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的一夫一妻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忠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哪一年实行一夫一妻制制度 动物界的一夫一妻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忠贞

动物界的一夫一妻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忠贞

2023-10-15 0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动物界的一夫一妻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忠贞 时间: 2017年12月08日 | 作者: Josh Gabbatiss | 来源: 卫报 动物界也能有类似人类社会的夫妻关系,但一夫一妻制很多时候更像是生存策略。

 

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是很特别的。在世界范围内,将两个人的一生都捆绑起来无论是在法律、精神还是文化层面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不同宗教背景的人来说,一夫一妻制都显得格外神圣。

 

所以当我们听到动物也能有类似的一生的承诺时,我们会惊叹道:“是多么可爱啊!我们可以从那些松果蜥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但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相较于文艺作品中至死不渝的爱情来说,一生的承诺看起来更像是理想而非现实。哪怕是相对靠谱的人类社会,出轨仍然很普遍,更不用提那些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了。即便少量的物种保持了忠诚,也并不是出于爱情。

 

了解一夫一妻制在动物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让我们对人类自己关系的本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下面让我们抛弃所有的浪漫幻想,进入一个由多情的寄生虫,通奸的鸟类以及花心的猴子组成的世界。

 

松果蜥夫妻每年都会重逢(Credit:Miles Barton/naturepl.com)

 

在自然界中,繁衍就是一切。所有生物的不懈努力都只是为了把它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夫一妻制只不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众多策略之一,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可抗力驱使动物更加自由地交配。

 

第一个推动力是基因的多样性。一个雌性如果和更多的雄性交配,则她的后代会有更多的基因多样性,这将极大地提高后代茁壮成长的几率。

 

其次,英国的基因学家Angus John Bateman指出,在制造受精卵的时候雌性和雄性有一个本质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制造精子的代价比卵子小很多。

 

这就意味着,一个雄性动物有足够的精子来使茫茫多的卵子受孕,但是超出了某一界限后,雌性动物就不能通过和其他雄性交配来产生更多的后代了。

 

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雌性和雄性都有寻找不同的伴侣的动机。所以,一夫一妻制有时候只是特定情形下的生存策略。

 

这些虫子究其一生都锁在紧紧的拥抱中(Credit:SEM/SPL)

 

其中曼氏血吸虫就是一种把一夫一妻制合理化的动物。

 

尽管由于导致疾病而背上了骂名,这些虫子其实过着很恩爱的生活,雌性和雄性在成年后生活中一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每一个雄性都有一个“抱雌沟”,这样雌性在将数以百计的受精卵排到寄主的肠道内时,就有了一个可以倚靠的地方。

 

当然人类的消化系统不会是约会的最佳场所,所以当这些虫子恰好遇到异性时,很乐意打一个永久性的结来解决所有问题。

 

为了孩子在一起

 

动物选择一夫一妻制的另一个原因与养育后代有关。如果一个物种栖息在充满危险和缺少资源的环境中,它们的后代会有更大的风险在年幼时就死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孩子在一起”可以帮助他们的后代存活到成年。

 

精灵箭毒蛙是已知第一种采用一夫一妻制的两栖动物(Credit:Michael D./naturepl.com)

 

2010年,位于东卡罗莱纳大学的Kyle Summers和他的同事阐述了这样一种模式。他们发现了一类一夫一妻制的两栖动物:精灵箭毒蛙。

 

这个团队可以将这些青蛙的交配策略和它们在营养匮乏的小池塘养育蝌蚪的行为联系起来。因为严酷的育儿环境,蝌蚪需要它父母双方的协助来获取足够的食物直到成年。

 

但是这些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只是特例,繁衍很多时候只是排出精子和卵子,之后父母双方就撒手不管了,所以即使是它们想实现一夫一妻制也不可能。

 

貌合神离的鸟类

 

如果我们想从自然中学到些什么,也许我们应该看一下一夫一妻制中的楷模:鸟类。

 

大约90%的鸟类都是一夫一妻制,但是鸟类的恋爱生活可能比你每天看的肥皂剧都还要狗血,它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私生子、善妒的原配和不忠的伴侣。

 

一夫一妻制有两种可能的层次。“社会化一夫一妻制”指的是雄性和雌性在空间上非常近,它们交配,一起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跟其他的异性交配。具有排他性的夫妻关系称作“性一夫一妻”,比前者少见的多。

 

一些愤世嫉俗的人可能会认为,人类的关系号称是性一夫一妻制,实际上是社会化的一夫一妻制。而在这样层面上,鸟类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认为在繁衍的季节观察到的鸟类之间的结合是性一夫一妻制的。但是这样的想法现在看来是太天真了,基因和行为上的研究揭露了许多鸟类的丑闻,包括出轨的鹀和被戴绿帽子的莺。

 

这些不忠行为可以被委婉地称为“多方交配”。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后代大概占据后代总数量的75%。即使以忠实著名的鸟类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每年,游荡的信天翁从漂泊了数月的海上归来,重新点燃它们与其终生伴侣之间的爱火。但是它们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恩爱。利用基因技术,我们知道大约14—24%的信天翁雏鸟的父亲不是它们母亲的配偶。

 

不忠行为如此普遍,为什么鸟类还要待在一起呢?答案和精灵箭毒蛙一样:养育的责任。幼鸟只不过是一团无助的羽毛,它们需要两个成年父母来保证它们能够有足够的食物。

 

信天翁的终生伴侣关系其实是很特殊的。在大多数的鸟类中,养育的关系最多只会持续到繁殖季结束。

 

