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窑洞现代化 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

2024-07-08 0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接口窑,是为了加固土窑窑面和窑口,防止雨水冲刷和塌陷发展而来的一种模式。在土窑的基础上,将窑口扩大成拱形,按窑口拱大小加砌3至5尺进深的石拱窑面,也叫挂面子。做圆门窗即成。接口所用石料为不规则石片、石块,以插花墙、平垒做成,后用泥泥窑面,叫泥糊马面窑。用规则长方石料接口,窑面不泥,根据石料凿打形式分锤子活,出面子活。接口窑外表像石窑,内则仍是土窑,比土窑坚固了,光线增强了。泥糊马面接口窑,在过去是中等生活水平农户的居所;现在人们修窑无论接口还是石窑都成出面子活了。

石窑靠坡或平地上都可修建,用石块、灰沙垒砌而成;窑面子石用皮条或细錾凿成,垒面石讲究缝隙的横平坚直,错缝有章可循。窑内黄土细泥或白灰粉刷。窑顶加砌花墙,窑沿加穿廊挑石。窑口安装新门亮窗,小窗安玻璃,增加了窑内的光亮度。用磨光的石板石条砌锅台、坑围坑沿,外砌门台,更加整齐美观。

修建窑洞是要讲究“风水”的。俗语说:“子孙出生坟里,富贵出在门里。”是说居宅风水的好坏决定家境兴衰,人生祸福。这种讲究应该是在同大自然的接触、相处、亲近的漫长日子里,人们感悟大自然的体温、血脉、性情和那些无踪无形的神秘力量积累的经验。实际是人体小环境与自然大环境的主动融洽,是人们用源自大自然的石头和黄土为自己精心建造的居所窑洞,顺应自然的规律,合乎自然的法则,和谐、安稳、恰当地安顿在大自然的一个运行部位上。这样修建的窑洞,不仅居住方便舒适,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虔诚讲究,严格选择,慎重安顿,既满足了生存的需求,又能避凶纳吉,让理想和精神得到满足与抚慰。

因此,选址、动工等好多事宜得请风水先生来定夺,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窑址要选在向阳的山弯间,忌选在山尖、山嘴、刀背梁上,这些地方福浅财薄,生活艰难。背山要浑厚博大,山脉连绵,此主子孙延绵、贵人扶持。面山要宽广平缓,最好有形似笔架、官印的山,平缓宽广主富贵,财源广进;有笔架、官印形山,子孙可学业有成,升官发财。面山忌过高过近或烂山破洼,更忌“贼头山”、“冲心水”和“冲心沟”。面山太近太高为堂局逼窄,逼窄即后代不旺,人无大志,子孙不聪,难以飞黄腾达。“贼头山”主后人出盗贼等不务正业之徒。“冲心水”“冲心沟”则家中出凶事,常有天灾人祸临门。住宅水口要顺,不顺则流财主贫。居宅要远离庙宇和坟地,百姓怕神鬼,挨得太近,总有不留意时冲撞了他们,怕遭神鬼的惩罚。居宅讲究坐字,即窑洞取适宜坐向而下线,由风水先生根据山形地貌综合定夺。修窑不占子、午、卯、酉四坐字,即正北、正南、正东、正西四个坐向,此四字只有庙宇、官衙可居,平民百姓不能占此尊字。其他字都可占,一般用乾山巽、亥山巳、壬山丙、癸山丁、丑山末、艮山坤、甲山庚、辛山乙、寅山申等坐向。选好坐向也不坐正,仍偏左偏右几分。修建破土动工要依择定的坐向看山“空不空”,山空则能动土,不空则不能动土。否则触犯太岁,会出凶事造成灾难。这些习俗中大多是人与自然长期和睦共处的经验积淀,至今是人们遵循的约定俗成的法则。

接着要备石料。埋藏于黄土深层的石头,是大地的骨胳,是有灵性的:伏天里石头硬而坚韧,冬天的石头脆而易碎;岩层外表的石头纹层密多为片石,岩层深处的石头纹层少多为块石……备石料是一门高超的技艺,只有掌握石头灵性的石匠才能开采出上好的石料来。选好石场,根据砌窑孔数的多少,请石匠开采足够的山石,并依窑洞建筑部位的不同,把石料开采成码头石、面子石、口石、搬邦石、过顶石等种。

在完成土工作业的同时,石匠就开始出面子石。面子石和码头石、口石是安在窑面子上的石头,也是石窑建成后唯一能进入视觉的建筑构件。是体现石匠雕凿艺术水平高下和窑主体面的面子工程,所以主家把一生的希望、半生的积蓄和石匠几代的传承、半生的修练都倾注在这里。

