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颐和园里面 CCTV.com

CCTV.com

2024-05-21 19: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颐和园里的"福山寿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0日 17:12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在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卫星遥感图上,测绘专家发现昆明湖和万寿山呈现出寿桃和蝙蝠的形状,有人说这是乾隆为个西太后祝60大寿时,特意命令园林设计师在设计颐和园时,体现出福禄寿之意,然而有古书记载及清史专家研究结果却与上述说法有出入!那么颐和园的“福山寿海”究竟是古人刻意设计,还是纯属巧合?记者深入探究,从历史、古园林建筑等角度为你解开这个秘密。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说到北京的皇室建筑我们恐怕首先就想到的是像故宫、颐和园、圆明园这样的皇家园林,但是一旦说到北京的皇室建筑的话,恐怕我们就离不开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姓雷,名称呢叫做样式雷。但是我想,恐怕有些人会问,怎么会有人家有这么怪的一个名字呢?其实这一切都得从清朝满族人入关说起。当年满族人入关之后,他们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一个部门来掌管了皇家大苑,从宫廷住宅到园林,再有他们陵墓的设计,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建筑规划设计院吧,当时清政府就给这个部门起名字叫样式房,样式房最高的领导呢,叫样式房掌班。而在清朝定都北京这两百多年当中,样式房掌班始终是由一户姓雷的人家来担任的,那么这家人的工作是干什么呢?主要就包括了设计皇家园林皇宫内院,这是大的,往小里说呢,他们还要设计这个门窗上的装饰,以及一些小装饰品上的图案花纹等等。据说呢,整个北京周边地区,包括京城皇城里的所有建筑物,大概有五分之四皇室建筑,都是出自样式雷家族之手。不久前我们的记者采访了第十代传人,从这位先生的口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样式雷家族,这两百多年的兴衰荣辱的历史,同时我们也从他口中听到另一个惊人的秘密。

  雷章宝:在我太爷和我太爷的父亲在慈禧60大寿就是重修颐和园的时候,按照皇帝的旨意去重修,当时就是说昆明湖,就是现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设计是桃形,万寿山整个设计是一个蝙蝠形。

  陆元是西城区作家协会的一名成员,他经常穿梭在北京的胡同里寻找自己的写作题材,他对那些有关老北京历史的东西,都存有浓厚的兴趣,当他得知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是一组福山寿海时,他决定亲自去验证一下。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皇帝都追求多福多寿,在颐和园里更是如此,无论是在长廊的油彩画上,还是在建筑门窗的装饰图案上,或是在宫殿门前的雕塑,都有体现长寿、多福、祥和的造型,尤其是门窗上这个五蝠捧寿,这个把福和寿紧密相连的图案,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表述。而这些图形都是能直接看到,而把蝙蝠和寿桃放大很多倍,放在古人无法看到的整体园林造型中,这让陆元感到十分有趣。

  陆元:关于颐和园福山寿海造型这个说法,我想第一福山寿海我所见到只是一些文字描述,没有见到图片,那么他到底像不像蝙蝠山寿桃海,这个我亲自去现场看过。

  颐和园重建于1886年,它的造园艺术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占有四分之三面积的昆明湖,和深入水面的万寿山融为一体,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山水景色的搭配上,几乎再也没有其它园子能与它相提并论,颐和园里有长廊,智慧海、佛香阁以及石舫等,太多的景点,但是福山寿海到底什么样,不仅没有人见过,更是没有人能说清楚。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陆元首先想到的就是登到颐和园的制高点,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看传说中蝙蝠和寿桃到底什么样。

  陆元:你就是站到万寿山的最高峰,你看那个湖,你看不到昆明湖的全貌,所以就难以确之了,所以我就想最好是能够有图片。

  在雷章宝向中国电视报提出颐和园有一组福山寿海图之前,陆元在写一篇关于景山坐像之谜文章的时候,找到了一张景山的遥感照片,这张照片能清楚地看出景山的布局,极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它为陆元研究景山坐像提供了一个从空中俯瞰路面上的视角,就是在那时,他结识了夔中羽,夔教授长年从事遥感测绘工作,在他手里还保留了许多这样的遥感照片,于是陆元找到了夔教授,希望能从他这里能找到一些相关的线索。

  陆元:结果跟他联系到他那儿,他还真有,他真给我提供一张照片。

  这张颐和园俯瞰照片,是在1983年北京市遥感调查时从空中拍摄下来的,这张照片为陆元提供了一个,在地面上无法看到的全新视点,它把颐和园的整个地貌全部囊括在这张照片里了,难道颐和园的福山寿海真的隐藏在这张照片里吗?陆元能看出它的真面目吗?

