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是什么 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

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

2024-06-29 0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了进一步从学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实践探索与产业及行业进步方面积极引领和大力推动我国健康管理的全面、深入研究及规范有序发展,2009年伊始,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在广泛征求健康管理相关专家、产业及行业机构代表意见或建议基础上,于2009年2月28日和3月28日,先后在天津和江苏苏州举办了"2009中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范畴高层论坛"(简称天津会议)及"2009中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规范与发展峰会"(简称苏州会议)。两次会议均紧紧围绕"健康管理概念、学科体系与范畴、发展目标与原则"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充分协商。形成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初步共识"(讨论稿),随后委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部将"讨论稿"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给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部分省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总编辑、副总编辑、部分编委及专家(共计近40人)进一步讨论和征询修改意见。2009年5月,《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部对征询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汇总。根据梳理与汇总后的意见,我们对"讨论稿"再次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简称"初步共识")。尽管这一"初步共识"在健康管理涉及到的部分名词术语的提法或表述上仍存在一些异议、不足以及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之处,但我们相信,这一"初步共识"的形成与发表对我国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学科建设的进步及相关产业及行业的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美国,最初由全科医师和健康保险业以及健康体检发展共同衍生而来,特别是由于健康保险的积极参与从根本上解决了健康管理的付费问题以及健康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得以快速发展和壮大。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1,2]。健康管理研究与服务内容也由最初单一的健康体检与生活方式指导,发展到目前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如欧盟)全民健康促进战略规划的制定、个体或群体全面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进入21世纪后,健康管理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兴起与发展[2,3]。健康管理目前在众多国家快速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城镇化速度加快,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明显,即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发病的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持续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要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传统的临床医疗模式(诊断、药物和手术)和传统的预防医学(预防接种和母婴保健)都难以解决问题,因此出现了以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体检与评估以及不良行为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健康服务行业,并以此催生和带动了健康管理新兴行业的发展与学术理论的进步[1,2,3,4,5]。

健康管理虽然在国际上出现已有三十余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和统一的定义、概念及内涵表述。健康管理学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各国研究的重点领域及方向也不尽相同[1,2,6]。主要表现在:概念不统一,学科及学科体系不完善;各国职业范畴与服务模式不尽相同;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亟待建立;服务提供与实施路径缺乏;相关产业与机构发展不平衡;在美国等国家健康管理与医疗保险结合得十分紧密,而在中国结合不够广泛和紧密[6]。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国际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迅猛发展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物质与精神生活不断改善与提高,健康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不断增加的结果。目前已成为我国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6,7,8]。健康管理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健康医学》专著中,将"健康管理"作为完整一章,比较系统地表述了健康管理的初步概念与分类原则、实施方法与具体措施等[9]。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有关健康管理概念的最早文献。而健康管理在我国的真正兴起是自2000年以后,受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发展健康产业及开展健康管理的影响,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形式的健康管理行业开始兴起;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与手段开始传播及引入;相关产品技术开始研发和应用(如体检软件等)。特别是2003年后,随着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健康管理(体检)及相关服务机构明显增多,行业及市场化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并逐步成为健康服务领域的一个新兴朝阳产业[6,7,8]。健康管理行业的快速兴起与发展,催生并推动了健康管理新的医学学科与相关学术机构或平台的建立。自2005年以来,有关学会、协会相继申请成立了健康管理相关学术机构,如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北京、广东、福建、山东、海南、湖北、浙江、天津、四川、上海、重庆、辽宁等省市已经相继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省级健康管理学分会或协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也于2007年创刊发行,目前已出刊12期,共计60 000册,刊登论文200余篇。截至2008年底,国内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已发展到四千余家,从事健康体检及相关服务人员达到数十万人[7,8]。但由于健康管理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学科理论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不够完善,完整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还没有形成,相关产业规模也比较小,主要以健康体检及相关服务为主,缺乏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总体处在初始发展阶段[2,3,10]。2008年中国科技部公布并组织实施了第一个健康管理国家支撑计划课题——"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现代医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之一[8,11,12]。而相比之下健康管理的学术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从而制约了健康管理产业或行业规范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加快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步伐[2,3]。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的成立、各省市健康管理学分会的成立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的创刊表明健康管理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同。而统一健康管理定义、概念和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和创新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已成为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二、国内外有关健康管理的概念表述 (一)欧美学者有关健康管理概念的表述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与有效干预的活动过程。健康管理是指围绕旨在改善健康而制定、实施政策以及组织服务而展开的活动。其重点是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善、相关机构组织的服务提供和有效改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或改变健康服务的手段与产品提供以及与提高公众健康的有效组织行为等方面的最小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健康管理就是要将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给健康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健康管理,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4,13,14]。

健康和生产力管理(health and productivity management,HMP):是对围绕雇员健康的所有方面而设计的多种不同类型服务项目的协同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的服务项目,也包括当员工患病、受伤以及处理工作生活关系时而需要的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包括医疗优惠、残疾和员工补贴项目、带薪病假、健康促进和职业安全项目。HMP亦指为提高积极性、减少人员流动及提高岗位效率而开展的活动[15,16]。