出面子石是石匠用锤錾在方正的石料上进行艺术的表演。表演的石雕语言样式有:流水錾(也叫细錾或寸六錾,即在一寸宽的石面上凿出六条錾痕)、皮条錾(也叫寸三錾,即在一寸宽的石面上凿出三条錾痕)、摆方、大锤子活、小锤子活、点子錾、鸡啄面等。这些丰富的石雕语言不仅将石材的天生品质完美地体现,也能反映出石匠的艺术造诣,更是对这门古老艺术的鲜活陈述。

流水錾、皮条錾是考验錾功的。錾功达到炉火纯青,凿出的錾痕粗细一致、直如垂线,痕距均匀,不差分毫,似用尺子在纸上划出的。锤子活则是锤功的一种精彩表演。一块料石,在轻敲重锤下,一眨眼几锤子就敲打成方方正正、四楞见线、面平如砥的口石或面子石。具体用哪种石雕语言即技法表演——出面子,要由窑主家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定夺。因为,石雕语言应用的不同,表演的效果即永久留在石面上的语言印痕不同,相应花费的人力、财力不同却相差甚远。

下石首先是安码头石。安码头石是极其慎重的事情,要严格按风水先生定下的座字线分毫不差的安放,这一放决定了窑洞的风水座向,也决定了主人对福禄富贵的美好期望。尔后开始砌石窑腿。窑腿砌到所需高度,即拱券,券是石窑的模具。券拱好后就搬邦、安口石,砌到窑洞顶部就用过顶石过顶,合龙口。合龙口后用面子石砌满两拱间,叫做锁岔子。岔子锁平后,则砌眉墙、安窑檐石,垫垴畔。虽然每道工序是烂熟于心的,但是来不得一丝半点的麻胡和粗枝大叶。石匠用敬畏之心,将取之大自然的石头、黄土,经过艺术的重组,再安置进大自然的体肤。在这样,一孔崭新的石窑就砌成了。

以窑洞为主体的民居从远古走来,还会向美好的未来走去。窑洞承载着陕北人的辛酸与苦难,也融汇着陕北人的幸福和理想,窑洞是石雕工匠创造的陕北人诗意栖居的天堂。

第二节 青龙白虎左右居

敬畏自然,崇尚鬼神的人们认为,窑洞,在物质层面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精神层面则是人神共同生活的空间;这个空间与安放所处的山体,与山体相连的山脉沟壑以及生长其上的树木花草,还有那叮咚泉水、潺潺小溪和滚滚河流,共构成一个和谐的宇宙大空间。鉴于民间时空观念里人神共存的多维度空间,因此,在修建窑洞时会统筹兼顾,将神灵的殿堂、人的居所,依照尊卑恰到好处地进行设计、修建。其实,修建窑洞就是神灵殿堂、人的居所建设的综合性工程。

在修建窑洞主体时,主要考虑为天地十方诸神和土神各建造一座神龛。神龛安置在中窑的左、右窑腿上,成为人们心目中敬畏、仪式中敬奉的神祗。天地十方诸神共居一室,很有人间集体办公的热闹;土神则独居一室,正应了“不怕官,只怕管”的俗语,虽然土神官小位微却是看护本宅的专职“官员”,他的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关乎家宅是否平安祥和。至于灶君、门神、圈神、厕神等家宅诸神,随着农家小院建筑的逐步完善,也就随之让他们各归尊位。

绥德人把天地十方诸神和土神神龛称为“窑窑”。雕刻天地诸神和土神窑窑是一件十分神圣而庄重的事。

石匠为选一块合适的石头,可能要跑遍全村有石崖的沟道,花费几天时间去寻找,这是一个十分虔诚的过程。雕刻天地诸神和土神窑窑的石头要有灵性,用石匠的话说,有灵性的石头一看就像向你眨眼叻!这样的石头雕刻成土神窑窑神神住的舒坦,也就更灵验了。有灵性的石头在阳石崖背石崖都有,选阳石崖有灵性的石头,兼有了纯阳的避凶趋吉功能,保佑家宅平安的“效应”就更好。

雕刻土神窑窑要有高超的雕刻语言技法。别看小小的一块石头,要雕刻成神庙一样真实,楹柱斗拱,起脊翘兽,猫头滴水,只有被称为“花石匠”的高头匠人才敢承揽。“花石匠”更懂石头的品性,使錾使刀哪些部位该用力,重锤;哪些部位不该用力,则轻敲。这样不致用力不当敲掉一块而前功尽弃。同时,要应用浮雕、透雕、圆雕、阳雕、阴雕、线刻等诸多雕刻语言技法。这些技法的应用,就像写文章的各种词汇,应用搭配的好,就是一篇美文,否则,就成了杂乱无章、语无伦次的胡乱堆砌。

