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与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摘抄详细20字 童年的消逝与反思

童年的消逝与反思

2024-07-14 1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波兹曼对于童年的定义

在波兹曼的定义中,童年并非一个生理学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同媒介形态的变迁紧密联系的。具体而言,童年这个概念,是社会发展到印刷时代的产物:古代人对于童年没有明确的定义,希腊语中“儿童”和“青少年”这两个词是含糊不清的。希腊人预示了童年概念;罗马人发展出超越希腊思想的童年意识; 中世纪特权阶级对阅读和知识的垄断成为其控制民众的工具;随着 16 世纪后印刷术的出现和普及,大众的、社会的识字文化应运而生,印刷文化的出现强化了个体意识,使得没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拥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和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童年的开花结果。同时童年这一概念作为人为约定俗成的概念又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童年阶段接受了相应的教育才能向成年人这一阶段过渡,这一过程也体现出了知识的积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相应的,有阅读能力的人被定义为成人,阅读能力相对欠缺的人被定义为儿童。

我们可以总结为波兹曼认为对童年概念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媒介的形式,之前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语传播因此只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即可,而随着印刷的出现,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得以远离儿童这一受众群体,他们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过程才能不断的获取更加深层次的信息。“印刷创造了一个新的童年的定义,即儿童指没有阅读能力的人”对于儿童来说,最大的秘密是性,其次是金钱、暴力、疾病、死亡、社会关系等等。印刷术大大限制了儿童了解社会秘密的可能性,通过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使得儿童一直处于学校和家长的监督管理之下,因此学校这个概念也显得非常重要。

(二)童年的摇篮期。印刷术的要求人们阅读(识字),从而需要教育,进而催生了儿童的概念。儿童在社会上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儿童不再被看作是成人的缩影,而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一类人。教育和儿童的实足年龄的联系变得不容变更。慢慢地,又产生了儿童服装、儿童语言、儿童文学等。现代家庭的形式开始逐渐形成:社会要求儿童接受长期的正规教育,导致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

儿童走向成人需要:阅读、自我控制(羞耻感的建立,自我控制不仅仅靠羞耻感,但羞耻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和了解成人的秘密(例如,性,金钱、暴力、悲剧、疾病、死亡、社会关系等)。

第二部分:信息化时代下“童年”定义的模糊

我们知道“童年”这一词语是被人为构建出来的,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童年的原有界限被打破,同年与成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

1.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莫尔斯发送了世界上的第一份电报“电报以及后来电话、收音机、电影等发明改变了童年信息的数量和信息环境。”图像的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起来,人脑对于图像的敏感程度比文字、声音要大的多,同时图像以其鲜明易懂的特点广受大家的欢迎,之前印刷媒介所造成的阅读困难正在逐步减弱,看图片并不需要任何启蒙教育所以说对于那些低龄儿童来说电视上的信息例如广告会对他们造成强烈的印象,电视广告的造型独特、声画结合、刺激性较强也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很多儿童开始模仿广告中的动作、声音等,由于缺乏媒介的基本素养他们并不能准确的识别其中的是非对错,同时政治选举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以往是通过报纸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对相关任务的基本印象,而电视时代给予了政治家更多的展示空间,自从1960年约翰·肯尼迪在竞选总统时成功地利用电视作宣传之后,电视已成为美国每一个总统竞选人不可缺少的工具,电视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政治上的判断从对于候选人知识上的判断转到对他们在电视上所展现出的形象的判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偏激与误读。

2. “成人秘密”的揭示。 在印刷媒介时代,人类有着很强的“羞耻”的观念,切斯特顿认为“主要来自于围绕着各种行为的神秘感和敬畏感”。 “分阶段地教他们如何将羞耻心转化为一系列道德规范”。就与人们对青少年知识范围的管控,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不容易被儿童所接受,但是受到视听的影响,更多的信息没有了它们原有的界限,信息的受众没有有效的进行区分,电视面对的是全体观众,电视的经营者更多以盈利为主,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保护青少年受众上。

在《童年的消逝》中,波兹曼所探讨的,正是由印刷时代到电视时代的媒介变迁所引致的人类生活异动,具体而言, 即儿童与成人之间代际界限的模糊。他认为,较之于印刷媒介,电视以其特有的媒介结构———通过娱乐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展示出强大的隐喻功能,进而控制社会的公共话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无论是世俗的民主政治,还是严肃的宗教传统,都会被以娱乐为中心的电视传媒逐步瓦解,“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不可避免地,电视所主导的媒介环境会消除印刷媒介时代所培养起来的童年思想,使童年的概念逐步消逝。

3.波兹曼恢复童年的悖论。在印刷媒介被电视取代之后,波兹曼把希望寄托在刚刚兴起的电脑上,他在想“有没有一种传播技术具备某种潜能,足以保持童年存在的需要,唯一具备这种能力的技术是电脑。”但是波兹曼没有意识到电脑这种视窗化的操作界面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掌握,我们传统的长者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的这种观点被当今的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冲击的十分严重,从web1.0的技术强权到web2.0的交互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惊讶的发现,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熟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长者,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他们津津乐道的谈论着自己在网络上发现的信息,使用iPhone、ipad、pc、亦或是智能电视,他们每天接触着海量的新信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设备带来了童年一代的沉迷,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与电子设备,患网瘾的青少年的数量急剧攀升,同时由于他们的媒介素养的限制,很多青少年无法分辨网络上的是非善恶,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也让他们的心灵暴露在危险之中。因此在波兹曼的分析范式内,可以作这样的推论:如今的网络新媒体时代更加剧了人类代际界限模糊的程度,这一趋势事实上已经变得不可避免,童年“没有任何障碍地继续它通往被淹没的旅程”。

(三)互联网时代下童年概念的模糊化

在波兹曼看来,与印刷时代的文字符号相比,电视时代的图画、图像是一种认知上的退化,它要求我们通过感性去感觉,而非进行缜密而细致的思考。 其所导致的人类代际界限模糊的变化,给儿童的成长甚至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第一就是儿童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网络环境很容易给人营造一种沉浸感,让他们难以区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之间的差别,网络和电视传递的信息也更加鲜明直接,儿童不需要接受过多的教育就能轻松的获取他们。“现代传媒肆无忌惮地揭示了一切秘密,童年的纯真状态丧失了,儿童羞耻感被冲淡,而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也正在被模糊。更可怕的是面对影视里被扭曲,妖魔化的成人世界,孩子会迷失方向,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苦苦挣扎。”,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人们接受的信息开始被高度的定制化与碎片化,一些年龄很小的孩子却能够熟练地说出更多新兴出现的网络词汇与网络用语,自由地谈论着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在这些话题中也就不可避免的掺杂着一些不好的话题与内容,容易对他们的身心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结束的开端

这一部分主要是在第五章:结束的开端、第六章:一览无余的媒介。莫尔斯在发明电报之后不知道他的这项发明在将来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泰坦尼克号快要沉没时发出的那则求救的信号,信号在以前可能是用作紧急或者特种用途,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今天,这种电子化的传播方式已经涉及了教育、文化、新闻、娱乐等各个领域。直到120年之后,马歇尔麦克卢汉试图解决梭罗提出的问题,他说,人生活在电子的环境中,它的本性改变了,他的私人属性融入了社团整体,他变成了一个大众人,电报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电子化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报的出现使得没有具体的人需要为信息的来源而负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