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驱逐舰部队指挥官及其旗舰代表简介(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海军驱逐舰介绍二 二战美国驱逐舰部队指挥官及其旗舰代表简介(中)

二战美国驱逐舰部队指挥官及其旗舰代表简介(中)

2024-05-26 1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上篇专栏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位中队司令和三位大队司令,总的来说这四位都是特混舰队中的多面手,论起与帝国海军正面交锋亮点不多。而这篇专栏要讲的两位准将则都凭借指挥驱逐队单独作战而闻名,且同期毕业、同有一段作为潜艇部队军官服役的经历,运用驱逐舰的风格又截然不同。

第四驱逐舰大队司令 罗兰·内斯比特·斯穆特准将

Commo. Roland Nesbit Smoot

斯穆特肖像照

        在这8名驱逐队指挥官中,斯穆特毫无疑问是最有争议的那位。他于1901年5月7日出生于犹他州普罗沃,美国海军学院1923届毕业,与阿利·伯克、弗雷德里克·穆斯布鲁格同期。毕业后,在蔡斯号驱逐舰(DD-323 Chase)服役至1925年6月。

        有趣的是,斯穆特和他的日本同行佐藤寅次郎(二水战第15驱逐队司令,塔萨法隆格的功臣,神通号末代舰长)一样,没在驱逐舰上待多久,居然就被命令去潜艇学校学习。在1925年12月完成了新伦敦潜艇基地的课程后,斯穆特成为S-7(后来的SS-112)号潜艇的领航员,次年转任S-26(后来的SS-131)号轮机长。1928年6月,他再次回到学校读研,两年后登上独角鲸(S-167 Narwhal)号潜艇。该艇海试时,在缅因湾下潜到332英尺(约101.2米)并停留了45分钟,创造了当时美海军的纪录,而斯穆特当时正担任轮机长。

        1935年6月至1938年5月,斯穆特回到海面之上,在马里兰号战列舰(BB-46 Maryland)服役。期间,还完成了海军战争学院的几门函授课程。其后,被任命为珍珠港海军造船厂的轮机部门负责人,并在任上完成了鱼雷课程,从而获得了指挥驱逐舰的资格。一年后,斯穆特终于重返驱逐舰部队,担任为即将到来的战争重启服役的奥利克号驱逐舰(DD-258 Aulick)的舰长。

        1941年3月起,斯穆特出任蒙森号(DD-436 Monssen)舰长,巧的是希金斯(上篇专栏介绍的三大队司令)当时正是蒙森所在的22分队旗舰格温号的舰长。斯穆特指挥蒙森号先在大西洋上参加护航,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后又转战太平洋,先后参加杜立特空袭、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等行动,获得海军奖章。10月底,他被从前线调离,凭借在潜艇和驱逐舰上均有服役过的经验,回到本土西海岸的声纳学校负责培训声纳操纵员,并因此获得了第二枚海军奖章。由此可见,他拥有过硬的专辑技能,丰富的服役经历更使其成为海军中的万金油。     

第56驱逐舰中队队徽“Bantam Six”,由纽康姆号上的罗伯特·博伊尔创作,该中队至少有黑伍德·L·爱德华兹号(DD-663 Heywood L. Edwards)涂装过该标识

        1944年初,斯穆特被召回一线,出任第14驱逐舰中队司令,坐镇甘瑟沃尔特号(DD-608 Gansevoort)参加了马绍尔群岛战役,夏天卸任。10月,他被任命为56中队司令,带队参加了苏里高海峡之战。此战中,56中队是负责阻击的三支驱逐舰中队中唯一满编的部队,斯穆特创造性地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从正面和两侧攻击西村舰队。

        诚然,斯穆特很有想法——他希望日军舰队被逼入鱼雷海(through torpedo waters,no matter which way he turns),也相当勇猛——他的旗舰纽康姆号(DD-586 Newcomb)亲自领着中路分队冲到6000码左右近距离攻击,声称击沉了山城号战列舰。美海军官方肯定了斯穆特的作战,并为他颁发了海军十字勋章。

