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稻虾共生养殖技术培训课件下载 案例

案例

2024-07-09 08: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科学引导产业发展。出台《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5)》,精准定位,明确方向,围绕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建设成“农业文化遗产展示窗口、农业文化遗产特色小镇、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基地、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普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稻鱼共生模式推广、公共品牌宣传推介,推动稻鱼共生面积恢复、产业提升、体系健全。

● “五统一”促进标准化生产。依托青田县稻鱼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与种养户签订农产品产购销一体化订单,以“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规范种养生产。以方山乡、小舟山乡、阜山乡等传统稻鱼生产区为重点,创建37家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带动提升全县稻鱼共生生产水平。

图 青田稻鱼共生模式局部图

● 擦亮金字招牌,带动产业提质增效。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首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我国首个列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依托资源优势,青田着力打造了青田田鱼、青田稻鱼米等区域公共品牌,青田田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其中,稻鱼米价格由原来的每斤2-3元提高到每斤10多元。积极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有效途径,在农旅文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建成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方山稻鱼共生博物园、小舟山梯田稻鱼共生休闲观光园等4个农业特色观光基地。其中,方山乡依托“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建设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稻鱼共生博物园,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做美农业旅游景观,深挖农耕、民俗和饮食等文化元素,实现了稻田养鱼“既种丰收也种风景”。

图 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周年活动

图 2022年7月17日~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召开

稻虾种养模式

稻虾种养起步较晚,约起步于本世纪初,但发展迅速,目前在各种养模式中规模最大,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齐全。稻虾种养的蓬勃发展源于小龙虾引入稻田养殖后技术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初始,农户利用水稻种植的空闲期养殖小龙虾,形成稻虾连作模式。该模式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不重叠,茬口衔接技术相对简单,易于农民掌握,因此发展很快。此后,为延长养虾时间,提高小龙虾规格,促进均衡上市,在稻虾连作后期,将稻田中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继续留在田内,与栽插后的水稻一同生长,形成稻虾共作模式。近年来,又逐渐创新形成繁养分离模式。该模式将苗种繁育和商品虾养殖分开,为标准化养殖、苗种选育、良种繁育提供了基础条件,成为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和推广的重要模式。

稻虾种养在我国应用广泛,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最重要产区,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省稻虾种养面积约占全国稻虾种养面积的九成。2021年,我国稻虾种养面积2100万亩,占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一半,水产品产量220万吨,占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的六成。

◆ 典型案例1:江苏盱眙

盱眙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近120万亩,水域面积96万亩。近年来,盱眙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淮河和洪泽湖水资源优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山水生态优势,大力示范推广稻虾共生模式,构建了集科研、种养、加工、餐饮、电商、节庆、旅游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盱眙稻虾种养面积66.5万亩,另有池塘养殖17万亩,小龙虾产量10万吨,小龙虾产业经济总产值超180亿元。

● 高位推动,引领产业有序发展。将稻虾种养列为政府重点工作,先后制定《虾稻共生产业发展规划》《虾稻共生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现代农业和龙虾产业发展扶持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统筹省市农业项目资金,整合各类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农村电力等资金项目,优先扶持稻虾种养,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金融机构为稻虾种养量身定制“虾稻致富贷”,累计发放超过5亿元,保险机构为种养户提供小龙虾养殖高温、干旱、洪涝及病害等保险,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和风险保障。

● 科技支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深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扬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开展种养技术、水稻品种和水产苗种相关研究。组建龙虾创业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对一线技术人员和种养户进行培训,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提高全县种养水平。制定《盱眙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让全县种养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图 盱眙稻虾种养示范基地

● 品牌赋能,提升产业综合价值。以绿色生产推动品牌建设,沿洪泽湖大道30万亩稻虾种养获批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35个经营主体67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积极构建盱眙龙虾、盱眙龙虾香米双品牌驱动机制,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估,2021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215.51亿元,盱眙龙虾香米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金奖、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等称号,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连续21年举办龙虾节,将地方物产类节庆打造成全国知名节庆品牌,荣获中国节庆产业十大品牌节庆等称号,有力提升了盱眙和盱眙龙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 盱眙龙虾和盱眙龙虾香米双品牌

图 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

◆ 典型案例2:安徽霍邱

霍邱位于安徽西部、淮河中游南岸,是农业大县、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深度贫困县。霍邱是淮河流域最大的行蓄洪区,境内河渠纵横、湖塘星罗棋布,多低洼积水地。近年来,霍邱充分利用行蓄洪区水质优、土壤好的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湖湾区和畈区推广稻虾轮作模式,带动全县32万群众发展稻虾种养80余万亩,成为安徽省稻虾种养面积和产量第一大县,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 因地制宜,推广“三流模式”。2012年,稻虾轮作模式在三流乡老集村试养成功后,迅速向全乡发展,并辐射县内其他乡镇。此后,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霍邱逐渐形成了以平板式、早放苗、早上市为主要特点的“三流模式”。该模式少挖沟或基本不挖沟,通过放秋苗,早上市,规避小龙虾集中上市期,同时避免“五月瘟”,从而提高综合效益,有力平衡了“种”和“养”之间的关系,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提高了经济和生态收益。经测算,“三流模式”亩均增收1000-2000元,农药、化肥用量分别减少80%和40%。

图 三流模式(放苗早、上市早)

● 加大政策扶持,用好真金白银。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等涉农项目实施,加大稻虾种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田、路、渠、电综合配套。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70亿元用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万亩示范区实施乡镇、千亩示范区实施主体以及贫困户发展稻虾种养予以奖补。2019年,三流乡引导1424户3322贫困人口发展稻虾种养1万余亩,政府补贴达284.8万元。2020年,全县创建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4个、千亩示范片24个和市级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6个。

● 打响品牌,拓宽销路。为避免“虾贱伤农”,霍邱积极培育自有品牌,先后注册“霍稻虾”“霍虾稻”等品名商标37个,2019年,“霍邱龙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品认证”面积达7.2万亩。此外,积极建设交易市场,引导群众集中交易,吸引外地客商进场交易。截至目前,全县以三流、孟集、军台、临淮4个龙虾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大小龙虾市场453个。仅三流乡,销售旺季日销售龙虾就多达25万公斤。

图 霍邱三流乡小龙虾交易市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