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的加冕:维多利亚女王加封印度女皇 1876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女皇称号法案》( The Royal TitlesBill),加冕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国骑士受封称谓的过程简述 冒险的加冕:维多利亚女王加封印度女皇 1876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女皇称号法案》( The Royal TitlesBill),加冕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 

冒险的加冕:维多利亚女王加封印度女皇 1876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女皇称号法案》( The Royal TitlesBill),加冕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 

2024-07-09 2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第四次产业革命,(https://xueqiu.com/2234819592/282357274)

1876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女皇称号法案》(The Royal TitlesBill),加冕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并并且在次 年元旦,在印度首都德里举行了隆重的加冕礼,正式宣告这一新头街 这一隆重的典礼象征着英帝国发源于内部的社会稳定和殖民地的热切忠 诚,在声势上使得英帝国达到顶峰。然而成为"印度女皇"之路却伴随着极大的争议。

加冕维多利亚女王

实际上,"印度女皇"这一称号早已有之。自坎宁统治印度以来,印度的王公就用女皇的称号指代女王。在1843年,在一次对阿富汗的入侵成功后,埃伦伯勒勋爵(Lord Ellenborottgh)在向维多利亚女王致信 道出这场胜利,并"记起现在帝国的权威(被)·······移交给了英国国政府 ",陛下成为帝国名义的领袖",那么所有要做的就是使印度的王公成为 "女皇的封臣"。追溯"女皇"称号之源尚无定论,但一个事事实不容忽略: 或许在东印度公司的权力转交到英政府时,或许更早以前,女王就已然 相信自己是印度女皇。从19世纪60年代以后,她已然确乎逐渐习惯了 "女皇"这一称号,将印度作为自己"帝国"的一部分。1872年6月, 在拒绝缅甸使者匍匐礼敬时,她说:"作为印度女皇,我拒绝此""""" 1873年,女王的秘书弗里德里克?庞森比(Frederick Ponssonby)向格兰弗伯爵(Earl Granvill)提议给女王加封"印度女皇"的头衔,因为这一头衔"在很久以来就被用于指代女王,只是没有公开的宣告"。

而在社会舆论方面,一些刊载着鼓吹女王公开加封女皇头衔的文章也散见于报纸上。例如,1874年1月,《泰晤士报》上一篇文章就希望维多利亚女王能公开宣告自己为"女皇"。文章反对把继承莫卧儿皇帝头当做政治上的错误,文章认为,在印度,皇帝自古有之,而英国统治印度已经一世纪有余,所以英国是最合理的继承者,女王加封皇帝头衔也是理所当然。 1876年2月,《泰晤士报》的另一篇文章认为莫卧儿王朝已然寿终正寝 英国的征服已经是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印度人民对于英国这个新继承者的认同,对于和蔼女王的热爱,都使得英国理应享受自己征服的帝国荣光,女王也应当享有帝国的荣耀头衔。这些文章面对新头衔可能存在的争议,给予了加封女王的正当理由,为这一法案的颁行奠定着與论的基础。威尔士亲王访印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王子的访问很成功,在报 纸中,他的访问被大加赞扬,女王和蔼的形象也留了下来,这使得女王相信印度人民对于她的热爱。

名字的更改有很大的政治意味,而其中的政治意图是否在赋予新头衔之初就蕴涵其间,已不可而知。但是,时任首相的本杰明?迪斯累利 (Benjamin - Disraeli)正是看到了女王称皇的愿望,并以此为契机在 1876年3月在议会中提出修改头衔法案,颁行新的《女女皇称号法案 (The Royal Titles Bill),促成维多利亚女王受封"印度女皇" 。

迪斯累利的献礼

给女王戴上"印度女皇"的桂冠一向被认为是迪斯累利给予女王最显赫的礼物。迪斯累利审慎地让女王放弃了"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女皇"的称号,仅保留"印度女皇"的头衔。也是迪斯累不利为避免过多的争议,而使得法案举步维艰。其实,迪斯累利此举不仅是对女王的示好,更在于将女王作为帝国权威的象征,向英印人民展示帝国的荣光。 女王的加冕定会增加印度对英帝国的忠诚。尽管如此,这一事件刺激了议会和社会舆论关于"至上权威"和"减少议会对印度控告制"两大问题的讨论,从法案一提出就受到了猛烈的抨击。