即使像信天翁这种以忠诚著称的鸟类,也仍然会“背叛”彼此。

 

花心的哺乳动物

 

但是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相比,鸟类可以说是一夫一妻制中的典范了。

 

其中一部分是出于生理原因。哺乳动物的养育是由雌性主导的,因为它们通过母乳喂养。这就意味着在鸟类双亲相对平等的分工在哺乳动物中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包括蝙蝠和狼在内的大约3—5%的哺乳动物实践过社会一夫一妻制。出于种种不同的原因限制,这些哺乳动物限制了自己的交配行为。

 

比如,河狸需要在照料它们子女的同时维持它们所筑的堤坝,所以它们从共同养育子女中可以受益颇多。然而,犬羚属却几乎不怎么分担养育的责任,但是仍然追求专一的夫妻关系。

 

一项在2013年发表的耗费时力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Tim Clutton-Brock和Dieter Lukas为了弄明白为什么有的动物会选择一夫一妻,分析了超过2500个物种。他们最后得出结论,雄性只有在无法主导雌性时才会接受一夫一妻制。

 

如果雌性生活得很分散,就像犬羚属或者肠内寄生虫那样,雄性就会从一个崇尚自由的单身汉演化成宠爱孩子的丈夫。这样可以保证他们能够和至少一位异性配对。

 

在哺乳动物中,社会化一夫一妻更为普遍。大概27%的灵长类动物,包括猴子,猿类和人类,会实行一夫一妻制。

 

为了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一个由伦敦大学学院的Kit Opie领导的团队研究了所有的灵长类动物,从有毛绒绒耳朵的侏儒狐猴到黑猩猩。他们记录了每一个物种常见的交配形式和一些其他行为。

 

之后他们便将所有特点绘制成了一棵进化树。这样他们便能够了解在灵长类的进化的长河中,不同的行为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他们的结果与同时期的Clutton-Broc和Lukas的结果比较起来更为惊人。

 

雄性杀婴导致一夫一妻

 

除了分担养育责任和雌性的大范围分布,还有一个因素更是直接导致进化出一夫一妻制:雄性杀婴。

 

雄性把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杀死,这是一些物种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策略消除了竞争对手的后代,而且可以让雌性准备下一轮的交配。

 

现在假设有一个雄性,它的后代还没有长大。那么为了阻止它的后代被谋杀,它极有可能会和雌性形成一夫一妻关系。

 

Opie十分肯定地说道:“我们的分析很明确的显示,弑婴行为会引发灵长类动物中的一夫一妻制。”

 

正是为了规避杀婴的风险,人类才更偏爱一夫一妻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太站得住脚,因为人类远没有到达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有些研究甚至表明不忠行为的比例表明高达83%。

 

这表明我们所认为的一夫一妻制更多的来源于文化上而不是生物行为上。人类关系的本质可能并非如此。而我们进化上的近亲给我们提供了线索。

 

长臂猿一生都在一起,要比人类的一夫一妻制更为彻底。

 

猿类是和我们最为相近的近亲。他们的物种少到一个手就能数出来,但是它们的交配形式存在着极大的多样性。

 

长臂猿是一夫一妻制,除了偶有出轨,它们一生都在一起。黑猩猩生活在一个由多个雌性和雄性组成的团体中,它们不加限制地和异性交配。大猩猩生活在一夫多妻的群体中,多个雌性受一个雄性统治。

 

两性异形和巨大睾丸

 

这些差异也体现在了雄性和雌性身体上。在一些物种中,雄性和雌性在外形上存在很大差异,这被称为“两性异形”,举例来说,雄性会长有巨大的附属物,比如雄性驼鹿的角。

 

两性在外形上差异越大的物种,越不可能实行一夫一妻制。如果雄性一定要通过竞争来获得交配权,这就会驱使他们的形体长得更强壮或者是形成十分滑稽的附属器官,而如果每一个雄性倾向于单一的雌性,竞争就会减少很多。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夫一妻的雌雄长臂猿看上去十分相似,而大猩猩两性之前的差异却很大(比如雄性银背大猩猩看上去就比雌性强壮的多)。人类的两性异性则介于二者之间,和黑猩猩类似。

 

相似的线索在雄性的睾丸里也有所体现。

 

如果雄性发现和自己交配的雌性最近也和别的雄性交配过,他们会射出大量的精子来冲刷掉其他雄性的精子。所以,如果一个雄性有长期的、独有的伴侣,他没有理由需要很大的睾丸。

 

黑猩猩性伴侣很多,睾丸体积也很大,而大猩猩的相对睾丸体积就小得多。我们人类的睾丸则处于二者之间。

 

通过人类睾丸大小和两性异形特点,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人类最原始的交配策略其实更偏向于自由奔放的的黑猩猩、甚至是放荡不羁的倭黑猩猩,反倒是一点也不像一夫一妻制的长臂猿。

 

所以人类为什么会渴望独一无二的终身的伴侣呢?

 

在动物的世界,严格性排他的一夫一妻制仍然是一个谜,它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冷酷的丛林法则。然而,这我们并不知道参与其中的动物到底是怎么想的。一夫一妻制的最终演化意义可能是避免弑婴,但是实行这一制度的动物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一点。

 

人类很可能并不是天生选择一夫一妻。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尝试那些虽然违反我们本能却可能正确的事情。

 

撰文 Josh Gabbatiss

翻译 张克文

审校 王妍琳

 

原文链接 : http://www.bbc.com/earth/story/20160213-why-pairing-up-for-life-is-hardly-ever-a-good-idea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