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粟裕被免职,林彪全程沉默,会后他安慰粟裕:有问题就找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粟裕公园山顶 1958年粟裕被免职,林彪全程沉默,会后他安慰粟裕:有问题就找我

1958年粟裕被免职,林彪全程沉默,会后他安慰粟裕:有问题就找我

2023-04-05 05: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8年的一次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遭到了批评,批评他的名头是“极端个人主义”

1954年,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找到毛主席:“主席!我不能胜任!”毛主席说:“你可以胜任。不过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你努力干吧!”

在粟裕任总参谋长的几年时间里,有许多人批评他,有三次“越权行为”

第一次越权:擅自布置兵力准备攻打马祖列岛。

1954年,中央军委提出要在1956年底解放马祖岛、1957年底解放金门的作战任务,1955年初,随着浙江沿海――江山、大陈诸岛的解放,粟裕于2月间召开会议,听听各部门关于福建前线的工作。

大家探讨后,粟裕总结:以解放马祖岛为下一步军事斗争目标,争取于1955年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随即,粟裕将消息报给彭德怀,彭德怀同意先打马祖列岛。

4月,南京军区发布文告,全面的进行准备,实施时采取逐岛攻击的作战手段,并准备先攻高登或同时攻占高登与北竿塘,而后再攻占南竿塘,具体组织指挥工作交由福建军区负责。

6月18日,粟裕与副总长陈赓一同接见了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作战部长王尚荣等人,粟裕说:“按照南京军区4月15日所作的全面准备逐岛攻击的部署,充分准备,确实进行。”

可是6月20日,彭德怀接到南京军区电报,皮定均回复说,我们反复研究后,认为同时攻击三岛困难很大,没有1年半以上的准备,无法实施。接着电报中又列举打马祖的困难和不利条件。

彭德怀接到电报,将陈赓找来说了此事,陈赓说,在18日时,粟裕见了皮定均等人,谈了马岛部署,彭德怀听后很生气,他说:

“毛泽东批准的1954年8月13日军委关于东海沿海作战方针,你们也参与了制定。明确规定每次只选定一个最小最弱的敌占岛屿攻击,求得战则必胜。打一江山岛就是按这个方针选定的。我曾告张爱萍要用牛刀杀鸡。现仍要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看来总参、南京军区、福建军区对这一方针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好。”

7月8日,彭德怀召开了关于福建沿海作战的会议,粟裕在会上解释,他并没有说自己下令,要同时攻击三个岛屿,很有可能是皮定均听错了,将全面准备,听成了“全面攻击”

粟裕解释清了,但是在会议纪要上,仍记着这么一句话:粟总长确曾指示,要全面准备,同时攻击。

彭德怀将这个纪要递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六月十八日讨论这样大的问题,不得中央批准,是很错误的。”

这是粟裕的第一个,谈不上的“擅权”,因为在此之前,他就是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进行了日常战备准备。

第二次越权:忽略外事纪律

1957年,中国派出军事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粟裕在与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元帅会面时,曾询问了他一个问题: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分工,粟裕说:“我们这的总参谋部与国防部之间的职责不太明确,我们总参谋部不是不管,而是管的东西太多了。管得太多可能忽略大的问题。”

粟裕想要搞清楚这其中的分工。

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回答说:“总参谋部属于国防部系统的,也就是说,它隶属于国防部。”

粟裕想要一份苏联的一份关于总参谋部和国防部之间职责的书面文件,苏联人拒绝了,此事后来被有人说是“违反外事纪律”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国与国之间,一方向另一方请其提供财、物、文献资料,另一方给予与否,都须经国家最高执政人决定,也就是说,问这个问题,粟裕不能问,最低也应该是周总理问,并且要取得毛主席的同意。

粟裕未经请示,向苏方索取国防部职责资料,被说成了违反外事纪律。

第三次越权:越权调兵

1951年,军委曾发布了一条关于调兵的命令:有关国防部署调整方案、计划,以及国防要地步兵师以上部队,特种兵团以上部队的调动,均应用军委名义批准,呈毛泽东主席阅后发出。

1957年底,毛主席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商定,志愿军将于1958年分三批撤出朝鲜,

1958年2月,粟裕用总参名义下达了第一批回国部队(第21军、炮5师、坦克5、6团及汽车7团等)3月8日回国的调动命令。

毛主席和彭德怀看后很惊讶,因为这违反了规定,随即毛主席询问粟裕,粟裕承认自己做错了事,后来在批评他的会议上,他自我检讨说:“很多事情,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报告,超越了职权,调动志愿军回国这样一件大事,却用总参名义发了电报。”

这就是粟裕在任总参谋长期间的三次“越权”行为。

1958年,军委召开了批评粟裕的会议,新中国十位元帅中,有七位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是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以及叶剑英。

在这次会议上,有三位元帅并没有发言,他们是林彪,罗荣桓,以及贺龙,在这个过程中,林彪全程保持沉默,这在当时,很是符合他一贯的行为。

林彪是我军中有名的“常胜将军”,吴法宪曾说过:“林彪这个人自视甚高,但他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林彪之女林立衡也回忆说,林彪在高级别的军事干部中,与粟裕来往最多。

粟裕和林彪两人同是1907年出生,他们的爱好甚至也一样,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下棋,也不跳舞,纵观两人的一生,可谓是有些同气相求,惺惺相惜。

1958年粟裕落难后不久,林彪约见了粟裕,林彪说他“缺少党内斗争经验”,粟裕老实的回答说,自己不仅是缺少,而且没有经验。

粟裕被免除总参谋长的职务后,被安排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任院长的叶剑英毫不掩盖他对粟裕的称赞,在军事科学院,他经常称粟裕为“粟总”

林彪对于粟裕很是欣赏,对于粟裕提出的建议,他都会采纳。

1962年,粟裕向军委提出,希望能调出六个军作为战略预备队,配置在机动地区,不编入军区,直接又最高统帅部领导,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突发事变。

林彪这个时候已经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当即答应下来,并且很快组建。

1964年,粟裕写下一首诗: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疆场纵横任驰骋,歼敌何计百万千。遍体伤疤堪自勉,此生聊可慰诸先。

林彪看到了,找到粟裕谈话,林彪安慰他说:“你以后多去部队跑跑,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意见,都可以向我提,面谈,打电话,写信都可以。”

听到林彪这样的话,粟裕很少激动,他将这首诗的最后两局改为了“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叶剑英也告诉粟裕:“你是战将,硬是要把身体养好,准备打大仗、接大班。”叶剑英不让他操心军事科学院的工作。

1969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做好战斗准备,北京军区要搞一个作战方案,纪登奎想到了粟裕,经林彪同意后,他找到了粟裕。

粟裕一听有仗可打,很是高兴,他带着几个参谋去西北,华北以及甘肃等地做了调查,最后研究出来一套作战计划,军事科学院和军事学院的内行和专家们看了以后,认为确实不错。

此后,粟裕在政场上也是不露山水。

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对粟裕说了一句话:“井冈山上的老战友不多了”,这句话让粟裕感慨不已,内心温暖了许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