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常见防腐剂的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芷可以添加到化妆品中吗 化妆品中常见防腐剂的分析

化妆品中常见防腐剂的分析

#化妆品中常见防腐剂的分析|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化妆品种类琳琅满目,功能选择日趋多元,种类多样的营养成分被添加到化妆品的配方体系之中。这样营养物质丰富的化妆品成分,充分满足微生物在元素水平和营养要素水平上的生长要求,在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可在化妆品中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化妆品的变质、失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为保障化妆品的品质,需要在其配方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防腐剂的作用

化妆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变质,一般情况下,在外观就能够反应出来,如霉菌和酵母菌经常在产品的包装边沿等地方出现霉点; 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出现混浊、沉淀、颜色变化、pH 值改变、发泡、变味,如果是乳化体则可能出现破乳、成块等。如果防腐剂添加的量不够,则可能出现微生物适应周围的生长环境,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防腐失效。大多数的防腐剂都是通过与细胞膜接触后,与细胞壁的某些组份,主要是与蛋白质反应,破坏微生物细胞的保护结构或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秩序,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阳离子则主要是通过影响其渗透压,使细胞膜破裂,收缩和失水,从而进行杀菌。

2.按目前化妆品领域比较常用的几十种防腐剂,并对其按活性物进行分类。

2.1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混合物(CMIT/MIT)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混合物(CMIT/MIT)浓度比例3∶1,俗称卡松,是最广泛使用于洗涤产品中的防腐保护。CMIT/MIT是陶氏化学公司(原罗门哈斯公司)的专利产品,从1960s以来已发表了超过100篇专利针对CMIT/MIT 的专利产品。陶氏化学拥有在市场上享有盛誉的产品KATHONTM CG,该产品活性物含量控制精确,稳定性优异,使客户可以准确计算配方中的用量,并在各国均有相关注册和法规认证,确保防腐效果和符合法规用量要求。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对卡松在化妆品中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该产品可用于淋洗类个人护理品,最高使用限量为15ppm,与欧盟对于该产品的使用规定一致。根据欧洲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简称SCCS)的评估,认为CMIT/MIT在15ppm内用于洗去型产品是安全的。美国CIR规定CMIT/MIT在洗去型产品中的最高使用限量为15ppm, 在留存型产品中的最高使用限量为7.5ppm。对于家居护理产品, 包括洗洁精、洗衣液、柔顺剂等,至今卡松仍是全球最主要的防腐剂。

2.2苯氧乙醇

苯氧乙醇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作为防腐剂, 有很长的安全使用历史。其具有广谱抑菌作用, 对日化产品中的细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细菌, 尤其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等杀菌效果更好。其在pH3~10的配方中有良好的稳定性, 温度小于85 ℃时对苯氧乙醇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与其他防腐剂或防腐增效剂有良好的配方相容性。苯氧乙醇同样可以用于家居护理产品, 其分散性良好,pH值适应性广。由于配方中增稠剂的机理不同, 在使用苯氧乙醇时需注意配方的黏度变化。

苯氧乙醇并不是皮肤致敏物质, 也不会提高皮肤刺激性,是现在欧盟BPR和美国EPA评估中被认为最安全、高效、温和、适用广泛的防腐剂。因此, 近几年来苯氧乙醇的使用呈迅速扩大趋势。全球法规对苯氧乙醇的限制比较宽松, 中国《化妆品卫生技术规范》(2015年版) 中规定苯氧乙醇可以用于驻留型和洗去型的化妆品中, 最高使用限量1%。苯氧乙醇在绿茶提取物中天然存在, 目前已经有天然来源的苯氧乙醇用在宣称天然的产品中。

2.3甲醛释放体

甲醛释放体是指通过缓慢地释放甲醛以控制甲醛释放量, 达到长期抑菌目的的防腐剂, 代表成分有DMDM乙内酰脲、咪唑烷基脲、双咪唑烷基脲等。由于甲醛释放体广谱高效, 性价比高, 且无色无味相对温和, 仍被广泛用于日化产品中。近年来, 由于其潜在的致癌风险,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于2013年将甲醛分类为致癌物质1A类和致细胞诱变物质2类,即属于C.R.M.(可能致癌、致畸变、致诱变) 的“ 三致物质”。欧盟化学品标签法规(CLP)要求所有消费品中含游离甲醛大于0.1%需要进行标注。各国准用防腐剂清单中均有允许使用的甲醛释放体, 其游离甲醛含量较低, 通过缓慢释放达到效果。中国《化妆品卫生技术规范》(2015年版) 中也沿用欧盟的限制剂量, 但最新的修订意见中有提出对含甲醛产品进行标签标识。中国市场消费者对释放甲醛的担忧比较严重, 使得日化产品生产商在选择此类防腐剂时表现谨慎。

2.4甲基异噻唑啉酮(MIT)

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是相比卡松更温和的高效防腐剂,其对细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常与其他防腐剂协同使用以扩大抗菌谱,降低防腐剂用量。例如,MIT和苯氧乙醇配伍使用表现出显著的杀菌协同作用,可以大幅提高防腐剂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效果,显著降低MIT的用量。陶氏化学的NEOLONETM PE(MIT和苯氧乙醇的配方产品) 是基于协同机理研发出来的。

出于对MIT皮肤致敏性的担忧,2017年欧盟法规(EU)1224/2017修订稿中要求MIT仅允许在淋洗类个人护理品中使用,最大使用浓度为15ppm。该法规是全球第一个对MIT做出严格限制的法规。美国CIR及加拿大卫生部的法规中仍保持MIT在洗去型个人护理产品中最大使用浓度为100ppm。在各国家居护理产品中暂时未见明确限制要求。

2.5苯并异噻唑啉酮(BIT)

苯并异噻唑啉酮(简称为BIT)分子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高效广谱, 可以单独或者复配其他防腐剂使用,适用于pH值2~10的洗涤配方中。欧盟BPR的第9部分(PT9)中规定BIT可作为消费品防腐剂,并列出了已注册该活性物及其配制品的供应商。在美国,EPA注册的BIT产品可用于家居及织物洗涤产品中。但BIT尚不在欧盟和中国的化妆品防腐剂白名单中。

不同BIT产品的差异较大,同样为活性物质, BIT浓度在19%~20%左右的产品,其外观、颜色、稳定性以及抑菌数据上可能不完全一致。对于pH 值较高的洗涤类家庭护理产品,选用稳定性更好的BIT作为防腐剂,性价比相对较高。

2.6尼泊金酯类

尼泊金酯(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其对真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且温和不刺激,在配方中可与杀细菌剂协同使用达到广谱杀菌的效果。其水溶性较差,适合pH3.5~6.5的配方,在碱性条件下会分解失去防腐效果。因此,多在化妆品中使用,而在家居护理产品中使用较少。

近年来随着行业内和消费者对尼泊金酯类物质安全性的担忧,它的使用频度一直呈下降趋势。2004 年Darbre 的研究报道在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5种常见尼泊金酯的成分引起国际化妆品行业对尼泊金酯类的安全性大讨论。此后欧盟将法规1223/2009修订为将尼泊金丙酯和尼泊金丁酯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时最高剂量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