(二)国内较早的健康管理概念表述

199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健康医学》专著中指出:"健康管理是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手段,调动全社会各个组织和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对群体和个体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达到维护、巩固、促进群体和个体健康的目的"[9]。

《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中关于健康管理的定义是:"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面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科学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17]。

《亚健康学》中关于健康管理的概念是:"按照现代健康理念与医学模式要求,采用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和经验,结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手段,调动全社会各个组织和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通过对群体和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健康素质、身心状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警和跟踪干预管理,以达到维护、改善、促进群体和个体健康,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之目的"[18]。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发表的有关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健康管理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源于和依赖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并不同于传统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健康和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它所进行的医学服务主要内容是健康检查、健康评估、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健康检查是基础,风险干预是关键,管理(个人、社会)是重点,健康促进与改善是目的。它所创建的医学服务模式是以人为本,主动、系统的全程健康监管与跟踪服务。更加注重人的健康素质的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善,是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实实在在的体现"[3]。

"健康管理是一个提供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包括对个体或特定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进行系列的评估;依据专业机构发布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指南,指导和帮助个体或群体避免和改变影响健康的行为及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以及在某些慢性疾病过程中,通过与相关专业人员、患者的看护者及患者进行协调和沟通,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并对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成本效益评价"[19]。

(三)国内外有关健康管理概念表述的比较

从欧美学者与中国学者有关健康管理定义或概念的表述比较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是对健康风险的检测、评估与干预控制过程",以及通过管理学方法和手段"调动社会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回报"是国内外专家的共识。

三、健康管理相关概念的复习与表述性评价 (一)健康概念的提出与内涵表述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首次提出三维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康宁(well being)的完美状态[20]"。1978年WHO在召开的国际卫生保健大会上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21]中重申了健康概念的内涵,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在《渥太华宪章》[22]提出:"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亚健康的概念与内涵表述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23]。(部分专家认为亚健康的概念应为亚临床,还有专家认为亚健康的提法不妥)

(三)健康体检的概念与表述

所谓健康体检(或健康检查)是指"用于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评价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及早期筛查的一种医学行为、方法与过程。健康体检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本手段"[18,24]。

(四)管理的基本概念与表述

所谓管理是指"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和目标、管理资源、使用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人力和财务资本、以及衡量结果的组织过程。其目的是节约资源,节省时间,充分利用、发挥现有设备技术的作用和人的积极性,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17,18]。"包括传统管理(组织或雇主与管理者于一体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严格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个管理要素进行管理)与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与调动人的内在活力及创造力)[25]。

(五)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及表述

广义的健康危险因素是指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或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诸多疾病(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或伤残的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心理、社会环境及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等。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指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归因危险和通过基本的健康干预手段能够改变,并且在人群中比较容易测量的那些因素[17,26]。健康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潜在性、可变性、(多种危险因素)聚集性以及可测可控性等特点[27]。

(六)健康评估的概念及表述

指对所收集到的个体、群体健康或疾病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过程,其目的是为诊治疾病、维护、促进和改善健康,管理和控制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28]。

(七)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及表述

用于分析测算某一个体或群体未来发生某种疾病或损伤以及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大小,是一种对个体未来健康趋势及疾病/伤残甚至死亡危险性的预测。健康风险评估以风险因子调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主要依据,结合评估者的直接观察和经验,对个体当前和未来疾病发生风险做出客观量化的评估与分层,为个体健康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健康风险的控制管理服务[28,29]。

(八)生活方式及生活方式病的概念及表述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涉及广泛的概念。对生活方式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认为: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衣、食、住、行、玩的方式。或者说,是人们对生活资料的支配或消费方式。而广义的解释是:生活方式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和爱好,以及生活的目的、对生活的态度的总和[30]。概括地讲,生活方式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行为举止和思维定式及习惯。包括生活节奏、饮食与运动、睡眠及处事方式等。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所以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生活方式。另外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双向性。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具有维护、改善与促进作用,从而能有效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而不良生活方式(既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加重人的精神心理负担;长期摄入或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会对人体产生慢性的、潜在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危害;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适应性;增加个体和某一群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

生活方式病是指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良,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的、文化的等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的躯体和心理疾病。由于生活方式病是现代文明的负面产物,故又称为现代文明病[30]。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有效预防生活方式病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1,32]。

(九)行为的概念及表述

所谓行为一般是指可以被观察到的人体反应或个体赖以适应环境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包括摄食、防御、劳动、求偶等活动。行为概念的科学内涵有三层意义:其一:行为表示一种活动过程;其二,行为表示一个人当时所处的状态;其三,行为代表一个人所具有的某种活动特征或特性。人的行为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后天所处的环境因素、学习因素、文化与教育、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影响[30]。

与生活方式相类同,人的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也是双向性的。不良行为对健康具有负面及危害作用(包括:对自我健康的不利影响、对他人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对环境健康的不良影响等);而文明优良的行为对健康具有促进、维护和改善作用(包括:促进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健康,延缓和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防止疾病的复发与恶化)[30]。