早在1872年7月,迪斯累利就发表了著名的水晶宫演说,系统阐述了他的帝国主义观点。在演说中,迪斯累利询问英国人:"你们是乐意 做一个富有舒适的英国人,受欧洲大陆种原则的约束然后终其一生, 还是愿意做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帝国的臣民?"他谴责自自由党人40年来企图瓦解大英帝国,号召建立一个大英帝国。关于水晶宫演讲表现出来的帝国主义论调一直备受争议。这是迪斯累利对20世纪帝国远景的卓越预见,还是仅仅是为了挫败对手,才将帝国主义当做自由党的一家之 言,这个命题仍在讨论之中,但是如果说迪斯累利当时的帝国观念不明晰的话,那在法案提出之时已经明确地抛出了他的新帝国主义观念了。 在议会的辩护中,迪斯累利也毫不隐藏自己对帝国的热衷,"我对帝国有 强烈的情感......一直以来,我都在试图巩固帝国,如果有可能的话,还 试图扩张帝国的版图"。迪斯累利尽力将英国政治中的帝国问题与保守党 联系在一起,而这也是受到抨击的关键。罗伯特?洛维(RobertLowe) 在下议院发言时,"皇帝""帝国"与英国宪政是格格不入的,英国与罗马帝国的皇帝统治不同,英国人的意识中也会摈弃帝国。威廉?尤尔特?格拉斯通(William Ewart Gladstone)却并不想使自由党同帝国断绝关系,格拉斯通认为英帝国的情结是同胞们与生俱来的。他三主张帝国应促 进现有殖民地走向自治,避免猎取新的殖民地,他反对的正是迪斯累利 的"扩张主义"侵略主义",认为这两项完全是背离英国的帝国政策的 无疑,格拉斯通强烈地反对这一明显带有扩张性质的法案,,在议会辩护 中他认为印度人民和英国并不希望看到这一法案通过,女里皇并非印度所愿,这只是迪斯累利在助长女王在印度??行专制统治的手段,他讽刺迪斯累利"认为帝国头衔是最适合的,因为这样女王就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和宪法的控制,在印度的任何政策也不受控制了"。

本杰明?迪斯累利迪斯累利的辩论中再三强调女皇的头衔只是一个象征,并不代表着任何 权力,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皇帝头衔是印度人民所愿,他们 已经习惯了臣服于王国中的皇帝,信服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帝头衔。在迪斯累利看来,女皇的头衔实际上比女王更低等,这不过是为了实现英帝国对印度更好的统治,毕竟任何一个英国人都不愿意失去印度。我然, 印度更容易被高调的言辞感动,通过借助他们东方式的想象一一够更好地统治他们。即便如此,头衔本身透露出来的专制信息也成为议员押 击的对象。

与迪斯累利再三强调的头衔源于印度人民的渴望不同,沙夫 茨伯里伯爵(the Earl of Shaftesbury)怀疑印度人是否真的渴望这一头衔,并指出印度人会和英国人一样拒绝它,因为皇帝是一个"专制" 和"残忍"的代名词,是否英国会对印度采取"残忍"政策?正如米德 尔顿子爵(Viscount Midleton)所言,"帝国"一词使人联想到战争, 拿破仑战争的阴霾还未消散。

倘若这一头衔仅仅是用于印度一地,而其他地方只能用女王称号,那会不会令有着"特殊待遇"的印度人到反感,会不会更不利于统治呢?有一点着实耐人寻味,"女皇"虽是被阐释为帝国的象征,但似乎更像是指代"至尊女王""专制女王"。而议会讨论中,这一提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争论,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英国精英对议会制的信仰,他们相信不论是在印度,还是在英国的其他任何殖民地上,类似的个人统治都不应该出现。