        但事实上,整个56中队9艘驱逐舰打已经只剩不到一半战力的西村舰队,反倒成为唯一一支受到损失的中队——中路殿后的阿尔伯特·W·格兰特号驱逐舰(DD-649 Albert W. Grant)被敌我双方击中多达22次,重伤无法行动。仔细一想,三支分队的战术看似“两个拳头张开了,胸膛也护住了”,但中路分队显而易见地被夹在了双方主力之间。一方面与敌人迎面相交,要想发射鱼雷就必须转舵暴露侧面,而且敌人一旦规避,就很容易失去机会;另一方面,这种选位在夜战中必然会遭到双方交叉火力覆盖,何况西村舰队的最上号重巡洋舰当时仍保持着战斗力。早在1942年10月的埃斯佩兰斯角海战中,第12驱逐舰中队就已经面临过这种问题,而出身该中队的斯穆特想当然地无视了之前的教训。先前在海峡南端布防的54和24中队虽然兵力不足,却简单粗暴地使用了类似鱼雷机编队的钳形攻势,不仅直接击沉了扶桑号战列舰,更是将西村的四艘前卫驱逐舰打瘫,反观斯穆特的56中队蜂拥而上打死靶的雷击只命中了2~3发,其战术革新难免画蛇添足之嫌,无怪乎日后英国史学家威尔莫特(H. P. Willmott)评论时指出,56中队只是给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学院提供了一个兵力分散、缺乏配合的反面教材。

56中队和西村舰队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的航迹图,可以看出中路分队的雷击角度和时机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苏里高战后,斯穆特率56中队转战硫磺岛和冲绳,主要与神风特攻队和海岸炮台为敌,并在3月的行动中护航了战列舰队。4月6日,他的旗舰纽康姆被神风重创,只得转移至理查德·P·利里号(DD-664 Richard P. Leary)。不过,他也因为英勇抗击神风获得了第二枚海军十字勋章。7月,晋升准将并在防空巡洋舰圣迭戈号(CL-53 San Diego)升起将旗,统领第四驱逐舰大队支援航母部队打击日本本土,其后进入东京湾,登上密苏里号参加了受降仪式。

        二战结束后,斯穆特历任纽波特纽斯号(CL-148 Newport News)舰长、第三巡洋舰分队司令等职,最终当到中将,1984年2月13日亡故。由于他在六十年代与某个光头的py交易,以我们的立场完全无法给他什么正面评价。想来斯穆特打仗的水平实在谈不上高明,但家里有宗教背景(外公是后期圣徒教会领导者),而且社交能力不错(在海军学院时就以踢足球闻名),在一帮优秀的同僚中还能拿到如此多的机会也算情有可原

斯穆特旗舰 纽康姆 DD-586 Newcomb

拍摄时间地点未知的一张纽康姆号照片,依稀可以辨认出其射击指挥仪上的战绩。虽然入列较晚,但作为一艘性能出色且长时间冲在第一线的弗莱彻级,这艘中队旗舰的战绩还是很丰富的

        弗莱彻级92号舰(后期型),以参加过美西战争的海军准将弗兰克·纽康姆命名。由波士顿海军造船厂建造,1943年3月19日开工,同年7月1日下水,11月10日服役。无线电呼号NATL。

        长114.8米,宽12米,吃水5.3米,标准排水量2050吨,满载排水量2924吨。配备艾利斯-查默斯公司蒸汽轮机两台,输出功率60000马力,最大航速38节,续航力6500海里/15节。

        装备5门38倍径127mm高平两用炮,5座双联装40mm博福斯机关炮,7门20mm厄利孔机关炮,两座5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K炮六座、导轨2条。

        1944涂装为MS32/1D,1945年变更为MS21。

1945年4月6日被5架神风特攻队飞机击中后,舯部全毁的纽康姆

        纽康姆号完成训练后于 1944 年 4 月 4 日抵达马绍尔群岛,执行为期两个月的反潜巡逻任务。接下来于5月29日至8月5日作为中队旗舰加入对塞班岛和天宁岛的攻击。6月22日,在为运输舰护航时,和高速扫雷舰钱德勒号(DMS-9 Chandler)合作击沉了伊-185号潜艇;7月4日,以舰炮火力辅助击破了日军在塞班岛首府加拉班以北的玉碎冲锋。9月6日至10月1日期间,参加进攻帕劳。

