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传音,“剧”入童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音乐剧视频小学生 “京”韵传音,“剧”入童心

“京”韵传音,“剧”入童心

2024-06-28 14: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师:现在请你跟着老师这样念,按照乐谱上的节奏,注意切分音和后半拍的地方。

师:“京白”讲究字正腔圆,念的时候保持声音高位置,眉毛抬起来,头不要上仰。口腔里半打哈欠的状态,我们慢一点将每个字都念好。

师:焦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你在换气的地方快速吸气、缓慢吐气,加快“京白”的速度。

教师可以透过读“京白”,体会头腔高位的发声感受,从而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气息的合理运用。在这种独特的发音练习中,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时,念白的合理使用不但为掌握歌曲《京调》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让无趣的发声练习变得灵活、生动。

2.巧入要素,亮唱腔

京剧表演,主要以西皮和二黄居多。西皮,来自梆子腔,有着明快、高亢的特点;二黄,有着沉重、严肃的特点。本人在教学《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过程中,首先引入了京剧内容,在引导学生了解京剧故事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西皮引板段落。并根据旋律、速度、力度等歌曲要点让学生感受到活泼有力的声腔特点,同时根据《沙家浜》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体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故事中坚韧、愤懑的情绪。

例:五年级下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师:大家通过看各个人物的演唱,可以发现这几个人物的唱腔特点多采用的是哪一种唱腔?(西皮唱腔)

师:接下来的这一段又属于什么板式呢?(播放书本原版音乐,领唱是导板,齐唱是快板)

师:唱腔开始用了西皮导板,把大家带入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富有号召力。一段打击乐之后的快板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跟着录音模唱,掌握其韵味,体会革命者的“青松”气质)

在此教学环节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声准,还要突出重声、节奏以及一字多声的行腔特色,让学生领悟唱腔中的精、神、韵、气,体会京韵之美。

(二)生动表演,探京剧表现力

1.模仿行当,愈成“京”人

钱金福老师的身段谱中有这么一段话:“老生弓,花脸撑,小生紧,旦角松,武生在当中。”这句话用最简单的几个词就涵盖了各个行当在表演上的特点。本人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京调》时,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演唱要点后,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交流与讨论。

例:五年级下册《京调》

师:同学们,京剧演员除了要唱功了得,还要表演到位,才能够吸引观众。在这首歌曲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加上手、眼的动作神态,才能够更形象、逼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旦角的典型动作有哪些呢?

师:一指伸到金兰花指,手臂屈曲;另一只手臂则搭在后腰,两腿两脚并拢,两膝稍后移,一脚尖紧靠另一脚心。

通过模仿旦角的简单动作,让学生投入京剧表演。教师编排旦角动作,随《京调》伴奏乐曲进行了生动表演,学生不但掌握了歌曲《京调》,还体验了京剧丰富的表现力。

2.学海无涯,行“京”精神

京剧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习京剧中的精神气。站姿、坐相、眼神等都可以成为课堂最后的拓展部分。

例:五年级下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师:同学们,京剧演员开腔唱之前都会先在舞台上走个圆场,做个亮相。还记得怎么走圆场吗?

生按指定走完圆场、亮相。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京剧演员常年在京剧中浸泡出来的闲庭信步,拓宽眼界,提升文化内涵。

三、汇聚佳作忙创新

(一)乐器进课堂,探文武之韵味

1.演绎“京”声,感文场之味

在京剧表演中京剧伴奏是至关重要的组成环节,作用在于渲染气氛,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场面”是指京剧演奏时的伴奏队伍,根据京剧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即“管弦乐”。我国京剧发展起初阶段的演奏乐器较为单一,而伴随着艺术发展实力的提升和人们对京剧喜爱度的提高,演奏乐器越来越丰富。

例:四年级上册《夜深沉》

师:《夜深沉》是知名的京剧作品,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不断被琴师们加工改变。

师:请我们班一位善于拉二胡的同学来演奏乐曲旋律,另一位同学演奏梆子,老师演奏月琴,其余同学则共同模仿月三弦的演奏动作。

在课堂中,师生的共同搭配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和京剧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同乐器的演奏特性,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管弦乐器与京剧融为一体,它们不仅仅在为京剧伴奏,对剧情的铺垫与人物的塑造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敲锣打鼓,感武场之势

武场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演奏乐器为“打击乐”,乐器的特性便是只能演奏出固定的音,但是节奏鲜明。通常京剧为了展现武戏会选择运用打击乐来伴奏,从而烘托气氛,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武场中通常会运用的乐器包含鼓板、大锣、铙钹等在内。

例:五年级下册《京调》

1.初听引子

师:(1)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乐器?(2)如果想为京剧表演中的演唱部分伴奏,你们认为应该用哪类乐器?

2.教师出示乐器,与学生互动

(1)教师出示乐器,学生辨认乐器,聆听乐器的声音。

(2)出示锣鼓经,学生念锣鼓经。

2/4七台|七台|七台|七台|台O||

(3)请两位学生用乐器演奏锣鼓经,其余学生念锣鼓经。

3.合着引子念锣鼓经,演奏乐器

从京剧伴奏乐器入手,出示乐器,再结合锣鼓经,让学生感受京剧文化最传统的练习方式,了解京剧的过场和不同场景需要的典型伴奏乐器,再通过演奏锣鼓经层层推进,体验和感受京剧的魅力。学生又听、又念、又奏,一下子进入了极好的学习状态。

(二)传京文化,营京氛围

营造京剧学习气氛并不能单靠音乐授课,学校还可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包括校园小戏迷、戏剧小舞台,以及一周的京剧古典作品赏析等教学活动,以打造京剧艺术教学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者对京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工作单位】

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浙江湖州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张俐丽复审:李琴芳终审:郝二军

校对:常超波编排:郭美艳

关注《新课程》杂志社如下媒体(咨询\购书更方便)

淘宝店:新课程杂志社

【http://chinaxinkecheng.taobao.com】

官 微: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官 网:新课程杂志社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新课程》杂志

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