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仙逝 25 周年:君只活半世,我记君一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邓丽君在日本很火吗 邓丽君仙逝 25 周年:君只活半世,我记君一生

邓丽君仙逝 25 周年:君只活半世,我记君一生

2024-05-28 2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造化弄人,天道难测。

在动荡的大时代面前,个体往往成了沧海一粟,被巨浪和漩涡裹挟,逐之千里。

1949 年,一场倾覆,改变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命运。

其中,一个叫邓枢的中尉带着妻儿,跟随 120 万国民党官兵撤退到台湾。

他祖籍是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 14 期。

1953 年 1 月 29 日,这个已经有了三个男孩的家庭,在一间简陋的农舍里,又迎来了第四个小生命。

1954 年,周岁的邓丽君骑着小木马

父亲为她取名 " 丽筠 ",意谓 " 美丽的竹子 "。

但多数人秀才识字读半边,误将 " 筠 " 读做 " 君 ",其后,人皆唤其 " 邓丽君 "。

君只活半世,我记君一生。

父亲无法预料,女儿的这个名字,多年后竟成了一个时代的传奇里,那抹最甜蜜也是最忧伤的记忆。

01

一年后,邓家迁居南台湾屏东市空军机场旁,外省人聚居的 " 眷村 ",居无定所终告一个段落。

" 眷村 " 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标签,而在这个标签之下的群体,任你大族世家,或是荣华富贵都消失殆尽。

邓丽君不是衔金汤匙出生的公主,童年于她,更多的是贫寒与清苦交织的记忆。

在小学就读时,她是其他伙伴肆意捉弄的对象,孩子们常做的游戏之一,就是把邓丽君的头发绑在椅子上,然后躲到一边,等待下课她起立时发出惊叫,然后那些恶作剧的同学发出得意忘形的笑声。

邓丽君和家人

当她长大成人后,我们从她的脸上看不到那些怨气重重的阴云,她一径地笑着,仿佛生活从未薄待于她。

在弟弟的记忆中,她自幼天赋异禀:" 那时候没有电视,我母亲时常做家事的时候,就喜欢放收音机听当时的流行歌曲,然后她只要听过两遍,就会唱,我母亲后来发觉她也蛮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经常晚上等于是余兴节目就让她来唱歌。"

6 岁时她就开始登台,初试莺啼,便令人赞叹不已。

同年,她就被父亲带上了军乐队的舞台。

6 岁那年,她就被父亲带上了军乐队的舞台

14 岁时,邓丽君以一曲娇俏清甜的《采红菱》在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中,一举夺魁,还应邀在中广公司的六个直播节目里演唱。

豆蔻年华,邓丽君的一场演出费用即高达新台币一千元到两千元,足以支付家里半个月以上的生活开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