛发比较旺盛,而头发也确实仍然具有一定的御寒功效,所以不断发的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什么一直没有断发,加上封建礼教注重对孝道的重视,文人们渐渐将这种行为和孝道串联起来,于是就有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类的说法。

随着封建礼教的逐渐固化和加强,头发的意义也就越来越重要,甚至渐渐成为了自身生命的某种象征。除此之外,在男权社会中,女子的头发更为重要,不少女子都是靠头发获得男人的喜爱,进而拥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得到丈夫宠幸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汉武帝曾经因卫子夫的长发而被吸引;陈朝时皇帝的妃子张丽华是靠头发得到了皇帝的垂青;东汉时期刘庄的马皇后也是因为头发从选秀中脱颖而出……

桩桩件件,都让头发对女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显得不可或缺。综合来看,头发的受重视程度如此高,当然也就注定了它会被精心打扮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为了打扮头发,古人发明了不少的头饰品,但是男子毕竟在饰品的要求上远没有女子高,所以绝大多数的头饰品还是更偏向为女性设计打造。尤其是一些贵妇们,十分热衷于各种饰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头饰品的发展。

当然,这个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按照朝代的更迭而变化的,甚至在很多朝代之间,并没有多少变化。真正影响着头饰品变化的,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同时,头饰品的制作才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二、从布条至筓再到发簪等头饰品的发展史和其使用材料的精进过程

最初的时候,头饰品只是简单的布条,作用也并不是装饰美化,而是为了劳作方便。最原始的农耕时期,人类并没有太多的追求美的精力,更多的时间都必须放在打猎和辛苦劳作上,否则就不足以维持生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男女,最多不过在头上绑个布条而已。

就好像现在的长发女孩子如果要工作或学习,一样要绑个头绳是一个道理,太长又杂乱的头发,十分影响日常的劳作。那个时候的人类还没有发明出好用的梳子,更多的是用现成的兽骨梳头,所以头发的发质也很堪忧,如果随其散着,很容易“炸毛”。

当然,在布条出现之前,古人更多是使用树枝、藤蔓等大自然中原本就有的物件儿,但它们的用处都是一样的。等到科学技术水平逐渐发展了一些后,古人有了法子可以将兽骨做成簪子形状的物件儿,用其束发,这种物件儿最初的名称是“筓”。

筓是古人行成年礼时很重要的一件饰品,有记载云:“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也就是说,女子到了十五岁开始戴筓,意味着女子成年。“筓”这种叫法维持了一段时间后,逐渐被“发簪”取代,自此,进入了漫长的发簪时代。

古时候的发簪主要分为三种:簪、钗、步摇。

其中簪一般只有一股,主要的作用就是固定头发;而钗一般有两股,除了固定头发外,还可以利用其将其他一些头饰别在头发上,比如帽子;步摇则因簪首的挂饰而得名,在步摇的簪首处,会有一个挂饰,随着人的行进而轻微摇晃,故称“步摇”。

这三种发簪中,一般情况下步摇最为华贵精致,因为它的挂饰常常是些别有寓意的形状,比如凤凰、蝴蝶等,这些挂饰一般价值不菲,且有一定的做工加成。

除了名称和样式的发展外,制作头饰品的原材料也一直在改变和进化的过程中。最初的原始人只能搞到一些普通的兽骨,所以除了梳子是用兽骨制成外,早期的“筓”一般也是用兽骨制成的,甚至到“筓”改名为发簪之后,仍然有一部分发簪是用兽骨制作。

发簪形成风尚以后,很多普通百姓家的女人一般都会用荆枝来制作发簪,因为荆枝是一种很便宜的原材料,这也是古代很多男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拙荆”的原因。

而富裕些的人家,自然就是用玉或金银这种珍贵的原材料来制作发簪,尤其是玉制发簪,一般都较为昂贵且易碎,是普通人家轻易不会选择消费的“奢侈品”。除了这些原材料以外,有些上层社会的贵族子弟们还会选择用宝石之类的珍稀材料制作发簪。

三、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发簪等头饰品发展过程中对应的不同特殊含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头饰品所对应的意义也完全不同,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和时代背景决定的,不只受到客观上物质条件的影响,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方向的影响。

最初的头饰品,只是用来防止劳作时散发不方便才戴的,所以头饰品更多的含义只是劳作。当然,此时的头饰品也有御寒遮羞一类的含义,毕竟帽子一类的头饰品在寒冷的季节和地方还是很有用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头饰品。

