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历史|1869,将世界合二为一的苏伊士运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伊士恢复 小历史|1869,将世界合二为一的苏伊士运河

小历史|1869,将世界合二为一的苏伊士运河

2023-04-15 0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3月,有一则听上去有点儿好笑的新闻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世界上最长的货轮之一“长赐号”不慎搁浅,将苏伊士运河整整堵塞6天。各界尝试了各种方案营救“长赐号”,最后用了一个星期才把船扶正,让运河恢复通航。

原本就已经相当脆弱的全球物流体系自然损失不小。根据全球航运业权威机构劳埃德船级社的说法,这条船在运河里每堵一个小时,全球贸易就会产生4亿美元的损失。

全长193公里的苏伊士运河是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的最短通道,也是唯一将欧洲水域与阿拉伯海、印度洋和亚太地区国家直接相连的国际航线。它的修建过程耗时11年,数万名埃及劳工为外族“将世界合二为一”的想法付出了生命。

苏伊士运河的开发史,与法国、英国、埃及等多个国家自18世纪以来的明争暗斗紧密相关,20世纪中叶甚至直接卷入了两次中东战争。这个话题的丰富程度,以及在历史、政治、军事、金融等话题方向上的延伸,远非一期节目可以涵盖。

不过苏伊士运河的另一个有意思之处,在于它还有一层“公司”属性。筹资、分红、股权变更、国有化……这些现代公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话题,苏伊士运河背后的公司都经历过。甚至当外界普遍认为这家公司的使命已经结束之后,“苏伊士”这个品牌还以其他的形式在法国商业社会中不断流转、变化。

2022年《商业就是这样》的第一期“小历史”栏目,我们就沿着“苏伊士运河公司”本身的历史,来回顾苏伊士运河开通至今不平凡的153年,以及这段历史中涉及的一位外交官、一位首脑家族、一位银行家,以及一位军事领袖。

一位外交官

要谈苏伊士运河,我们还是要从它的创始人——一位精明的法国外交官斐迪南·德·雷赛布的故事说起。

雷赛布1805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外交官世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全球各地当外交官,其中1832至1837年间,他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开罗任职。这段任职经历,是他后来开发苏伊士运河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这段经历,他不可能做成这件千百年来人类想做却没做成的事。

最早在公元前19世纪,埃及法老就下令开凿一条从红海到尼罗河的运河,而尼罗河又是通地中海的,稍微绕了点儿路,但也能达到目的。这条运河很早就修成了,但后来在埃及人、波斯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手上被多次荒废、挖开、再荒废、再挖开,到公元8世纪彻底被废弃。

时间到了18世纪末,拿破仑正占领埃及,他又提出了打通地中海和红海的想法。结果,他带的勘测人员水平不太行,说两边有近10米的海平面落差,如果航道里不设船闸的话,运河一开通,尼罗河三角洲就直接被淹掉了。另外,拿破仑对埃及的侵略也只持续了不到三年。

1830年,英国人的勘测报告把这个问题推翻了,他们证明了两边海平面高度是一致的。但英国政府并没有重视这件事:一方面,英国想维持自己在经由好望角的这条航线上的既有优势;另一方面,这类国际运河一开,显著有利于法国这种地中海沿岸国家,英国反而捞不到太多好处。

最后,从国际局势上看,埃及的情况相当微妙。法国人走了,埃及名义上由奥斯曼帝国控制,而奥斯曼帝国又被英国控制。但实际管理着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拥兵自重,怎么协调这个关系也很困难,于是英国人也放弃了。

雷赛布就是在1832年这个微妙的时间点被法国派到埃及当外交官的。

雷赛布一到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就给他办了欢迎宴,还让他多陪陪自己的儿子赛义德。赛义德当时是个有体重问题的10岁小朋友,爸爸觉得太胖了不好,想让雷赛布监督他的运动和饮食。而雷赛布也很有手段,锻炼的时候陪着骑马、跳水,吃饭的时候又会偷偷给赛义德平时吃不到的意面。雷赛布与赛义德的友谊很快就变得非常深厚。

埃及只是雷赛布职业生涯中的一站。回到欧洲大陆之后,他的仕途和家庭生活都不是很顺利,到1854年境况就已经很窘迫了。当时赛义德已经当上了新一任埃及总督,就盛情邀请自己的良师益友到埃及休养。

