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喀琉斯为什么参加特洛伊战争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2024-07-08 06: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影《特洛伊》取材自古希腊神话,即著名的特洛伊之战。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导演将情节和人物的主线精简化,为我们呈现出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影片剧本的特洛伊战争主要以荷马史诗《伊利昂纪》为主线,加上众多剧作家的剧本、长诗等著作而成,简而言之,就是来源于口头和文字上流传下来的古希腊神话。

童年时期着迷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对一切有关于古希腊神话的文学作品、电影甚至动漫都怀着一份执着的喜爱。这部在2004年上映的《特洛伊》,我最早观看的时候是在初中,后来高中又看了一遍,当时所看的影片是上映版;到了大学,时间比较充裕,我在网上发现居然还有一个导演剪辑版,于是很激动地下载到电脑上保存下来。《特洛伊》是我看过第一部关于古希腊神话的影片,我喜爱这部影片,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它具体好在哪里,而是我对一切关于古希腊神话的事物都兴致勃勃。

如果你问我,《特洛伊》中最喜欢的角色是谁?那么我的回答一定是阿喀琉斯,这不单因为电影,更多的是在原著中。阿喀琉斯这个被誉为“希腊第一勇士”的英雄,他是海洋女神的儿子,代表着力量、勇气与强大,他是《伊利昂纪》中最伟大的英雄。我钦佩赫克托耳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和战士的担当,我赞叹奥德修斯的足智多谋、意志顽强与英勇不屈,但我依然最喜爱阿喀琉斯的性格鲜明,他强大勇敢却也任性倨傲,阿喀琉斯几乎是古希腊英雄中性格最强烈的人物,英勇善战却冲动易怒。但最绚烂的色彩往往最容易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哪怕你知道这份强烈危险而短暂。

有人说,《伊利昂纪》可以称得上是“阿喀琉斯的愤怒之歌”,的确如此。整部作品都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线,历时十年的特洛伊之战,荷马没有具体描写海伦与帕里斯的相遇,没有写十年间的战事的进展,更没有写脍炙人口的木马记,最后也没有交代阿喀琉斯,埃阿斯,帕里斯等人的死亡。而是把重点放在战争结束前50天的战事,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始,最后以赫克托尔的葬礼为结束。也有人说,是阿喀琉斯的“愤怒”毁了他自己,我却并不这么认为。《伊利昂纪》的作者荷马从来都不是想告诉我们一个最伟大的英雄最后的失败,他把英雄的成长看成一种磨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阿喀琉斯也在完成着自己的成长。

神谕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地长寿,或者在战场上光荣地死亡。影片开头阿喀琉斯的母亲悲伤地将儿子送上战场,因为不会有别人更了解自己儿子的选择。帕斯卡曾说:“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这句话概括阿喀琉斯的人生态度再合适不过,这也是古希腊人的人生观。人类的生命脆弱而短暂,尤其是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的古希腊,在他们的思想中“命运”无法逃脱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古希腊英雄们却没有走向悲观和绝望,他们各自追寻着生存的意义,将始终无法摆脱的命运化为对生命的热爱。

感触于阿喀琉斯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明知死亡的结局下依然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为荣誉而战。影片中阿喀琉斯狂妄自大,甚至对神的态度都是不屑和质疑的,多次口出狂言,亵渎阿波罗神殿,这些行为极度傲慢。在《伊利亚特》里,在众多古希腊作品中,神可能是万能的,但并不是绝对权威的,这种神被人格化了,与人同形同性,很多时候,他们更像是一种“修辞”。而在阿喀琉斯的故事里,神更是无足轻重了,哪怕最后导致他死亡的根本就是对神的触犯。但这就是属于阿喀琉斯的人生:追寻自我,为自己的欲望而存在。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战士,有人为了权力而战,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责任,而阿喀琉斯为了爱欲,为了友情,更多的是为了属于自己生命中的辉煌与荣耀去战斗,绝不是为了愤怒。他知道生命的短暂,所以他追求真正可以晋古流芳、千古扬名的东西,所谓给“时光以生命”便是如此。

让我们再谈谈这部电影,《特洛伊》这部影片当年投资巨大,先不说众多炙手可热的影星,就是片中特洛伊城的再现,数目庞大的军队士兵它统筹,战争场面的再现,木马等道具的制作,以及各种特效的加入等。但影片上映以后票房平平,观众口碑不佳。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便是剧本改编得不尽如人意。的确,这本是一部商业片,好莱坞式的传统模式,战争、女人、爱情,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但因为这是“特洛伊”,这是古希腊神话,面对大部分接触过原著的观众群,的确众口难调。能把荷马史诗这一鸿篇巨著搬上荧屏,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但毕竟是电影,改编成文艺片没有市场,改编成商业片容易落入俗套。而本片便是后者的体现,比如片中爱情的成分比重太大,甚至可以这样说,古希腊神话本身“爱情”的成分并不多,更多的是一种“爱欲”,古希腊英雄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自己的欲望,或者说,是追求他们所希望的东西。而我自己依然认为这个片子瑕不掩瑜。电影本身就不同于单纯的文学,它要考虑商业性,影片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已属难得。哪怕片中阿喀琉斯的形象刻画略显飘忽,不够一致。

而堪称“阿喀琉斯的愤怒之歌”的《伊利昂纪》为我们呈现出来的阿格硫斯形象,并没有因为他的冲动易怒而造成损害贬低,他始终伟大而豪迈。我钦佩于他的人生态度——于逆境中追求自我生命的荣耀,从不沉湎于无谓的悲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