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何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麻将和切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在谈论何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何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24-07-12 0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我们在谈论何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思来想去,我没能决定这篇短文最合适的副标题。“程序化的麻将思维”“提高麻将水平的通俗方法”……有好几个合适的版本。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这样的:我所看到的很多何切讨论,就我认为,对提高水平的帮助并不太大。而很多朋友发何切图的初衷恰恰是希望通过讨论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麻将水平。举个例子:

A:[实战图]何切?

B:打xx,再上xx就有一气了。

C:直接弃和,我不要点炮。

B:怕点炮还打什么麻将?

D:要什么一气,打xx会丢断幺三色的。

E:这牌要做大,最大的可是有跳满呢。

……

那么通过这些讨论,最初发出何切问题的A能获得某些实在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他提升麻将水平吗?或者从最低层面来说,他是否能就这个图找到一个自己认可的答案,并且明白这个答案为什么优于其它答案吗?我对这两个问题抱有很悲观的态度。因此,我希望找到一个分析何切的通用思维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何切讨论的有效性,也有助于自己在实战中做到快速的思考。

 

一、什么是何切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何切是什么。何切一词来源于日语的何切り,意为“打什么,打哪张”。常见的何切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平面何切或者静态何切,大概格式如下:

在这类何切中,一般不提供牌河和供托信息,部分平面何切也不提供巡目和点数信息,局数和座次只是为了确定场风和自风。因为从出题的目的来说,平面何切主要训练的是牌理和对手牌后续路线的理解,也就是如何把一手牌尽量做得最快、最大、最好,牌河、巡目和点数信息在这方面的用处并不大。

另一种叫做实战何切,常见的何切讨论都属于这一种,也就是实战过程中的截图,并附加上手摸切和副露信息(哪家副露之后打的哪张),有时候也会附加上网麻中特有的卡顿信息。

(另外一说,发这种何切的时候,应该关闭他家手牌、牌山和铳牌提示,以防干扰回答者的判断。发结果图是非必要的,并且也不应该先发结果图,再发何切图。)

 

二、建立量化思维

我认为很多人抱有一个观念误区:讨论何切是为了听取他人的思路。这样说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思路”一词实在太过宽泛,如果没有量化思维的参与,大多数思路其实都能做到逻辑自洽,哪怕它们和最优解相去甚远。举个极端的例子:

A:打南,先处理字牌,后面也按照牌效打,听牌了就立直。自亲,而且手里有赤dora,所以正常打正常立直就可以了。

B:打0s。我要做国士无双,先打掉最危险的0s。

A:为什么?这怎么可能做国士?

B:立直dora1亲家最小只有3900点,而国士无双做出来就是48000点,只要和到役满,这个半庄就基本能吃1了。而且把字牌打掉了,别人3巡立直我没安怎么办?做国士无双可攻可守,就算做不出来也不会点炮。况且要是打字牌被其他3家碰了自风,他们再随便拿几个dora,我不就被炸庄了吗?我要扣死他们的自风牌,这样自风dora3的人就和不到牌了。

A:……可是你做国士,打很多中张牌,不还是容易被别人鸣牌吗?

B:那不一样,断幺九没办法用到幺九牌,而自风可以用幺九牌,碰自风的人速度肯定更快,而且还不容易防守(防断幺只要打幺九牌就可以了),我不要被别人碰自风。

 

B说的有道理吗?可以说就这段论述,逻辑上好像并没什么问题。但哪怕是刚理解规则的新手,拿到这手牌恐怕也很难想到国士无双吧。A应该如何反驳他?

 

A:这牌是做不了国士的,只有7种9牌。

B:7种9牌就做不了国士吗?我见过一个人,起手3种9牌,最后还是和了国士。7种9牌只要再上6张幺九牌就能听牌了。

A:7种9牌做成国士无双听牌的概率很小。虽然国士的打点很高,但乘以微不足道的和牌概率之后,就远远小于做立直dora1的收益了。

 

就像这个例子一样,麻将中的思考更多在于量化而非质化。如果不能理解“概率”“收益”的概念,那么后续的讨论就无从谈起了,因为哪怕再离谱的打法也可以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自圆其说。

人真的可以具备像AI那样的量化思维吗?很难。目前的统计手段尚不完备,数据存在滞后性;即使真的掌握了大量准确的数据,实战中我们也难以时时刻刻去查表计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量化思维,因为大量的对局实际上就是在积累我们脑中的数据库,实战中我们会依据所谓的“体感”作出模糊的计算。掌握具体的数字会更有助于我们建立这种体感,并且在体感难以判断的局面下,事后也可以通过查表计算来判断微小的优劣差别。

 