女王头上的"污点"

议会的辩论也在社会舆论中延续开来。正如前文提到女王对新头衔的渴望和迪斯累利的设计是促成这一法案的两大关键,而这两者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讽刺首相的漫画泉涌,迪斯累利因拥戴"女皇"被 扣上"东方的代言人"英国君主制的破坏者"的帽子。例如,在Punch 在1876年4月15日刊登了一则名为"新王冠,旧女王"(New crowns for old ones)的漫画。漫画中,以阿拉丁形象出现的迪斯累利正在怂恿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王冠。而一个发行量近9000的小册子《女王头 上的污点》(theBlotontheQueen'shead)攻击了迪斯累利犹太人的身份,讽刺他是有强烈东方主义思想的犹太教徒。

女王并不需要一顶 多余的"女皇"王冠,因为女皇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专制的君主。迪斯累利为女王戴上的是一项满是污点的王冠。在《天佑女3王》的小册子中谈道:法案的结果会损害君主制的原则。头衔是一个诡诵的谎言,头衔是帝国性的,是反对君主制的,是一个专制、武断的,是一种个人权 力凌驾于大众,个人意愿随意付诸法律的,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而保K1 守党完全忽略了公众的诉求,拘泥于自身的政治宣传的鬼魅之中,他称保守党是崇尚绝对主义的"独裁型政党"。《泰晤士报》的社评比评授此头衔乃是女王自大狂妄的表现。约翰?F.迪金森(John F. Dickinson)在小册子中称这个法案完全是女王个人意志对集体意志的损害,获得新头衔从法律上确定了印度对英国的臣属关系,无疑会加深印度和英国的矛盾。同时也从法律上确定的英帝国走向新一轮扩张,这显然是大多数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个人诉求高于公众利益"将会摧毁英 帝国。他认为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原则越少、越简单,其结果就会更好, 越是在帝国繁盛之际,越要缩紧对印度的政策。 "新王冠,旧女王" 漫画

社会舆论与议会的辩论都将焦点集中到"权威"上。不管是英帝国的权威还是作为帝国象征的女王的权威是否都是在殖民地之上的,英帝国是否对殖民地有绝对的控制权,是否应该加大对殖民地的管控力?对于头像传递的个人专制的信号,英国人是绝对否认的。而女王的象征意义这在争辩中是很少触及,或许英国人的帝国情结默认这一妥协

重回帝国的象征

吊诡的是,尽管女皇称号法案面临着如此猛烈的抨击,却通过了。。 该法案1876年4月27日获得女王批准。这显然背离了19世纪后半期英国对待印度"小心谨慎"的特征。实际上,许多英国人早已反对英国在印度实施大规模的激进改革计划,反思英国在印度广泛的直接统治。他 们认为英国不应该也不可能对印度实行大规模的直接统治,而依靠王公 的力量的间接统治才会避免英国遭受大规模的攻击,实现更长久的统治。 王公的统治,特别是其个人影响是英国人无法超越的,王公的力量是"帝国最强有力的支柱"。

女皇称号法案无疑是宣告了英国的霸权,考虑到印度与不列颠宪法上的关系,印度王公实际上是封臣,如果英国君主得到了一个皇帝的头衔,那么印度王公与英国最高权威之间的关系所存在的模糊性将减少。而在此之前许多议员对于遥远印度殖民地都是漠不关心的,加冕女王必定会使得下院的目光转向印度,随之而来的将是更 多新政策加诸在印度殖民地。这也传递了一个信号:英国国??已经下定 决心全力支持印度。而印度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加封女王是迪斯累利和保守党推行帝国政策最重要的一环。但是自由党不会做出如此冒险的举动,格拉斯通也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可能正如丘吉尔所言:迪斯累利以东方式或者说以神奇的手段扩大帝国,他强调帝国象征的重要性, 重视帝国门面,这一切使他的政策放射令人浮想联翩的光彩,这是后人 没有做到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