  主持人:这是一张夔教授他们当年拍摄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昆明湖什么地方水深,什么地方水浅。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说了半天昆明湖的这个桃子到底在哪儿呢?看这张图可得有一个技巧,我们知道我们在识图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规律就是上北下南,但是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这张图倒过来,倒过来之后,这个桃子的形状就比较清晰了。来现在我们先把它摘下来,倒过来之后就变成了上南下北,这样一来,昆明湖就好像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五分之四一样,这样一看,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就能够看出这个桃子的形状了。这是堤岸,这个外形就很像一个桃子,而中间这条长堤像不像是桃子上的那条中缝;另外这个昆明湖的入水口,看起来好像是这个桃子的把一样,而这个出水口,就像桃子上歪着的尖儿,那么这样一来,桃子这个形状我们就找到了,那么蝙蝠又在哪里呢?

  陆元:这里是万寿山正前方的排云门码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它是一个拱形,从这个航拍俯瞰的照片来看,这个弧形就是蝙蝠的头部,那么它的两翼伸展就像是蝙蝠的翅膀,两翼各有一个突出水面的亭子,这个亭子就像长在翅膀中间的蝙蝠的两个小爪子。

  主持人:那么从这张照片上,陆元基本上证实了昆明湖它是一个大桃子,而万寿山呢是一个只大蝙蝠,看起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像的,那么到底这种园林设计它是一种人为的,还是一种巧合呢?

  陆元认为如果要想知道万寿山和昆明湖这种蝙蝠和桃子的造型到底是人为设计的,还是偶然形成的,首先要知道昆明湖和万寿山是谁下令修建的,修建的原因是什么。于是陆元读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书籍,其中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20年前出版的一本《近代京华史记》,引起了他的注意。

  陆元:那么里面有一篇文章是清史研究所的一个清史专家,王道成先生写的,就是颐和园重建的年代考证。

  大家都知道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其实英法联军烧毁的不只是圆明园一个园子。清朝,在西山一代出现了五个皇家行宫,分别是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位于北京大学西门旁边的畅春园,圆明园和清漪园。英法联军一把火把五个园子都烧光了,只剩下一些石柱子,现在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就是慈禧时期修建的,但是慈禧为什么重建颐和园,她动工的范围有多大,山和湖的造型是在重建时形成的吗?陆元带着这些问题,专程拜访了王道成教授。

  王道成:慈禧太后的40岁生日没有做好,40岁生日儿子死了,50岁生日中发战争也没有办法祝寿,到60岁生日的时候,她准备在颐和园大规模庆祝。

  如果说万寿山、昆明湖的蝙蝠和寿桃形状,是慈禧为庆祝60岁生日而建的,那么这种蝙蝠和寿桃的造型就极有可能是人为设计的。从走访中陆元得知,颐和园是雷家第六代传人雷思起和他的儿子雷霆昌共同设计完成的,雷家从雷发达开始,在清朝二百六十多年间,连续几代一直担任样式房掌班,雷家第十代传人雷章宝也曾听父辈说起过此事。

  雷章宝:颐和园的意思就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就是益享天年,当时皇帝提到要体现福寿,因为要给太后过寿,在这个大的旨意下,就是让我太爷和我太爷的父亲回去构思。

  雷思起设计的大部分的颐和园图纸,现如今都收藏在国家图书馆里,从他画的这张图纸上看,山和湖的整体形状和现在形状相差无几,陆元和雷章宝都希望能在雷思起遗留下来的图纸当中,找到一些把昆明湖和万寿山有意设计成桃子和蝙蝠形状的文字记载,但是图纸上除了建筑位置的标示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了。

  王道成:山和湖都没有动,她主要是恢复前山一部分建筑。

  陆元原本以为昆明湖是慈禧挖的,那么这种蝙蝠捧桃的造型肯定是人为设计的,经过调查他发现所有的史料表明,慈禧没有挖湖堆山,那昆明湖究竟是在哪个年代形成的,挖湖的目的又是什么,这种蝙蝠捧桃的形状究竟是人为的,还是巧合呢?带着这些问题陆元继续他的调查工作。

  北京市园林局园林文化专家耿刘同:中国人的历史感很强的,中国人做一件事情都要向后人有交代的,比如说我们为什么知道这个庙什么时候建的,谁建的,花多少钱,谁出的钱,完了以后,都做了哪些工作,后来又说哪一年又重修过,哪一年又怎么回事,就是说古人在他工程人完了以后,他不是把那个档案锁在档案库里,他是把它刻在碑上。

  慈禧是在清漪园的基础上重建的颐和园,那么清漪园原来是什么样子?是谁下令修建的?修建它的原因又是什么?蝙蝠和桃子的结构是当时人为设计的吗?

