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镜芙:乘风破浪六十载,“铸舰”一生向深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扫雷舰发展史图片 潘镜芙:乘风破浪六十载,“铸舰”一生向深蓝

潘镜芙:乘风破浪六十载,“铸舰”一生向深蓝

2024-06-30 18: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5年,组织上安排潘镜芙到一机部船舶局产品设计分处工作,参加新中国舰艇的设计,儿时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次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他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终身的愿望更加强烈。1961年7月,中国舰船的总体研究设计所——第七〇一研究所成立。在这里,潘镜芙一干就是近60年,将自己的一生与新中国舰船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02

扎根一线,苦练造船内功

对于学习机电专业的青年潘镜芙来说,造军舰几乎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当时中国和苏联联合建造扫雷舰,由苏联提供图纸并指导工作。潘镜芙一开始的工作是翻译和技术校对,这看似边缘的工种,却为他迅速掌握各项原理与技术参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他扎根一线,每天吃住在码头,从图纸翻译、复制到建造,他参与到建造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在实践中逐渐成长。

1962年,我国开始自行研制第一艘65型火炮护卫舰,潘镜芙主持电气部分设计。当时,国内所有舰船上使用的都是直流电,岸上使用的则是交流电。军舰一靠码头就要接岸电,要使用专门设备先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才能照明,一旦接错,电气设备就会烧毁,带来很大的不便。

潘镜芙参军时留影

年仅30多岁的潘镜芙,敢为人先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护卫舰上应该使用交流电。这一想法受到了很多质疑,但潘镜芙却顶住了压力。他认为,交流制稳定可靠、价格便宜、进岸电也很方便。而且国外从五六十年代以后,都逐步地转向交流制了,应当迅速与国际接轨。就这样从该型护卫舰开始,我国的所有水面船舶和舰艇都开始使用交流制。

在完成扫雷舰到护卫舰的研制工作后,造一艘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导弹驱逐舰——这个更重大的任务,终于来到。

03

精益求精,铸造大国战舰

1966年,潘镜芙以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的身份,开始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在当时极其薄弱的科研家底和落后的工业基础上,设计建造这样千吨级以上大型军舰谈何容易,从船体设计开始,重重困难便接踵而至。

驱逐舰的导弹发射装置大、设备多,舰体必须拉长。可是舰体拉长了以后,会影响航速。潘镜芙经过反复试验,选用当时最成熟的动力技术,给051型舰安装了强有力的“心脏”。随后,潘镜芙受钱学森教授启发,决心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将全舰所有武器有机结合,形成系统。为了充分摸清国产设备研制情况,潘镜芙带着同事们跑遍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设计单位,终于率先解决了舰载武器按系统装备舰艇的技术问题,为指挥自动化、快速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了基础。

潘镜芙(左一)与051驱逐舰舰长

1971年12月31日,中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首制舰“济南号”交船完工,人民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它的问世,实现了首次安装舰上导弹,武器从单个装备发展为武器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导弹驱逐舰的能力,实现了海军舰船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在首次靶场试验时,“济南号”四发四中,拉开了海军舰船系统工程设计的序幕,潘镜芙也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第一个全武器系统专家”。

04

驶向深蓝,海军再创辉煌

20世纪70年代后期,潘镜芙作为总设计师,率领团队攻克了远洋航行中油水补给等难题,为我国海军编队成功设计了一艘指挥舰051Z型“合肥号”导弹驱逐舰。1980年初,由6艘051型导弹驱逐舰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在编队指挥舰“合肥号”的率领下胜利完成护航任务。这次远航,中国人民海军不仅检验了远航能力,还收集了大量气候水文数据,为今后一次次远洋出访、科考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潘镜芙担任我国第二代052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他大胆采用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建立陆上试验场,亲自主持武器系统的对接调试,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并在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系统工程”设计理念,强调全舰各个系统间有机协同,综合性能兼优,舰上武器和电子系统、设备首次组成作战系统,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潘镜芙(右二)在052总师办与刘凤学、齐平、李绪录等人工作的照片

就这样,由潘镜芙主持设计的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和青岛舰分别交付海军使用。新型舰艇直接用上了一些先进技术设备,快速提升了性能,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极大促进了我国造船、冶金、武器、电子、机电等多方面的技术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并实现了柴燃联合动力装置、大功率燃气轮机、国产柴油机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意义重大。

1995年,哈尔滨舰先后访问朝鲜、俄罗斯,1997年又作为中国海军编队主要军舰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和智利,实现了中国军舰首次环太平洋航行;2002年,青岛舰远航4个多月,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实现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1997年5月29日,潘镜芙访美归来后在湛江112舰前

潘镜芙常说,他有三个孩子,除了一儿一女,最钟爱的是“老幺”——驱逐舰,对军舰的偏爱,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如今,我国三艘航空母舰列编海军,各种型号的驱逐舰纷纷编队入海,成为航空母舰的“带刀侍卫”。眼见着这一个个“移动的军港”被自己钟爱一生的“老幺”守护着,潘镜芙开怀不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学者不懈的执着和探索,也践行着一个军工科研工作者对党和祖国的忠诚与担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