当窑腿砌至平装处,将雕刻好了的天地诸神和土神窑窑,按东大西小的规矩周周正正地嵌装在窑腿上。这样为神灵安顿好了起居办公的地方,也为窑主人在同天地自然、各路神灵相处的漫长日子里找到了精神栖息地。

石碾、石磨是诸多石器中被百姓尊为神灵的两件,石碾尊为青龙安放在院子的左边,石磨尊为白虎安放在院子的右边。“民以食为天”,人们所吃的五谷杂粮都要经过石碾、石磨的加工。因此,将生命的需求升华为一种敬仰,将内心的敬仰附着在真实的器物之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沐浴下石碾、石磨修炼成青龙、白虎神,披上了五行学的凤冠霞帔。

石碾、石磨与天地、土神、灶君等家宅诸神一样受到人们的敬奉。每当年节,要在石碾、石磨和各神祗前奠酒献贡,烧香化表,磕头礼拜以示虔诚的敬奉。

第三节 龙门围墙独院院

人类是大自然的子民,在与天地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日子里,用无数代人的感知、体验、智慧乃至生命,总结出了一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并将经验锤炼成一种在大自然空间中生存的法则。诸多法则中最经典的就要数阴阳五行了。

窑洞,是陕北人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安乐窝,是一生或几代人私欲和精神的梦想、期望和追求。因此,从窑址的选择到下石开工、窑洞院落的结构布局都会极其严格的遵循一种法则,决不能越雷池半步,这就是阴阳五行了。当然,聘请石匠也是要精心谋划的事,但它不在法则之内。

修几孔窑洞,决定于主人的居住需求和经济基础。但是,无论修多修少都要遵循阴阳五行这个大法则,即“修单不修双” 。就是一排窑洞数为一、三、五、七、九等奇数,不能修成二、四、六等偶数。在传统文化里认为奇数属阳,偶数为阴。窑洞民居称为阳宅,是依据天、地、人的秩序,相对阴曹地府而言的。一般三孔、五孔或七孔为一院。窑洞修成奇数,没有扰乱天、地、人的秩序,否则,会带来灾难。这是人们敬畏天地,崇尚自然,巧妙利用大自然弘大气场的智慧。在窑洞附属建筑中也有诸多法则,如门台、挑石等的个数要遵奉“生、旺、死、绝”的咒语。

窑洞建筑不仅仅是在大地上的物理构造,而是构筑在宇宙大空间的精神栖居。石匠遵循阴阳五行法则,根据主人的需求、经济实力和规划,在窑洞主体完工后进行附属建筑物的修建。

给窑洞压窑檐或挑石穿廊,镶嵌门台,俗称“穿靴戴帽”,既有装饰美感,又有防护作用。有的修建对口厢窑、倒座窑房、棚圈草房,既扩展了居住空间,也给牲口找到了休憩的地方;还有修建支硷窑的,拓宽了院落,也是排场的猪圈羊圈和柴草窑;更有盖龙门、修围墙的,将整个院落围拢,增强了私秘性和安全保障。

因附属建筑物的多少,窑洞院落也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局制式。一般分为四合院、四合头院和敞豁子院三种。由正窑、对口厢窑、倒座窑房、棚圈草房和龙门、围墙组成的院落为四合院。四合院又因正窑、对口厢窑的多少分为“明五暗二六厢窑” 、“三进三升四合院” 等多种形式。四合院的主院子不成正方形的院落称为四合头院。只有正窑,附属建筑物少,更没有龙门、围墙的院落就是敞豁子院。四合院是最高规格的窑洞民居,只有官宦富豪才有财力建造;四合头院为中等生活水平人家的居所;敞豁子院是普通人家的居所。

无论豪华还是简陋,都是石匠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根朴素的门台石、挑石,石匠会用搬方的技法刻上连续三角形纹饰。用青青的条石、块石和石板,稍事修饰建成朴素大方的大门;也可施用各种雕刻语言雕花鸟刻瑞兽,建成豪华气派的大门。棚圈草房则用毛石平垒而成,显现的是纯朴自然美。围墙修建多采用“插花墙”的技法修建。垒插花墙是个硬工夫,一般匠人玩不了这武艺。大小不一、薄厚不匀的乱石片拿在手中,经他们轻轻敲打按人字的一撇一捺一插,不用泥沙,插满一行垫一层黄土,如此反复,一堆不规整的石片变成一道墙体,看上去大小斜横搭配得极其合理,显现出“人”字形的纹饰,又像左右配置的麦穗花纹。在石匠魔术师般的把玩下,自然的石片和黄土,生化成实用和艺术兼有的,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神话。