        10月12日至12月4日期间,参加了莱特湾战役,期间在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担任左翼部队一员,声称至少有一枚击中了山城号战列舰。当阿尔伯特·W·格兰特重伤时,前去救援了僚舰的伤员并将其拖离战区。

        纽康姆号继续在菲律宾作战,12月9日在奥尔莫克与日本海岸炮台交战,此后又支援了民都洛岛、林加延等地的登陆,击落至少2架敌机。从2月10日起在硫磺岛作为火力支援舰作战,2月25日再次与一艘日本潜艇遭遇但攻击结果不明。

        纽康姆于3月10日离开硫磺岛,11天后加入冲绳打击部队。4月6日,在伊江岛附近护送扫雷舰时,在从下午4点起的一个半小时内被撞中五次,18人死亡、25人失踪、64人受伤,上层建筑中只有舰桥还奇迹般地完好。在洛伊茨(DD-481 Leutze)和比尔(DD-471 Beale)的帮助下,纽康姆号扑灭了大火并保持浮力,随后被舰队远洋拖船特凯斯塔(ATF-93 Tekesta)拖到庆良间列岛。经女灶神号维修舰(AR-4 Vestal)在频繁的空袭下抢修后,6月14日启程并于8月8日返回本土。战争结束后,鉴于修复价值不高,该舰于1945年11月20日退役,1946年3月28日除籍,1947年10月在梅尔岛海军造船厂报废。

清除残骸后,用T形加强筋加固的纽康姆号舯部

        纽康姆号在二战中共获得8枚战星,并因服役后英勇参加从马里亚纳到冲绳的五次重大作战行动而获得一次总统集体嘉奖。

第五驱逐舰大队司令 弗雷德里克·穆斯布鲁格准将

Commo. Frederick Moosbrugger

穆斯布鲁格任海军上校时的肖像照

        从穆斯布鲁格开始的三位提督,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穆斯布鲁格于1900年10月9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美国海军学院1923年毕业,与阿利·伯克是同窗好友。毕业后,他先在内华达号战列舰 (BB-36 Nevada)上服役,然后在1926年前往亚洲舰队,随特拉克斯顿号驱逐舰 (DD-229 Truxton)在长江流域驻扎。1927年5月,回到美国第13海军区总部短暂服役。从1927年8月到1929年6月,又在舰队油船布拉索斯号(AO-4 Brazos)供职。

        和斯穆特类似,穆斯布鲁格也有一段潜艇部队经历,只是要短得多。1929年12月完成潜艇课程后,他加入第12潜艇分队的S-6号 (后来的SS-111)直到1931年4月回到安纳波利斯任教三年。1934年6月1日开始在休斯敦号重巡洋舰(CA-30 Huston)上服役,1937年5月29日又回到海军学院报到担任军械和射击系的教官。1939年6月出任田纳号战列舰 (BB-43 Tennessee)枪炮长。

        1941年4月28日,出任麦考尔号驱逐舰 (DD-400 McCall)舰长,参加了太平洋战争早期的系列作战。1942年5月,升任第11驱逐舰分队司令,其后又转任12分队司令,长期在瓜岛、罗素群岛和新乔治亚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

        1943年8月3日,接替阿利·伯克成为所罗门前线打击部队(Striking Force)司令。由于科隆班加拉战后美军巡洋舰短缺,只能依靠穆斯布鲁格的驱逐舰来拦截“东京快车”。这时,穆斯布鲁格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他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报和客观因素,拟定出严谨而易于执行的作战计划,并且极其擅长调度舰队。他手里只有轮机不时故障、舰体嘎吱作响的条约型驱逐舰,却打出了教科书般无可挑剔的实战。

        上任第二天,穆斯布鲁格就召集了TF31麾下的鱼雷艇部队指挥官到旗舰邓拉普号上开会,得到了日军更喜欢取维拉湾而不是之前的库拉湾航道的情报(前两天,在维拉湾巡逻的PT-109美乐帝艇长给帝国驱逐天雾撞得人仰马翻,而伯克却北上库拉湾而一无所获)。随后,副司令官罗杰·辛普森又向他展示了伯克的新战术设计,穆斯布鲁格欣然接纳并根据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简化。虽然TF31总司令威尔金森少将建议他发挥火控雷达的优势,避日军鱼雷之锋芒,但对新战术了然于胸的穆斯布鲁格于鱼雷攻击很有自信,少将也充分尊重他,只对出击选用的航道和时间做了指示。5日,他召集手下6位舰长(这几位舰长本来就是伯克的手下)到旗舰上开会,阐释了作战计划,即将打击部队分为重雷装的A-1部队(12分队)和装备40mm博福斯机关炮的A-2部队(辛普森的15分队),若遇到驱逐舰则A-1部队先迎战,遇到驳船反之,其后则使用伯克的两分队战法。终于能用驱逐舰独立作战的舰长们欢欣鼓舞,舰队上下士气高涨。