(十)健康干预的概念及表述

健康干预是指对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等危险因素以及导致的不良健康状态进行综合处置的医学措施与手段。包括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营养与运动干预、心理与精神干预、健康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就医指导等。健康干预是健康管理的关键所在,是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重点。由于健康危险因素的规范性、复杂性与聚集性,因此健康干预一般采取综合干预的策略[26,31]。

(十一)健康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表述

用于支持健康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交换的软件、硬件和基础设施的产品和系统,并构成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支撑平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总称,其目的是提升质量、减少差错和提高效率,从而改善人类健康的医学服务提供[33,34]。健康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实施中的应用与提升,是开展健康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支撑条件。

(十二)健康保险的概念及表述

用于抵御个体或群体疾病、伤残、意外伤害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精神损失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或保障性服务提供。其基本要素包括补偿被保险者治疗疾病和伤害的费用以及由此造成财产损失的费用。健康保险的主要类型有: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4,17,35]。

四、健康管理概念、学科体系及范畴 (一)健康管理概念或定义的内涵与表述

目前国内外有关健康管理的定义或概念,由于不同的专业视角的局限性(如从公共卫生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找出健康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连续监测和有效控制;从预防保健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并做到早诊断及早治疗;从健康体检角度认为:健康管理是健康体检的延伸与扩展,健康体检加检后服务就等于健康管理;从疾病健康管理角度认为:健康管理说到底就是更加积极主动的疾病筛查与及时诊治)。因此,无论在定义的表述、概念及内涵的界定上均存在明显的不足或不完整性,没有一个定义、概念能被普遍接受[6,7]。

健康管理的概念(定义)表述: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概念内涵的要素与重点:健康管理是在健康管理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服务。健康管理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健康管理的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健康风险因素的干预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大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二)健康管理学的概念及学科范畴 1.健康管理学的概念:

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2.健康管理学科范畴:

健康管理学是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健康信息技术以及与健康保险的结合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3.健康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它依赖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医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与服务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因此,它已经成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之一。现代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基础医学创新体系;预防医学创新体系;临床医学创新体系;特种医学创新体系;健康管理学创新体系。

(三)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体系构架[2,3]

宏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国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宏观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问题。包括国家健康立法、公共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政策及策略、公共和(或)公益性健康管理与卫生服务机构、机制与模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研究制定等;微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包括家庭)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改善与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素质与能力管理,健康体适能监测与促进管理,健康与劳动力资源管理,营养、运动与健康管理,主动性整体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性健康管理等;健康风险控制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诸多风险因子的检测、评估与风险控制管理问题;健康信息技术学科体系: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服务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健康保险险种设立与应用问题;健康教育培训学科体系:主要研究针对健康管理者的理论、技术与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面向广大健康管理需求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自我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等;中医治未病与特色养生保健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如何将祖国传统医学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理论、技术及特色产品适时应用到现代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中,并在健康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传承及发展。

(四)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学科分类

从研究维度分:生理健康管理学、心理健康管理学、社会适应性健康管理学等;从研究层次分:宏观健康管理、微观健康管理;从研究内容分:生活方式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管理、健康保险、社区健康管理及劳动生产力管理等。从研究对象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等。

五、中国健康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一)我国开展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

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紧紧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国民平均期望值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民生工程和新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36,37,38]。

(二)我国开展健康管理的主要任务

建立一个新的医学学科——即在逐步统一和完善健康管理相关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与现代医学创新体系相匹配、能够适应和满足我国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发展需求的新的医学学科。

构建一个新的学科与产业体系——即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包括国家健康研究体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产品与技术研发体系、教育培训体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监测评估与管理控制体系、国人健康/亚健康评价指标与评估模型体系、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保健体系。

创建一批新的科研平台——即研究构建一批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包括健康管理学科与理论研究平台、健康管理关键技术与特色产品研发平台、健康管理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支持平台、健康管理社区服务模式创新示范平台。

研发一套新的技术标准——即研制并颁发一套健康管理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包括健康体检技术标准与规范、健康评估技术标准与规范、健康风险预测预警技术标准与规范、特殊职业/环境医学适应性选拔评定技术标准与规范、国人健康/亚健康评价标准与实施规范、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价标准与规范、健康管理相关仪器设备与干预产品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健康信息技术与网络化服务标准与规范。

创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包括医院/疗养院健康管理新模式、社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新农合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等。

打造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包括科研与培训基地、预防性体检与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产品研发与转化基地、社区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基地、疗养院与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基地、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健康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等。

培养造就一支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包括科研、教学、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专家或专业团队。

形成一个大的健康服务产业——即健康管理服务与相关产业规模空前壮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三)中国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实施原则与策略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

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重组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

结束语

由于健康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医学学科,无论其内涵的表述或外延的界定以及许多实践问题均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本初步共识仅仅是对我国近几年开展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次总结,其目的之一是抛砖引玉启发大家对健康管理的兴趣与思考,其二是求同与共,创新完善健康管理理论与医学服务模式,为健康管理学科与行业的规范发展服务。希望大家关注"共识"、讨论"共识",为"共识"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多提宝贵意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