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解读及相关文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论十大关系摘抄心得感悟 《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解读及相关文献...

《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解读及相关文献...

2024-07-06 0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1955年底,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决定要把社会主义建设提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且提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全新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八大”)做准备,中共中央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这次近半年的调查,一个直接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82~109页。凡引该文,不注明出处。全文贯穿了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思想。

  一是关于生产力方面,涉及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鉴于苏东经济发展的教训,同时也为改变我国重工业投资挤占轻工业、农业投资的情况,《论十大关系》提出要适当地调整我国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关系,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增加发展重工业的资金积累和原料供应。这一思想随后演化为按农、轻、重顺序安排国民经济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针对当时害怕战争破坏沿海工业和在重视发展内地工业的同时出现限制沿海工业的倾向,提出了“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的方针;提出“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并辩证地指出:“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二是关于生产关系方面,涉及改进经济体制。这实际上提出了对我国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认为“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都没有。”与发挥地方积极性相联系,还提出了向企业放权以调动其积极性的问题。认为“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据此,1956年5月到8月,国务院拟出了一个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方案。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在八大讲话中都阐述了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尤其是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陈云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先导。的思想,针对性强,具有前瞻性眼光。1957年9月至10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体制的决定,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初的尝试。

  三是关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涉及处理政治生活中一些矛盾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阶级关系和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成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问题。《论十大关系》提出主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注意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以“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涉及到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制度安排;肯定了镇压反革命是必须的,要继续清查反革命,分清敌我;但认为反革命已经大为减少,主张镇反要少捉少杀,对反革命分子给予生活出路和自新的机会,做好其转变工作;重申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可以清楚地看到,《论十大关系》一文中的论述已经孕育了其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社会政治生活主题的重要思想。

  二、同时代领袖群体:《十大关系》的阐释、发挥和补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