等到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起来以后,人们不需要为温饱而惴惴不安时,有了多余的精力放到头饰品上,自然也就开始琢磨起了更多的花样。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给了女子们追求美的基础条件,此时头饰品的意义开始从简单的劳动和御寒转向装饰悦目。然而只是简单的装饰悦目,并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所以很多文人学子们开始根据实际情况给头饰品不断地赋予新的含义。

在古代的汉族,人们用插筓来表示女子年满十五并已经嫁人,在古代,这意味着这个女子已经成年。古时候的人们对于仪容仪表十分在意,很多时候,单从外观打扮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很多身份信息:所属国家、年纪大约几何、是否婚配……

女子成年用插筓表示,男子成年则用加冠来表示。然而只是简单地代表成年礼,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头饰品的喜爱了,随着发簪的广泛运用,很多青年男女开始将其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心上人。久而久之,发簪成为了男女之间定情信物的代表之一。

除了发簪之外,古代比较常见的定情信物还有玉佩、香囊等,但相比于这些东西,发簪这种更加显眼,第一眼就能被人看见的饰品,显然更受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的青睐。

到了近代的时候,随着西方思想的流入,中国开始出现了发夹之类的头饰品,相比于发簪之类的传统饰品,发夹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又有“赶时髦”的隐性消费诱导,所以渐渐代替了发簪成为主流。

到了现代,尤其是最近几年,汉服复兴,发簪等必备的搭配物也成了流行,发簪这才又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其实中国头饰品的发展史,也是和大众审美的变化息息相关的。

发簪的含义和作用是十分多样的,主要体现在:在不同时期,发簪等头饰品所拥有的特殊含义不同;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人佩戴的发簪、不同材料的发簪、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发簪,也都有不同的含义。

四、发簪等头饰在彰显身份地位和等级上的作用及不同场合的适用性

如果说头饰品一开始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方便人们行事和劳作,那么后来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头饰品更多的就是作为一种象征存在。

一开始,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普通人家的女子佩戴的发簪更多的是使用荆枝等较为廉价的原材料制作,而富贵人家的女子则使用金银等较为贵重的原材料制作。

长此以往,这种受制于物质条件的行为渐渐成为了一种“规矩”:有资格佩戴贵重发簪的,都是“贵妇人”。

除此之外,上文中曾提到,头发对于古人十分重要,所以头饰品对古人的意义也一样很重要。尤其是在封建礼法的各种约束和规范下,头饰品逐渐有了很多强制性的规定。

除了上述曾提到过的对原材料的部分规定外,头饰品的规定还包括但不限于:不同品级的官员本人必须佩戴符合品级规格的饰物;不同品级的官妇所佩戴的头饰品规格不可越界;不同品级的宫妃所佩戴的头饰品规格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此外,作为封建权力最顶峰的皇帝和皇后所享受的头饰品自然是最好的,也是最高规格的待遇。皇帝的头饰品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明文规定,皇后虽然也一样,但相对皇帝要宽松一些,毕竟皇后的日常要佩戴更多的头饰品。

在古代,黄金和珠宝可以说是最值钱的两样东西,所以皇后绝大多数的头饰品都是由这两样物件制作的,而且为了凸显身份,都会制作成分量很大、体积也不小的式样。

而且只有皇后和太子妃佩戴的冠,才可被称之为凤冠,也只有她们有权利使用凤的式样。

在划分等级上,发簪等头饰品可以说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毕竟看人第一眼一般都是先看脸,而头饰品自然也就成了入眼的第一部分,用来区分人的等级和地位,对等级森严又要求甚多的封建社会而言再适合不过。

当然,发簪不只是可以买来自己用,也可以专门买给女儿做嫁妆。在古代,女子出嫁时,家中女性长辈通常都会为其“添妆”,发簪等头饰品往往是“添妆”的热门选项之一。

这些头饰品不只可以给女子做嫁妆,有些较为贵重,或有特殊寓意的,甚至可以留给女子的女儿继续做嫁妆,也算得上是一件“保值品”了。

对于古人而言,这种做法是一种“吉利”,可以为新妇增添福气,当然,从科学的角度看,新妇手中有钱,才能活得更好,也就是有福气。

头饰品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到今天汉服复兴带来的“发簪复兴”,是大众审美的变化过程,可以从中看出不少社会生活变化的轨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