        8月6日下午,穆斯布鲁格舰队以两路纵队出击,于22:00通过吉佐海峡开进维拉湾南部、布莱凯特海峡北口,随后紧贴科隆班加拉岛岸边北上。A-1部队以旗舰邓拉普打头,航行在A-2部队左前方不远处。23:33,旗舰邓拉普的SG雷达锁定了从维拉拉维拉方向南下的四个目标,随后克雷文号(DD-382 Craven)号也确认了目标,初步判定为1艘轻巡和3艘驱逐舰。由于美军6艘驱逐舰被科隆班加拉岛的黑影遮蔽,日军瞭望哨对危险毫无察觉。1分钟后,A-1部队以邓拉普号为先导,取335°航向绕至日军左舷,瞄准了其前进方向;A-2部队则左转90度,抢占日军的T字横头。

维拉湾海战态势图

        穆斯布鲁格早在战前就已经对装备进行了规定,鱼雷定深5~9英尺,发射时用挡焰板遮蔽火焰。此外,A-1部队中莫里号(DD-401 Maury)的克伦肖副舰长根据经验(主要来自于圣克鲁兹和科隆班加拉两战后雷击处分友舰时的情况)判断鱼雷实际入水深度会大于定深,指示鱼雷兵将所有鱼雷定深均限制在5英尺,取得奇效。

        23:40,双方距离接近到5000码,穆斯布鲁格下令“Execute 8 William 2”(向左舷发射8枚鱼雷),A-1部队各舰根据CIC测算,取290°方向实施左舷全齐射,每两枚鱼雷发射间隔2~3秒,夹角2度。齐射一结束,穆斯布鲁格立即下令“Turn 9”,各舰自主操作,同时右转90度南下,以舰艉朝向敌方反击可能到来的方向并重新组成纵队。

        这次24发鱼雷的齐射可以说是整场太平洋战争中最完美的一次,四艘日本驱逐舰全部中雷,萩风和岚轮机被毁而瘫痪,江风前弹药库殉爆,殿后的时雨船舵被命中,万幸是一发哑雷,否则大概率也会失去机动能力。A-2部队在观测到爆炸后,立即以最大火力将前三艘日驱打爆并补射了4枚鱼雷。A-1部队很快与其会合,以主炮向日舰射击。最终日军仅时雨逃脱,其余三舰均被击沉,而全穆斯布鲁格舰队上下仅两名水兵因操作不当负伤。维拉湾海战是美军驱逐舰第一次在夜战中战胜日军驱逐舰,阿利·伯克的战术也借此得以在整个驱逐舰部队中推广。当然,穆斯布鲁格、辛普森和伯克这种真正善于指挥驱逐舰的人才也终于崭露头角。       

在舰上指挥的穆斯布鲁格

        功成名就的穆斯布鲁格在9月卸任12分队司令,其后出任第63驱逐舰中队司令,新旗舰为康普顿号(DD-705 Compton)。1945年4月1日起,美军在冲绳西部登陆,随即特纳将军命令穆斯布鲁格指挥第五驱逐舰大队组织防空。穆斯布鲁格又排出了一个精彩的阵型:他将手里的舰艇部署在三道防线上,第一道防线是在距离滩头40至70英里的地方建立的八个(后来是九个)雷达警戒哨位。纵深防线则在距滩头25英里的范围内,用内外防空、反小艇和反潜屏障作为后盾,以保护冲绳和庆良间列岛之间的锚地和航渡。