雷赛布到埃及之后,正式提出了修建苏伊士运河的想法,并靠着自己与赛义德的关系,获得了法国人梦寐以求的特别许可。当时埃及名义上还在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而英国已经通过奥斯曼帝国两次驳回了雷赛布直接提交的申请。赛义德自说自话签了这个特别许可,也是比较冒险的。

经过几年的前期准备,1856年,雷赛布正式成立了“环球苏伊士海洋运输公司”,来主持运河的修建和开通后的运营工作。这就是所谓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原始形态。

一段艰难的修建史

用公司模式来建造、管理一条国际运河,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想法。

走公司制度,主要还是因为埃及方面没钱搞这么大的工程,只能提供涉及的土地和劳动力。所以雷赛布在开工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拿着这个空壳公司的股票,回欧洲市场去做IPO搞钱。

当时大部分欧洲人对于用纯人力开凿苏伊士运河这件事,都是很没信心的。只有法国人觉得,这条运河开通了能打击英国的贸易,因此还比较支持,认购了公司53%的股票。再加上其他欧洲散户买走的3%,雷赛布还需要想办法解决44%的大窟窿。

最后,雷赛布又去找了赛义德,让他把这部分给补上。

为了说服赛义德,雷赛布只能画饼,也就是夸大运河开通后埃及能从其中分到的利润,赛义德最后也就接受了。至于认购的费用,其实是赛义德从英法两国的银行里以不低的利率借来的。一通操作,最后总算是凑够了开工所需的第一期资金——2亿法郎。

1859年,苏伊士运河动工了。

从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苏伊士运河公司有53%属于法国散户、44%属于赛义德、3%属于其他欧洲散户。

而在赛义德的股权中,其实有一些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埃及政府的。为了换取这部分股权,埃及政府要先为运河的修建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等运河修好之后才能在每年的净利润中拿15%的分红。对于法国散户来说,这是个用钱换钱的生意,而对埃及政府来说,这就是个用百姓的命换钱的生意。

苏伊士运河的修建大部分都靠人工,过程很惨烈。苏伊士运河所在的位置,当时很荒凉,没有水,也没有农作物,人的口粮、饮用水都需要靠骆驼运过来,因此还得在运河北端的地中海海岸上修一座大型的人工港口,这也很麻烦。

但赛义德决定不管这些,强行动用人民的力量。据说当时有超过400万埃及农民被迫抛下土地,去应征政府的徭役来修运河,工地上一般有2万至3万人同时工作。现场食物和饮用水的供应都很堪忧,工人的工钱很少,还经常被克扣。工程的大部分都是靠手工挖掘的,最后两年为了赶进度,才配了一些大型机械设备。

到了1865年,工地上还暴发了霍乱,大量工人上吐下泻而死。由于死亡的工人太多,公司一度找不到健康的工人给收尸。等到1869年运河修完,据说有12万人死于这个工程。

其实建着建着,苏伊士运河公司就发现2亿法郎的启动资金不够用了,最后运河的建设成本是2.91亿法郎。公司在1867年不得不向市场再发行了1亿法郎的“彩票债券”,靠着中大奖的机会来吸引认购。而此前认购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的股民,已经被深度套牢了——上市头5年里,股价从每股500法郎直接跌到40法郎——埃及政府更惨,股票不仅亏着,还要给银行利息。

1869年,苏伊士运河总算修建完成。这时候埃及政府、运河公司和散户股东其实都等着通航之后,能够快点儿捞一笔以挽回损失。

而对雷赛布来说,他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就是运河通航的1869年11月17日。当天,欧洲多国的王公贵族齐聚运河北端的塞得港,包括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国王、普鲁士王储、荷兰国王的弟弟等。仪式的重头戏,是由当时法国皇后欧仁妮的游艇“鹰号”作为法国官方代表,由北至南通过苏伊士运河,皇后的神父在现场说:“今天两个世界合二为一了。”