三、基础的思考流程

麻将当中需要思考的东西非常多。一张图里写下来数百上千字的思考,最终浓缩成1/14的选择,在我看来正是麻将的魅力之一。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拿到一张何切图时的基础思考流程是什么:

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作出判断

我们来看一张实战何切图。

这张图是多么令人眼花缭乱啊!到处充斥着数字和牌画。拿到这张图,我们首先要采集图中最为原始的信息,也就是下图中框出来的部分:

其他三家的牌河、他家的副露和立直;

自己的手牌、自己的牌河、供托;

当前局数,座次,巡目。

这是只要了解了规则就能从这张图上看到的信息。必须指出的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只不过它们的重要程度有所区分。何切的答案必然是对所有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权衡之后得出的结果。

在采集信息这一环上出错,意味着思考的效率大大降低。以这张图为例:

啊,我听牌了!而且还是dora2,听的是好形。如果不立直的话,9p就没办法荣和了,应该立直。

什么?已经南四局了吗?立直好像也不能提升顺位。要不然就dama吧。

啊,原来亲家已经三副露了!这张7m可以打吗?亲家是什么役,打点有多大?这张7m好像点不到他。什么,下家也立直了?到底怎么做才好?

采集信息不全面的话,后续当然也无法做到有条理的思考。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出现上述这样慌慌张张的情形。先把这张图里存在的原始信息给完整地提取出来,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吧。

 

四、加工信息的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进行判断时,使用的信息其实并非图片中存在的原始信息。

“因为是南四局,我是TOP,我的手牌有役,所以应该dama。”

这一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忽略了自己手牌中的打点、场上供托等信息,这一点是值得赞同的,因为这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后面我们将会详细讲到这一点。然而,这个思考过程仍然是不完整的。难道南四局的TOP有役就必须dama?要是dama和牌不够3万点呢?如果这是第1巡听役牌双碰而其它3人点数接近呢?莫非“南四局、TOP、有役”这三个原始信息是一套组合拳,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就发动dama效果?如果真是这样,那应该出一套口诀集锦,只要背会就能成为高手了。那麻将将是多么简单啊。

上述思考的本质如下:

“南四局、我是TOP”→和牌即TOP,与打点、供托相比,和率更能影响我的吃1率。

“我的手牌有役”→dama可以提高和率。

这就是对原始信息的加工过程。我们判断时依靠的并非“南四局”“有役”等信息,而是“和率更影响吃1率”“dama可以提高和率”。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浏览统计数据、阅读战术书的行为,正是在获取加工信息的手段。

平面何切训练的实质就是对“自己的手牌”这一原始信息进行加工。经过平面何切的训练,我们在实战中快速地完成对手牌信息的加工,再使用加工后的手牌信息辅助判断,但它绝不是唯一的判断依据。

我之所以在前一张图里使用不同颜色的方框,就是想说明,同一颜色的方框内的信息性质相近,我们可以通过加工这些原素材来得出更实用的产物。

【其它三家的牌河,副露与立直】→自己手中某张牌的铳率……

【自己的手牌和牌河】→自己本局的期待打点,本局和率……

【当前局数,座次,巡目】→期待打点,和率,局收支和半庄收支之间的关系……

当然,每一个原始信息的性质并不是单一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将多项原始信息综合起来加工,有时候某一项原始信息就可以得出很多产物(例如“读牌”——对他家牌河信息的加工。通过读牌,我们可以明白一张牌的铳率,可以明白待牌的存量也就是本局的和率等等)。很多时候,水平的高低就在于加工信息的能力。

还记得本文开头的那个例子吗?

B:打xx,再上xx就有一气了。(我正在加工手牌信息。我在做这手牌的平面何切。)

C:直接弃和,我不要点炮。(我正在加工他家立直和点数信息。我认为当下的铳率很高,且放铳会极大降低半庄收支。)

B:怕点炮还打什么麻将?(无用的发言)

D:要什么一气,打xx会丢断幺三色的。(我正在加工手牌信息。我认为B对于手牌的平面何切答案不是最准确的。)

E:这牌要做大,最大的可是有跳满呢。(我正在加工手牌和点数信息。我认为期望打点很高,而且打点对半庄收支影响更大。)

听取各方观点实际上是在听取他们对信息加工的产物。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观察力和知识量不足,需要其他人帮助指出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从而得到更多判断的依据。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还缺少了最终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比较和挑选这些加工产物,并通过一张牌将种种思考过程全部传达出去。

 