        远程雷达警戒线是整条防线的关键,最初每个哨位包含一艘弗莱彻或萨姆纳级驱逐舰,由其上搭载的雷达、无线电员及两名战斗机引导员组成的小组负责报告与敌机的接触情况,并引导警戒战斗机(CAP)进行拦截。此外还有两艘登陆舰,驻扎在离邻近哨位三分之一远的地方,以增加探测低空飞行飞机或其他水面威胁的概率。

        虽然有数十艘驱逐舰被撞沉或报废,但正是靠着这种极端被动的布阵,盟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面对神风特攻的伤亡。正如穆斯布鲁格事后总结,“从来没有……海军部队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用这么少的力量克服如此困难,做了这么多事情。”(Never…have naval forces done so much with so little against such odds for so long a period) 

        二战结束后,穆斯布鲁格历任罗德岛海军基地司令官、斯普林菲尔德号轻巡洋舰 (CL-66 Springfield)舰长、第一驱逐舰大队指挥官、太平洋地区军事海运服务司令、美国海军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等职,1956年10月1日以海军中将军衔退役,1974年10月1日去世。为纪念这位杰出的驱逐舰指挥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DD-980以穆斯布鲁格命名。

穆斯布鲁格旗舰 邓拉普 DD-384 Dunlap

以1937年邓拉普号海试时拍摄的照片为基础印刷的明信片

        邓拉普级1号舰/马汉级17号舰,以参加过美西战争和一战、1931年在法国一次山体滑坡中为救人而失去生命的罗伯特·邓拉普准将命名。由伯利恒斯坦顿岛船厂建造,1935 年 4 月 10 日开工,1936年4月18日下水,1937年6月12日服役。

         长104米,宽10.8米,吃水3.2米,标准排水量1500吨,满载排水量2103吨。配备通用电气公司蒸汽轮机两台,输出功率49000马力,最大航速36.5节,续航力6500海里/12节。

        竣工时装备5门38倍径127mm高平两用炮,3座4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4挺12.7mm勃朗宁重机枪,深水导轨2条。珍珠港事件后,撤去3号主炮和全部机枪,改为8门20mm机关炮,增设K炮两门;1943年大修后,机关炮变更为双联装40mm炮两座、20mm炮5门。

        服役之初涂装为战前标准涂装,开战后变更为MS21,大修后又换成MS32/9D,1945年变回MS21。

邓拉普翼桥上涂刷的战绩,打码部分you know who

        邓拉普在二战爆发前曾于1938年6月在费城护送载着瑞典王储的昆斯海姆号(SS Kungsholm)。9月1日,她启程前往西海岸。除了在1939年的前6个月因“舰队问题”演习和大修而前往加勒比海和东海岸外,邓拉普一直在西海岸服役,直到1940年4月2日驶往她的新母港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邓拉普随TF8将飞机运送到威克岛,因此躲过了空袭。此后,参加了TF 8对马绍尔群岛和威克岛的突袭,此后在夏威夷地区巡逻到3月22日,然后在西海岸各港口间护送船队到1942年10月22日。12月6日抵达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开始护送船队前往斐济、汤加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直到 1943 年 7 月 30 日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在所罗门群岛执行任务。8月6日至7日夜间,作为穆斯布鲁格的第12驱逐舰分队旗舰参加维拉湾海战,大获全胜。

        在圣迭戈进行大修后,邓拉普先后在阿达克执行巡逻任务、在马绍尔群岛行动中掩护航母、打击爪哇岛,后于1944 年 7 月 7 日返回旧金山,护送载着罗斯福总统与太平洋舰队高层的巴尔的摩号重巡(CA-68 Baltimore)举行会议和视察至8月12日。随后又于9月3日炮击威克岛,并于9月12日抵达塞班岛执勤。10月9日参与炮击马库斯岛。1944年10月16日,她与第3舰队会合,对吕宋岛进行打击,然后支援莱特岛登陆,其后护送TG 38.1即先前空袭中受损的巡洋舰返回乌利希。1944年11月、12月及1945年1月,参与炮击硫磺岛。她于3月19日返回硫磺岛支援直至战争结束。6月19日,击沉了一艘试图撤离父岛的敌方船只,接走了52名幸存者。8月31日,接受日本军官登船讨论博宁群岛的投降条件,并于9月3日签署投降书。       

过了一把受降舰瘾的邓拉普

         邓拉普于战后1945年12月14日退役,共计获得了六枚战星。

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