一次交易

苏伊士运河收费标准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船的净吨位数,另一个是一张费率表——根据船航行的方向、通过运河所用的次数和时间,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在这个标准价格之外,官方有时也会有一些打折或者涨价的比例,同时每条船还要额外支付一些引航费、航标费,甚至是贿赂工作人员的费用。以去年困在苏伊士运河里的“长赐号”为例,因为它是条很大的船,按官方标准算下来的单次通行费就要60万至70万美元。

不过,在苏伊士运河开通的头几年,没有赚钱——通行船只不足——其实是在亏钱。

这时埃及已经由赛义德的儿子伊斯梅尔掌权。他在国内推行欧洲式的改革,并准备和埃塞俄比亚打仗。这些计划的资金也像他爸爸买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时一样,是靠向外国银行借债获得的,所以埃及的财政状况很快就恶化了。

直到1875年,苏伊士运河终于扭亏,但埃及有一笔320万英镑的贷款急需偿还。埃及手上唯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44%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伊斯梅尔急于还上当下的债务,于是向法国政府提出了交易的想法,报价400万英镑。

本来法国人在苏伊士运河公司里就占大头,如果法国政府再买下这部分,其实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和绝大多数利润,都会被法国占尽。但是法国政府对这事有点儿犹豫,甚至想跟伊斯梅尔讨价还价,这就给了已经觊觎苏伊士运河很久的英国空子。

虽然英国人一开始对造运河这件事并没有兴趣,就想着好望角和铁路系统,但苏伊士运河开通的第二年,英国人就发现,当年通过这条运河的489艘船里,英国商船就有324艘——不管政府对它什么态度,商人们的态度就是,有近道干嘛不走。

时任英国首相狄斯累利意识到,既然木已成舟,不如抓住埃及人缺钱的这个机会,把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股权吃下。但问题是,英国政府手上也没钱。狄斯累利想了很多办法:让议会批准额外预算,但当时议会在休会期内;想找英格兰银行,但其动作又太慢;向民众集资,但这一宣传全世界也都知道了。

想了一圈,最后,狄斯累利决定隐秘地紧急向当时伦敦最有钱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借钱,他只要说服内阁同意就能实施。而罗斯柴尔德家族时任的当家人莱昂内尔其实之前就算过,这笔投资肯定是能赚钱的,因为随着通过货船的增加,苏伊士运河已经开始扭亏为盈了。而且他做的就是一个过桥贷款,赚的是快钱。因此,他接受了狄斯累利的贷款请求。最终,莱昂内尔在3个月后就收到了英国政府的回款,附带15万英镑的利息,相当于15%的年利率。

这笔交易完成后,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权就变成法国53%、英国44%了,相当于两个大国一起掐住了埃及的脖子。

1882年,英国直接出兵占领埃及,在运河沿线驻扎了10万军队,完全控制住了苏伊士运河。这也是当时英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而苏伊士运河公司本身还在运转,从1870至1930年,公司的利润总计达到了35亿法郎,按照原先的约定,绝大多数都流向了英法两国的口袋。

这个局面即使在1922年埃及名义上独立建国,并在公司董事会争取到了董事席位之后,也没有改变。当时苏伊士运河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英法人士,董事会的32个席位中埃及人只占5个。

也就是说,苏伊士运河建成之后,法国长期占有经济主导权,而英国则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埃及人更像是个旁观者,只能收到一点儿利润分成。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2年,埃及经历了一场军事政变。

一场军事政变

1952年,埃及的国王制度被推翻了,改由硬核军官纳赛尔担任埃及总统。

纳赛尔是一个民族自豪感很强的人,很痛恨欧洲各国给埃及留下的殖民印记。1952年年初,他组织了很多次针对驻埃英军的袭击,逼英军从苏伊士运河沿岸撤军。到1954年,英埃两国也签署了协议,英军在1956年6月底全部撤出了埃及。

尽管军事层面取得了上风,但苏伊士运河这个公司的历史问题还在。最初在雷赛布主导下,公司和埃及政府签的租约是99年,从运河开通那年算起,相当于要到1968年,埃及政府才能从公司层面收回苏伊士运河,并获得全部通行费收入。也即是说,埃及政府还需要等12年。