  既然古人有在石碑记录的习惯,那么陆元认为,颐和园里说不定会有这样一块石碑,没准里面可能会记载有关修建昆明湖和万寿山的始末。于是,陆元开始在颐和园里寻觅,果然,在佛香阁旁边,在一个已经关闭许久的角落里,陆元找到了一块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碑文上写着《万寿山昆明湖记》,这里讲了兴建院子的经过和改名的缘由:“考通惠河之源而靳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瓮山诸泉云者,时皆淹没不可祥。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

  在乾隆的碑文上清楚地写到,他开挖昆明湖的目的是治理瓮山泊的水患,这是一件国家大事。

  高大伟:从清漪园最初创意来看,它当时有两个主题,一个乾隆皇帝要整治西北郊的山形水系,主要治水。

  原来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是一个天然湖泊,湖挖成之后,改名为昆明湖。在元代,为了往北京运送粮食,我国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瓮山泊修建了一条十里长堤,到了明朝,由于长堤年久失修,经常决堤,瓮山泊这一带经常发洪水。

  “乾隆二十九年御制西堤诗,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展拓湖光千顷碧,为临墙影一痕齐。”乾隆在诗中提到,他把原来保护圆明园不受洪水冲击的西防洪堤,改成了现在颐和园的东大堤。也就是说,乾隆在挖昆明湖的时候,桃子的左半边早就形成了。那昆明湖的形状会不会受到当时地理环境的影响,只能修成这种形状呢?

  王道成:在明朝人的文章中讲到湖的时候,他说遥望西湖瓮山泊明如半月,很亮的,亮得像半个月亮。

  在慈禧重新修建颐和园至今,颐和园已经有240年的历史了,最早的瓮山泊早已湮没在水底,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原来这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直到1991年,颐和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淤工作,这才把淹没在水底的秘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翟晓菊:当时昆明湖底下那个水抽干净以后,湖底发现有好几处古代遗迹,其中一个就是咱们现在西堤遗址,从那个历史上记载考证,它应该是元代时候修建的。

  古西堤遗址的发现不仅再现了瓮山泊原来半月的形状,还证实了在乾隆挖昆明湖之前,瓮山泊这一带地势平坦,也就是说要挖的昆明湖,它的形状和大小根本不受当时地理环境的限制,理论上说,它可以挖成任意一种形状。而昆明湖则是北京近郊第一个人工水库,从这一点可以说明,昆明湖这种桃形的形状完全是偶然形成的。

  高大伟:从水利工程的角度来说,当出现大的水流的状况下,这种湖岸线会削弱水对湖岸的冲击力,这样我们看到所谓的桃的这个外围的轮廓线非常的富有张力,这种张力无形之中又暗合作为桃形它的圆滑,光滑度,包括他曲线更符合这个图案化的这个形象。

  主持人:这么看来的话,昆明湖的的确确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仅供人们游览游玩的地方,那么按照如果它是水库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乾隆皇帝他在他的文章当也提到了,说自从开掘昆明湖之后呢,西山一带就很少再出现洪涝灾害。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所谓的桃子的形状,这么看起来的的确确像是一个水库,它有这种非常圆滑的这种边。据水利学专家说,这种堤岸特别能够减少这个大水对于堤岸的冲击;另外,我们再看它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按照水利专家的解释说,这是非常符合水利学上,关于水库建设的这种设计思想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似乎把昆明湖当成一个桃子这样一个说法,应该是一种巧合。那么既然桃子是一种巧合,那么蝙蝠呢?我们再来看这块,万寿山据说是用开凿昆明湖的土,堆积在原来的瓮山上之后形成的,那么现在我们看,这个蝙蝠的形状勉强还说得过去,有一点儿具有蝙蝠的样式,那么桃子它是一种巧合的话,那么蝙蝠又应该如何解释呢?

