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宝舟、赵建芬:论新时代劳动的内涵创新及价值意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劳动观是对劳动劳动者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范宝舟、赵建芬:论新时代劳动的内涵创新及价值意蕴

范宝舟、赵建芬:论新时代劳动的内涵创新及价值意蕴

2024-07-07 2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范畴和中心线索。党的十八大以来,*****记一直高度关注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他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深化了对劳动者的劳动本质、劳动美学和劳动态度等内涵的创新理解,深刻阐释了劳动在劳动者自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意蕴;同时,围绕劳动者主体意识激发、劳动者素质提升、和谐劳动关系建构、劳动精神文化生态打造等,系统剖析了充分发挥劳动价值意蕴的社会条件。*****记关于劳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充分发挥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劳动,作为人类的本质活动,不仅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本,而且是理解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发展状态的一把钥匙。在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劳动内涵,即对劳动者、劳动方式、劳动关系、劳动意义等的理解迥然有别。对劳动内涵理解上的差异性既是劳动者在社会关系中现实处境差异性的体现,也是劳动者本质力量显现方式差异性的体现,更是劳动者在社会历史不同阶段自由程度差异性的体现。*****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以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在劳动内涵上进行理论创新,揭示了新时代劳动的鲜活内涵。

    其一,创新新时代劳动者的劳动本质内涵。劳动和劳动者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劳动概念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物质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了劳动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带来的作为价值理性的社会主义与作为工具理性的市场机制的有机融合,使得劳动者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记深刻洞察当代中国劳动者与劳动之间关系的深刻变革,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揭示了新时代劳动在劳动者人生中的价值内涵:一是劳动是劳动者追逐个人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进的时代,要求把劳动者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辩证地统一起来。劳动者的劳动,不仅是劳动者个人人生梦想启航的风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劳动者个人命运与时代使命的契合,不仅使劳动超越了作为劳动者谋生手段的定位,而且使劳动者深深感受到劳动是自身人生价值乃至社会价值的体现。*****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空间很大,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1]二是劳动是劳动者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共同富裕使得劳动者与劳动成果之间不是背离的关系。劳动成果为劳动者共享,从而劳动成果不是统治劳动者的异己力量,而是劳动者美好生活本身的丰富内容。因此,劳动对于劳动者而言是幸福的源泉,从而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2]三是劳动是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当家作主,使得劳动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分离乃至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因此,劳动不是外在于劳动者的异化的存在,而是与劳动者本质力量相一致的存在。劳动者是自己的劳动的主人,劳动是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的载体。*****记指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3]

    其二,创新新时代劳动者的劳动美学内涵。一个社会如何评价劳动的意义,设定什么样的评价劳动意义的社会价值标准,成为社会成员能否正确理解劳动价值,以及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的风向标。*****记指出:“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4]*****记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唯物史观关于劳动创造历史的原理的遵循,而且把劳动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规定了新时代评价劳动意义的社会标准,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劳动的本质,引导人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劳动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劳动最光荣赋予劳动在人类活动中必须享有最高荣耀的合法性。劳动最光荣,一方面是对厌恶劳动、逃避劳动、懒惰无为尤其是对歧视劳动、不劳而获等的鞭笞与否定,从而促进全社会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不同劳动分工中的各种劳动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劳动要给予同等尊重,而不能差别对待,更不能有歧视态度,也就是说,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5]其次,劳动最崇高,不仅赋予劳动在人类活动中的神圣地位,而且表达了对劳动在人性升华、智慧创造、自我突破等方面的创造力的景仰与赞叹,是对劳动者的尊严与价值的一种崇敬之情。劳动的崇高来源于劳动者在实践活动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重重矛盾的不断克服和不断超越,凸显了对劳动者以自身的有限去超越对象的无限这种生命活力的激发。因此,劳动最崇高,不仅为我们诠释了崇高的本来意义,而且为这个时代通过劳动走向崇高指明了方向。再次,劳动最伟大,是对劳动在人类活动中对于人和社会的生成,以及社会进步和世界创造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的深刻揭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是理解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最后,劳动最美丽,不仅揭示了劳动所具有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统一的特质,而且揭示了劳动在人类活动中塑造人的良好品格和崇高德性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种的尺度来活动,而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即“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6]劳动在创造美的同时,劳动者不仅享受了劳动之美,也被劳动之美所塑造,从而呈现出美的心灵、美的品格和美的德性。