当时,苏伊士运河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之一,欧洲有2/3的石油是通过这个通道进口的,非常赚钱。1955年,苏伊士运河的收入就接近1亿美元,而埃及只能从里面分到3%。如果将整条运河收回来,这部分的收入正好可以用于纳赛尔当时很重视的另一个大工程,就是修复尼罗河上破败的阿斯旺大坝。

1956年7月23日,纳赛尔决定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他和当时的埃及石油管理局局长、也是军人出身的默罕默德·尤尼斯一起设计了一个奇袭战术。

几天后的7月26日,是埃及政府内阁开会的日子,纳赛尔在会上强力推动了苏伊士运河国有的方案,并在会后马上做了个即兴的广播演讲,全国播出。在讲话过程中,他痛批了西方政客和金融家们,其中也包括没给埃及贷款的世行行长尤金·布莱克。他说:“布莱克先生坐在一把椅子上。看着他,我就想起了斐迪南·雷赛布。”

纳赛尔在这里提到雷赛布,其实是一个他和石油管理局局长尤尼斯事先约定好的暗号。尤尼斯一听到这个名字,就需要指挥小分队冲进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总部和两端的主要控制点,实现武装占领。

据说纳赛尔很怕尤尼斯漏听了暗号,在整个演讲里提了雷赛布10次,弄得听众们都有点儿莫名其妙。但其实他第一次提到的时候,尤尼斯就把收音机一关去忙了。在演讲的最后,纳赛尔直接宣布:“公民们,今天苏伊士运河已经是一家埃及的公司了!”

纳赛尔这个闪电战,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中东战争,由英国、法国加上以色列一起对埃及发动袭击,要求就是两点:纳赛尔下台,停止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当然,最后在国际压力之下,这一场中东战争实际上6天内就停火了。经过一系列外交谈判,英法承认苏伊士运河收归埃及,原有的运河公司停止运作,收益也全部归属埃及政府。苏伊士运河自此由一个政府下属的运河管理局负责运营。埃及政府向原先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分期支付总计2800万埃及镑,把原先散落在外的股权全部收购。当时的2800万埃及镑折合成现在的美元大概是6亿。

也就是说,在这一次国有化收购之后,这个苏伊士运河公司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变成了一个空壳公司,只不过现在它是一个很有钱的空壳公司了。

转型,走向现代

到了1958年,苏伊士运河公司就从一个重资产的管理公司,彻底变成了一个超轻资产的财务公司,名字也改叫“苏伊士财务公司”。它开始在欧洲寻找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有些是金融业务,比如银行,目前这部分业务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一部分;也有些投资流向了实体行业,比如水务。

1967年,苏伊士财务公司投资了里昂水务公司,后者不仅提供城市用水,还供应煤气、公共照明,是法国一家重要的国有企业。从1972年开始,里昂水务更是做了一系列并购和海外拓展,逐渐成为一个横跨多种公共服务的国际集团。

1997年,苏伊士财务公司和里昂水务合并了,并且逐渐抛售金融类的资产,比如各种小银行的股份。2001年,苏伊士里昂水务公司改了名字,就叫“苏伊士集团”,继续并购了包括法国燃气在内的很多公司,目前它是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环境服务集团,仅次于另一家法国公司威立雅。

其实苏伊士运河本身的成功,是一个很确定的事,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都非常重要,理论上谁来开发它都会赚钱。只不过,它的开发过程和前100年的运营过程,又牵动了中东乃至国际局势的变化。在世界上,很少有哪家公司能够有机会成为这样惊心动魄的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有时候会提一个说法叫“在商言商”,也就是商人要以自己的工作,以及市场、交易规则和经济学规律为核心,不要特别涉足政治和社会议题。而苏伊士运河公司,可能恰恰是“在商言商”这个说法的一个反例,看似在谈募资、股权交易和公司史,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谈政治与社会的变化。商业就是这样。

| 主播 |

肖文杰|《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许冰清| 《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 你可以在本期节目听到 |

00:40去年“长赐号”把苏伊士运河堵了,要赔多少钱?

03:22雷赛布用一盘意面“俘获”了未来的埃及总督

10:57建立在埃及劳工尸骨上的苏伊士运河

18:13罗斯柴尔德家族帮英国政府成为运河大股东

22:31纳赛尔拿下运河控制权的奇袭方案

28:20金融与水务行业中的“苏伊士”品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