五、思考的分层化

以防万一,在此有必要对上文中出现过的术语进行解释。

局收支——《统计学麻将》所提出的概念。基本局收支公式为:(和率x平均打点)-(铳率x平均铳点)-(被自摸率x平均失点)-(流局不听率x平均失点)。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定论,例如平和dora1立直的局收支是远远高于dama的,也因此有了那句著名的口诀“平和dora1,不立是逗比”。但局收支并非我们判断的终点,因为实战的目标是拿到更多PT。因此出现了另一个概念“半庄收支”(也即PT收支)。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平和dora1不立是逗比,那么和牌即吃1的南四局,亲家已经立直而我听他的现物,我要不要立直?恐怕立了才是逗比。从这里可以看出,局数和点数状况会极大地扭曲局收支和半庄收支之间的关系,而在东一局平场的时候,这两者是最为接近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分层处理。

1)平面手牌价值

无视其它信息,仅仅从dora、场风自风和自己手牌来判断手牌的价值,并知道怎么打可以保留最优路线,怎么打才能做到最快最大最好。这是平面何切所训练的能力。

这手牌大家应该知道平面何切中应该打7p立直。这个选择可能并非我们在实战中作出的最终判断,但没关系——首先要把【平面何切里应该打7p立直】作为加工手牌信息的产物,作为我们最终判断的依据之一。

 

2)局收支

在明白了平面手牌价值之后,我们需要在局收支层面上再次调整这一判断。举个例子:

这手牌的平面价值是不是很高呢?断平三色,高目一杯口,还有好多dora。哪怕不需要什么训练,大家也知道要打5m。但如果这张牌是河底牌,而且场上有两家立直,这张5m是两家双无筋——这时还应该打5m吗?

在以上思考过程中,我们根据【和率】【铳率】【期望得点(罚符)】【平均失点】等等加工后的信息得出了局收支结论。但这仍然仅仅是“判断的依据”,还并非最终的答案。

 

3)半庄收支

这手牌要说平面价值可以看到全带,其实也没差到哪儿去。那就先打张西吧。

只是,如果这时已经是最后一巡,而西家已经副露了(2)34m、(9)99p,而这张西又是生张。那么打这张西的局收支就非常低了。除了白白加大点炮的风险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局收支层面上我们应该选择一张最安全的牌打掉,保证自己不要河底放铳。

但是,如果这时是南4局的最后一巡,我是距离亲家9000点的TOP,而亲家已经断幺九两副露,包括一个5m碰。——我是不是应该打西试图给西家放铳,从而取得1位完场呢?

 

很多时候,这三个层面的判断差异并不像我举的例子那么明显。但我试图表达的是:在谈论自己的判断时,首先要明白自己在谈的是这三层之中的哪一层。在讨论中对于平面何切争论不休——那寻找的只是最初且最原始的答案罢了。它甚至在很多时候无法触及胜负的核心。

 

六、对各种因素的权衡和最终判断

我认为,阻碍很多人进步的关键并非观察力和知识量的不足,而是在对各种因素的权衡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这一环节影响的是平面价值→局收支→半庄收支这个阶梯上的计算力。

举个例子:一位朋友的读牌技术相当了得。在某一半庄的南4局晚巡,他认为自己摸到的牌铳率非常之高,于是扣住不打从而拆听,最后流局了,而这张牌果然是铳——只是,他是TOP,因流局罚符而交出了3000点,就此丢掉了TOP。如果打出那张铳牌,则会铳和三位的1000点默听并吃1结束。

这位朋友厉害吗?很厉害,他的感觉非常敏锐。让我来打的话,我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张牌有什么危险。然而,尽管他在“读牌”(铳率判断)这一信息加工技术上达到了大师的级别,却错误地将这一因素的权重提得太高,乃至于影响到了他的半庄收支计算。

常见的例子还有:明明是非常需要加速进行局消化的南3局,有些打者却偏偏会长篇大论地对他家牌河进行一番解读,又或者对自己的手牌孤芳自赏,详细分析手牌有多少种达到跳满的路线——这些看起来专业而又精致的分析往往能获得不少赞叹,“太厉害了”“学到许多”,但我却只想问:你在看哪里?你想赢吗?

很遗憾,在这一章下,我无法给出具体实用的技巧。理解当前局面下思考的重点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我只能建议多听强者的何切答案,听听他们观察当前局面时,最先注意到的和最先提出的因素是什么。

给师父打个广告:B站ID 胡乱思维的猫,这一账号下有许多凤南复盘视频。

 

七、结语

这篇文章比我想象得更长,似乎也更晦涩。我希望它能对迫切期望提高水平的朋友们提供一点帮助,进行更有逻辑性、体系化的何切讨论。

当我们在谈论何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希望看过本文的读者们可以对这个问题多一些思考。

关于本文中出现的收支计算,除了模糊的“讨论”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方法:关注nisi的推特账号,他会日常更新模拟器对何切图的收支计算。此外,NAGA的牌谱分析、《统计学麻将》和麻将数理研究会的相关文章也可以对计算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中使用的图片来源:G・ウザク的每日平面何切系列、凤南元八段_viola_的实战何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