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黑龙江牡丹江满族刺绣(靺鞨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满族刺绣介绍图片 【国家级】黑龙江牡丹江满族刺绣(靺鞨绣)

【国家级】黑龙江牡丹江满族刺绣(靺鞨绣)

2024-07-09 1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渤海靺鞨绣起源于距今1300年前的古渤海国民间刺绣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人孙艳玲说,“现在满族文字、语言、手艺、习俗渐渐流失,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我要在做好传承靺鞨绣“匠人”过程中,带领东北妇女姐妹,用一针一线綉制祖国锦绣山河,绘就中国人美好幸福生活愿景”。

白族

景颇族

  项目简介:渤海靺鞨绣起源于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国棘靺鞨刺绣针法,至今,传承千年的渤海靺鞨绣是流传在东北满族,是以牡丹江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满族刺绣品的总称,它是靺鞨、女真、满族刺绣的民间艺术,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该工艺从传承到开发融入了东北独特的山地文化,将现代摄影技术与传统的东北三角针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传递出一种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

乌孜别克族

  2015年2月10日,牡丹江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彝族

  非遗传承人简介:孙艳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传承人。她祖辈是原满族正黄旗,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她在传承渤海靺鞨刺绣技术基础上,以东北冰雪景观为主题创新发展了渤海靺鞨绣艺术。教授徒弟5000多人。对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孙艳玲传承、创新靺鞨绣47种针法,将姥姥用于綉制民间服饰的“鸡爪针法”,改用于艺术品“三角针法”及发扬打籽绣针法等。孙艳玲天生“麻溜”手快,很快成长为名闻遐迩的“国宝”级“绣娘”,除了天分,她还具有“疯狂”般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她爱好摄影,使她綉制风景画有独特审美视角。她经常沉浸在綉制作品当中,坐在板凳上一坐一天,员工甚至不敢叫她吃午饭,生怕她分心分神。孙艳玲在綉制著名油画大师李自健《母亲》人物绣品中,深深被油画中老母亲双手合十慈祥、感恩的神情感染,老母亲额头、脸颊尽染岁月风霜的皱纹“超级”难绣,但孙艳玲心底发愿:“我一定把老母亲神韵绣出来”。这是技艺人向艺术人挑战!孙艳玲端坐在《母亲》前,仔细端详,揣摩绣品构图、色彩、光感。终于通过一天綉制10个小时,连续7个月,完成了《母亲》綉制。该绣品荣获金凤凰奖杯。

塔吉克族

  谈到对美好生活理解,孙艳玲说,“那真是绣一片抬头看看,无数次抬头,每一次都在跟原创较量!当越绣越像原创作品时,更加激起我追求完美的热情。此时,我完全进入创作境界,沉浸在幸福之中,所有辛苦都变成欢欣快乐。美好生活从来都是奋斗出来的啊!”

羌族

  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靺鞨绣传承发扬光大,近年来,孙艳玲带动近万名农村留守妇女和待业青年从事靺鞨绣手工艺品制作,出资建立妇女再就业培训基地等。当她带着几千妇女从事靺鞨绣而脱贫致富时,孙艳玲觉得这就是她最欣慰和快乐的事业。

傈僳族

  而今,孙艳玲已实现从一个工艺綉制匠人到企业家的嬗变,她已拥有牡丹江渤海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及7所培训基地,公司发展成从缫丝、刺绣、培训等一整套完整产业链,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靺鞨绣产品现有六大系列上千品种,产品遍及中国并远销北美洲、欧洲、澳洲、东南亚、东北亚、中东、俄罗斯等地几十个国家。2015年,渤海靺鞨绣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孙艳玲对未来靺鞨绣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她正寻求合作资本,共同开发靺鞨绣装修装饰、床笠抱枕、玄关隔断、旅游手袋等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马悦

2018世界杯

【专题】三五百遗园龙江荟

相关新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