  万寿山昆明湖记中提到,万寿山前身叫瓮山,在明代,一个老者在山上挖出一个大石瓮,山的名字由此而得,瓮山处于燕山山脉的最末端,它原来并没有现在这么雄伟、壮观,只是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包。

  王道成:这个瓮山根据明朝的人笔迹里边讲,就是它是童童无草木,就是光秃秃的不长草,也不长树木。

  在乾隆挖湖的时候,把从昆明湖里挖出来的土修整了瓮山,现在看到万寿山的蝙蝠形状就是那时形成的,而在万寿山昆明湖记中,乾隆还明确提出,挖湖堆山建清漪园,除了整治水患之外,还另有原因。

  陆元:乾隆16年,1751年,是乾隆的母亲,就是叫重庆皇太后60大寿,乾隆这个皇帝对他母亲还是非常孝顺的,为了让他母亲高兴,第二年大办60大寿典礼,有一个比较豪华的场所,他就下令在一年前,就是乾隆15年,1750年,他就看中瓮山泊了。

  “圆明园后记有云,不肯舍此重费民力建园囿矣,今之清漪园非重建乎?非食言乎?以临湖而易山名,以近山而创园囿,虽云治水,谁其信之?”在《日下旧闻考》中乾隆提到,由于在他父亲雍正皇帝在位时,花了大量财力物力,在西山这一带修建了几座皇家园林,他曾经说过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再也不会为修建园林,动用国库一分钱,但是乾隆出尔反尔,在重庆皇太后60大寿之前,为了让母亲在祝寿的时候,有一个豪华的场所,乾隆就以治水为由,又建了清漪园。

  那么从祝寿这个角度来讲,昆明湖和万寿山这种寿桃和蝙蝠的形状,应该是人为设计的。

  陆元:这两篇文章都没有提到,他有意识地让某个设计师,某个工匠把这个山搞成蝙蝠山,水搞成寿桃型,没有明确提到,但是他明确提到,我给老太太祝寿。那么没有找到明确的记载,是不是这件事就要打问号了呢?

  陆元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其实在乾隆期间,把福寿这种吉祥的寓意体现在园林艺术造型和建筑形式里面,有很多实例。2004年9月,陆元为了写一篇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经过的文章,他到圆明园的西洋楼进行实地调查时,他就发现了类似的实证。

  陆元:在所谓圆明三园的长春园最北边有一长排著名的洋式建筑西洋楼,俗称西洋楼,我在那个地方,其中有一座建筑遗址,叫方外观,在方外观的前方,我发现了两个石块砌成的水池,这两个水池每一个直径有10几米,相隔大约也是10几米,并排的。

  长春园中的西洋楼,是乾隆三十五年,也就是乾隆60岁的时候,命西洋传道士郎世宁和蒋友仁按照法国的枫丹白露风格,照搬到中国皇家园林中的欧式宫殿建筑,虽然现在宫殿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烧毁后的断壁残垣依稀可见当年的皇家风采,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完全欧式的建筑群中,会有两个像桃子形的池子呢?

  陆元:他在长春园记里边他很喜欢写文章,他就说,说我25岁当皇帝,我现在造园子的时候,我是60岁他说我希望我至少再活25岁,那就是85岁,他说到那个时候,这个目的实现的时候,我这个皇帝不当了我上给我儿子,我当太上皇,我就在长春园里面养老。

  有句古话叫万古长春,长春就是长寿的意思,古代人的寿命没有那么长,乾隆也不敢肯定自己就能活到85岁,所以他把这种带有长寿寓意的造型,融入到完全西洋风格的园林艺术造型中,是完全可以让人理解的。那么不难想象,从乾隆挖昆明湖是给母亲祝寿,这个动机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大寿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陆元在长春园里发现的寿桃池也无疑为这种可能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佐证。

  高大伟:虽然是这个福山寿海那么没有现实可证,但是我觉得可以作为一种推测,因为它合乎中国皇家园林的主题,符合颐和园基本创意,合情合理。

  主持人:目前,关于颐和园的福山寿海,它是人为设计的这个说法,我们也只是从样式雷家族的传人口中才听说的,但是从历史记载,或者是雷家玺本人设计的图纸当中,我们却找不到明显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个说法。那么陆元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自己作为一个撰稿人,他的工作只是要把历史原貌,尽可能详细的,原原本本地呈现给所有的读者,至于结果究竟是什么,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那么当然了,可能看到这里很多观众还是想知道,颐和园福山寿海,它到底是人为的,还是一个天然的巧合,说实在的,到现在我们也无法去判定它,我们只能说也许将来这个谜团会随着我们对于皇家园林研究的深入,有可能大白于天下,但是不管怎样,正像陆元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了解了整个这段历史的原貌,也许这就足够了,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下期我们再见。

责编:走近科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