    马克思从一般劳动的角度深刻诠释了劳动对于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意义,以及劳动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意蕴。尤其是,马克思通过对物质劳动本质的揭示,以及对雇佣劳动条件下人的自由的获得与丧失的反思,指明了劳动对于实现劳动者自由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机制。*****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深刻理解和把握劳动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意蕴,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广大劳动群众当家作主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对于劳动者自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建设的深入推进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意蕴。

    其一,劳动对于新时代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意蕴。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是实现美好生活愿望、展现本质力量、创造生命辉煌的唯一途径。一方面,劳动既是幸福的源泉,更是劳动者获得美好生活的源泉。劳动致富是劳动者拥有幸福和获得美好生活的基础,因为劳动是劳动者的人生梦想走向现实化、改变人生命运轨迹的重要途径。劳动者在劳动中,通过自身体力和智力的运用来克服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并在矛盾的克服中享受人生的价值。这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通过劳动获取财富,在凸显劳动者感受财富的正义性的同时,赋予劳动者享受和支配财富的合理性,从而使劳动的财富意义才能真正转化为劳动者的幸福感。*****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8]另一方面,劳动是劳动者创造自身生命价值、展示生命意义的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者的统一,使得人的生命价值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释放和展现。生命价值不能狭隘地理解为金钱和权力的显现,而要理解为对劳动的追求和实践。劳动成为生命价值的底色。*****记指出:“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9]劳动对劳动者生命价值的创造,不仅体现为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体现为劳动者对劳动的执着所产生的社会意义,还体现为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的光辉。尤其是劳动作为劳动者创造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手段,更深刻地体现为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自身生命价值的同时创造他者生命的价值,即劳动者的生命价值体现为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二,劳动对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意蕴。历史证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获得,都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引导和团结带领工人阶级以及广大劳动群众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结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这一时代使命的关键是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体现为物质文明的强大,而且体现为精神文明的强大,是与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文明有着质的区别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样式。在这种全新文明中,辛勤劳动不仅造就了劳动者自身素质的质的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健康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所蕴含的思想观念的创新,也带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和谐,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记指出:“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10]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的物质力量。这是社会主义强国作为全新文明样式的属性所决定的。因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与人类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而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泛化为人类利益。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对象化活动的产物,要转变成改造世界的力量,必然要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中完成。*****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11]

    其三,劳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意蕴。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以及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和善于创造的结果。*****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12]中华民族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在于: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和水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不只是资源的竞争,说到底更是人才的竞争,即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记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13]不仅如此,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更是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位劳动者的梦想,体现着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每一位劳动者的梦想,要融入国家民族的梦想;国家民族的梦想,必须反映每一位劳动者的心声,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劳动是每一位劳动者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辩证统一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因为劳动作为劳动者的对象性活动,不仅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建构,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建构,更是实现了每一位劳动者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之间的双向建构。*****记指出:“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14]

    其四,劳动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价值意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使命。这就要求党自身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在应对复杂环境引发的种种风浪的严峻考验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记把劳动与党的建设辩证统一起来,深刻把握新时代劳动对党的建设的价值意蕴,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思想内容。*****记指出:“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手段。”[15]*****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一方面阐明了劳动对于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价值意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全面体现。劳动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根本路径。劳动,作为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深刻地体现在:劳动是共产党人砥砺政治本色的“磨刀石”、坚守政治本色的“守护神”、检验政治本色的“校准器”和显现政治本色的“公示栏”。也就是说,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通过劳动并且也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证,才能真正成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基因。另一方面,阐明了劳动对于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价值意蕴。政治肌体是通过借喻方式对政治系统有机性的形象描述。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是政治肌体健康的标志。马克思指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16]对于政治肌体而言也是如此。劳动是共产党人心灵健康和政治系统有序运行的根本保证,从而是政治肌体健康的基础。如果共产党人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不仅伤及政治肌体本身的健康,更因为与共产党先锋队性质的巨大反差将会给社会肌体的健康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再一方面,阐明了劳动对于共产党人形成优良作风的价值意蕴。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作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工作中务虚不务实、推诿扯皮、安于现状、追求享乐、无所作为等懒政惰政行为。相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彰显着奉献意识、责任意识、诚信品格、实干作风、创新精神,不仅对于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起到积极作用,而且有助于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的态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时代劳动价值意蕴的充分发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主体意识、实践能力、体制机制、文化生态等方面聚焦发力。

