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的歧义现象(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义歧义例子 谈英语的歧义现象(上)

谈英语的歧义现象(上)

2024-06-14 0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许多年来各国语言学家一直致力于歧义现象的研究,从而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结构主义学派首创了“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表层结构歧义。但由于它是对句子进行表层结构分析而忽视句中语义关系的分析,因此在处理深层结构歧义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

此后,转换一生成学派提出了语义分析法和 “树形图解法”(Tree-diagram)。

其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用“树形图解法”把深层结构转换成若干个表层结构,将复杂的句子化为简单,使得句子意思一目了然,此法对消除表层结构歧义及深层结构歧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引用上述几种方法,对英语使用中出现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归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词法歧义现象及排除法

1.1当句子中的主语是同音异义或一词多义的时候,容易出现歧义。

例1 The lamb is too cold to eat.

a.这只小羊羔冷得吃不下东西。

b.羊肉太凉了不能吃。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lamb有两个意思:小羊羔和羊肉,因此这个句子就有了上述两种意思。

例2 Flying plane may be dangerous.

a.飞着的飞机有危险。

b.开飞机是有危险的。

句中的flying可以是分词,作为plane的修饰定语;同时flying plane也可以是动名词短语在句中做主语。

1.2 句子中指示代词的指示对象不明了时,容易引起误解。

例1 Tony didn't want to see Jack because he had stolen the ball.

托尼不愿见到杰克因为他偷了球。

在这个句子中,人称代词he到底是指代Tony还是Jack就很难区分了。

1.3在英语使用中,有些词可以影响其它词的词性,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句子往往有多种释义。

例 1 Vandenberg Reports Open Forum.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带有歧义的词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是新闻写作中的常见手法。

作者往往故意省略一些不重要的成分,如一些冠词,代词等。这种写法会引起歧义。

现在分析一下例句。句中关键词report可以影响open的词性。如果它是动词的第三人称,那么open就是形容词,修饰forum;如果它是名词的复数形式那么open就是动词。

因此这个句子就有如下两种解释:

a.辩论以范登保的报告出场。

b.范登保报道一个公开辩论会。

事实上这种歧义是积极的,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只要读者阅读完以后,就会了解作者的意图,歧义自然消失。

当然这样的句子只要增加点合理的成分,句意就一目了然了。如下所示 :

Vandenberg's reports open forum.

辩论以范登保的报告出场。

Vandenberg reports the open forum.

范登保报道一个公开辩论会。

参考文献:

1. 崔华芳.谈英语语言的歧义现象.《文教资料》2006年12月号下旬刊

责任编辑:孙一菲

审核校对:孙一菲 王子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