当你穿过小树林,走过石插小坡进入这座农家小院,石大门、石院墙,和之内珍藏的石窑洞、石厢窑、石棚圈、石床、石碾、石磨,窑洞内的石炕楞、石锅台、石灶堂、石衣柜、石粮仓,整个一个石头打造的温馨家园,令人惊叹不已!恐怕很难找到一个像陕北人这样与石头亲近、和谐相处的族群。他们因材施用、因材施艺,巧妙地将大自然的施舍进行物理的重新组合、构建,组合、构建出一座艺术化了的仍保留大自然的血脉和气息的生息居所。

第四节 走进石头村落

通过一条条黄土乡间小路,走向小河对面的台地,或翻越山峁走进山的皱褶里,在一片片柳树槐树的绿荫间隐现着一座座小山村:石窑洞、石大门、石院墙组成一户人家居所的主体;石碾、石磨、石棚圈,将院落安顿得周周正正;走进窑内,石炕楞、石锅台、石粮仓、石衣柜和熠熠生辉的石灯树,显示出主人的勤劳朴实和生活的丰裕;用石片插成的小路把一院院一户户联结,组成一个庞大的石头村落。这就是陕北人赖以繁衍生息的家园,用石头垒砌成的世代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无论大小的村落都不是整体规划一次建成,也不是整体规划逐步建成的,都是经过漫长的由小到大,由中心向外围拓展而逐渐形成的。这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是与家族人丁繁衍壮大的过程是同步的。

我们走进最典型的陕北石窑洞村落——位于绥德县白家硷镇的党氏庄院,可以清楚地廓清石头窑洞村落形成的规律。

清乾隆年间,党氏一世党青山从柳林迁徙而来,携六子党金川落居在东贺家室前圪崂的接口土窑洞中。随着时间的延伸,人口的增加,三孔接口土窑洞已容纳不下党氏兴旺的家业与富裕发达的宏愿。更加至三世党天刚开始发迹,于是开启了从先祖院落向外围次第扩展的建筑过程。四世、五世、六世大兴土木重点修建,往后各代逐渐完善,延续十余代,历经300余年,终于建成了由石寨门、石寨墙拱护,石甬道、石阶路连接,由125孔窑洞,21院窑洞四合院,众多厢房、棚圈等附属建筑组成的石头窑洞村落。在漫长的建筑过程中随着山体地形的前退后让,高低起伏、阴阳向背,将面积10043平方米的建筑物安放在山的斜的体面上。远远望去,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层次交错、退让有致的院落融入山的体肤,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夜的帷幕将阳光下的一切形体、色彩遮蔽得严严实实,窑洞内的灯火亮起,山体似一顶嵌满钻石的宝冕令人遐想无限;特别是冬天,洋洋洒洒的雪花将山峁沟壑雕琢成刺骨的洁白,窑洞内涌动的满是生生不息的激情。

一个村子居住张、王、李、赵等几个姓氏族群,随着各自族群繁衍壮大,逐渐形成相应的大村落。在形成的过程中,因各姓氏族群占居的梁、坡、洼、湾地形位置的不同,经济条件的悬殊,文化素质的高下,审美情趣的雅俗,和雇请的工匠和工匠的技艺不同,也就修建出规模不等、繁简不一、华朴不同的四合院、四合头院或敞豁子窑洞院落。整个村庄就是一座石雕技艺博物馆。插花墙、锤子活、摆方细錾出面子各种石雕语言争先恐后地讲述,讲述着各自的特征、特点和特殊美感。从中能欣赏到五脊六兽石大门的庄严伟岸和华美;五孔一院七孔一宅的宏大气派和富有;也从单孔敞院的寒酸中体味到生活的艰难。

附着在山梁沟峁上的窑洞院落,由石阶路、黄土小路联结成村子的大格局和亲情网络。在外人的眼中虽然层层叠叠美如画卷,进入其中,七纵八横、七拐八绕很是杂乱无章。其实村民知道,虽然不像城市有道、街、巷的区别和路标,但也有妇孺皆知的约定俗成的居住区名字。根据居住区的地形方位叫高硷上、前湾里、阳畔上;根据姓氏族群形成的居住区则叫张家圪崂、杨家渠、冯家渠等。

源自大自然的石头砌成石头窑洞,石头窑洞组成石头院落,石头院落组成居住区块,居住区块构成石头村落,石头村落融入梁峁坡洼大自然的肌肤,形成天人合一的次序感和亲情味实足的大格局。在这个大格局内人们世世代代与大自然相敬如宾,人之间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繁衍生息,用顽强和坚忍不拔高唱着生命的赞歌。

摄影安静,陕西米脂人。中国艺术摄协会员,中国民俗摄协会员,中国摄影报特约硕士摄影师,陕西省摄协会员,陕西艺术摄协会员,榆林市摄协会员,榆林市政协联谊会理事,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理事。爱好摄影几十年,有上千幅摄影作品发表在榆林各新闻媒体和华商报上。

文字:李贵龙 摄影:安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