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体的分泌系统包括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2023-10-16 0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目录 1 概述 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3 神经系统的功能 4 神经系统的区分 5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6 神经系统的构成 7 参看 概述

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与人体其他各个器官、系统发生极其广泛复杂的联系。神经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持机体完整统一性及其与外环境的协调平衡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社会劳动中,人类的大脑皮层得到了高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产生了语言、思维、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活动,使人不仅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能认识和主动改造环境。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属于结缔组织。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1.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外,还含有特有的神经原纤维及尼氏体。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形态各异。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

根据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从形态上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三大类。

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在脑神经节或脊神经节内。由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不远处分两支,一支至皮肤、运动系统或内脏等处的感受器,称周围突;另一支进入脑或脊髓,称中枢突。

2)双极神经元:由胞体的两端各发出一个突起,其中一个为树突,另一个为轴突。

3)多极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胞体主要存在于脑和脊髓内,部分存在于内脏神经节。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一般位于外周的感觉神经节内,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接受内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经胞体和中枢突将冲动传至中枢;运动神经元又名传出神经元,一般位于脑、脊髓的运动核内或周围的植物神经节内,为多极神经元,它将冲动从中枢传至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是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元,起联络、整合等作用,为多极神经元。

2.神经纤维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主要由轴突)及套在外面的鞘状结构,称神经纤维nerve-fibers。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鞘状结构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在周围神经系统的鞘状结构则是由神经膜细胞(也称施万细胞)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

3.突起

神经元间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互相沟通。该接触部位的结构特化称为突触synapse,通常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借突触发生机能上的联系,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长而分支少的是轴突,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是树突。

4.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neuroglia数目是神经元10~50倍,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胞体较小,胞浆中无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不具有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对神经元起着支持、绝缘、营养和保护等作用,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3.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按部位可分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2)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又可分为

1)躯体神经系统:又称为动物神经系统,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

2)内脏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含有内脏感觉(传入)神经和内脏运动(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根据其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十分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reflex。反射是神经系统内、外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reflex-arc。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反射活动将减弱或消失。

反射弧必须完整,缺一不可。脊髓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  

神经系统的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轴位,它们的周围有头颅骨和脊椎骨包绕。这些骨头质地很硬,在人年龄小时还富有弹性,因此可以使脑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护。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大脑还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的部位.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器官,起到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 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 1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神经也称为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两者之间相互桔抗又相互协调,组成一个配合默契的有机整体,使内脏活动能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 脑是按对侧支配的原则来发挥功能的,此外,左,右侧脑还有各自侧重的分工.如左脑主要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右脑负责艺术思维,等等.

参看 《生理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歌诀》-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精要》- 神经系统 人体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皮肤系统· 淋巴系统· 肌肉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呼吸系统· 骨骼系统· 泌尿系统 人体 《人体解剖学》 - 《人体解剖学精要》 - 《人体解剖学歌诀》 - 人体穴位图运动系统 骨骼 颅骨 躯干骨 上肢骨 下肢骨骨连结 关节肌肉 头肌(面肌、咀嚼肌) 颈肌(颈浅肌、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 躯干肌(背肌、胸肌、膈、腹肌) 上肢肌(肩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消化系统 口腔 口唇 颊 腭 牙 舌 唾液腺(大唾液腺)咽 鼻咽 口咽 喉咽 咽肌食管 食管的狭窄部位 食管壁胃 胃壁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大肠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消化腺 肝 肝外胆道(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 胰腹膜 网膜 系膜 腹膜陷凹呼吸系统 鼻 外鼻 鼻腔 鼻旁窦咽 咽喉 喉软骨 喉肌 喉腔 喉神经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 支气管肺 肺内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胸膜 胸胸膜 胸膜腔纵隔 上纵隔 下纵隔泌尿系统 肾 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输尿管 膀胱 尿道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器 男性内生殖器 睾丸 附睾 输精管 射精管 精囊 前列腺 尿道球腺男性外生殖器 阴阜 阴囊 阴茎男性尿道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女性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前庭大腺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 大阴唇 小阴唇 阴道前庭 阴蒂 前庭球其它 乳房 会阴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心包) 血管(动脉、静脉)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淋巴结 脾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胸腺感觉器 眼 眼球(眼球壁)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眶筋膜)耳 外耳(耳郭、外耳道、鼓膜) 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 内耳(骨迷路、膜迷路、内耳道)神经系统 组成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 脊神经(后支、前支)脑 脑干 小脑 间脑 端脑脑神经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脑和脊髓的被膜 硬膜(硬脊膜、硬脑膜) 蛛网膜 软膜脑室和脑脊液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血管 脊髓血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