    其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发挥的主体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持一切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人们才能切实感受到自身劳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统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身劳动价值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从而激发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发挥的主体意识。首先,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拓宽各种渠道和平台,让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他们能够实实在在地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以及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劳动价值意蕴的充分发挥。*****记指出:“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把蕴藏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焕发出来,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17]其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履行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设计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劳动者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把国家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记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18]再次,充分激发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工人阶级既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也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依赖的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力量,更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历史实践表明,工人阶级从来都是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核心力量。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激发,使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他们更是未来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力量。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淡化、忽视乃至无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把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只当作口号和标签,而是要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激发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在党的政策制定和实际工作全过程中体现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地位。*****记指出:“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19]

    其二,培育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发挥的实践能力。劳动者素质是涵盖劳动者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一个整体性概念。劳动价值意蕴的发挥不仅依赖专业技能,更体现为劳动者高尚道德修养对其专业技能的价值引导和规范,以及劳动者素质所产生的全社会尊重劳动的正能量效应。*****记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20]一方面,劳动者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发挥劳动价值意蕴的坚实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不仅有助于劳动者在工作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而且是提高劳动质量和劳动效率,提升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水平的根本保证。*****记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21]另一方面,劳动者的高尚道德修养为劳动价值意蕴的发挥提供价值指引。实践证明,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导航仪”。不以价值理性为规范,工具理性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反之,没有工具理性做强力支撑,价值理性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样,劳动者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养,犹如“车之两轮”,对于劳动价值意蕴的发挥来说,缺一不可。因此,要发挥劳动价值意蕴,对于劳动者来说,不仅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增长新本领,而且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锻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记指出,要“引导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2]

    其三,形成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劳动者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发挥的社会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要摆脱传统的“劳心者治人”与“劳力者治于人”的狭隘偏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种劳动和每一位劳动者。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普通劳动者还是管理劳动者,都必须得到尊重和鼓励。*****记指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23]不仅如此,更要关心和爱护广大普通劳动者,维护好广大普通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劳动者更加体面地劳动。二是尊重不同职业的劳动规律和劳动特点,充分调动不同行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知识分子主要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创造性劳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因此,要深化改革,形成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知识分子的才华和能量。*****记指出:“要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减少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24]三是依法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是利益关系冲突的结果,处置不当会极大地破坏劳动关系的和谐。依法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才能有效协调利益关系,规范劳动者的劳动行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尤其是要引导劳动者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自觉把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四是鼓励劳动者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宽松的劳动环境。鼓励劳动者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既是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体现,也是劳动者作为国家主人身份的象征。允许劳动者有不同意见的存在,有利于广开言路并汲取群众智慧以形成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劳动者主动参与和关心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社会劳动环境。在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时,*****记指出:“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25]甚至有一些错误的意见和批评,也要以说理的方式,引导劳动者转变观点、端正认识。

    其四,弘扬劳动精神,营造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发挥的文化生态。良好的文化生态是培育人的正确价值观念和养成人的健康实践行为习惯的深厚土壤。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神圣的文化生态,不仅可以推进劳动观念深入人心,在思想上促进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共振效应,而且更能为劳动价值意蕴的充分发挥提供精神氛围。弘扬劳动精神,一是要弘扬劳模精神,使劳动光荣和创造伟大成为唱响全社会的主旋律。劳动模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体现时代精神的楷模,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共筑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不仅涵养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是激励全体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先进典型和榜样的力量,不仅展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而且以其崇高思想和模范行为感染全社会并引导和鼓舞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营造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发挥的文化生态。*****记指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不仅自己要做好工作,而且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6]二是要培育青年一代的自觉劳动意识,使热爱劳动的精神品格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持续拼搏,青年也只有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增强本领,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要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养成青年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精神品格的文化生态,激发青年形成通过劳动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记指出:“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27]三是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引领效应。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人民群众的“领头羊”。因此,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可以起到带动一方的作用,对于全社会的劳动文化生态的性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8]

参考文献

[1][2][8][9][14][20][23] [24][25]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5][7][11][12][13][17][18][21][22]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10][19][28]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15][26][27]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 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05-01.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8.

    来  源:《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06期

    作  者:范宝舟,赵建芬,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