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印度教三大神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湿婆属于印度教神话吗 【解读】印度教三大神之

【解读】印度教三大神之

2024-07-07 16: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编按:梵天是佛教的护法神,他和帝释天一边一个经常位于大日如来的两侧。他在印度教里也是三大神之一,由于形象的特点,被称作“以莲花为座者”,这点让你联想到什么?

看到网上有人热衷泰国的四面佛,据说很灵的,小编可以告诉大家,“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啦,就是梵天。作为佛弟子不要拜错了哦。

梵天在一部佛经里担任重要角色,就是《天请问经》,在龟兹石窟、敦煌石窟等处里经常有表现这部经的画面。

来,梵天来了解一下。

找不到梵天的音乐,梵天的老婆辩才天来凑一下。

(梵天像,约12世纪,Chennakesava庙,卡纳塔克邦)

印度关于最高神祇的三形体的思想,可以追溯至吠陀时代的信仰。在吠陀文献中,诸神往往根据各自的辖域被整合在一起。吠陀诸神的“三位一体”由火神阿耆尼,风神伐由(或战神因陀罗),以及太阳神苏里耶构成。发展到印度教,吠陀诸神在创世过程中只起到了次要作用,主要是被视为世界各地的守护者。因此,由空中三神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信仰消失了,人们开始将创造、维持、毁灭视为一个共时而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相神石雕,从左至右依次是梵天、毗湿奴、湿婆,约5至10世纪,埃洛拉石窟,马哈拉施特拉邦)

三相神(trimūrti):意为“拥有三个形体者”,指印度教中的三大主神,即创造之神梵天、维持之神毗湿奴与毁灭之神湿婆。这是将世界经历的三个方面(生、住、灭)合为一体,也反映了印度人整合不同体系来源的神祇的努力。

在图像学的转化中,这种三形体的神的概念被表现为一头、 三面、 六臂的形象。右边的三只手拿着法器念珠、三叉戟与杵,左边的拿着水罐、刺棒与轮盘。梵天的法器是念珠与水罐,毗湿奴的是轮盘与杵,湿婆的是三叉戟与刺棒。在三相神的塑像中,每一位神的脑袋都可以通过其标志性的头饰辨认出来。 湿婆与梵天发髻高耸,形成发冠。与梵天不同,湿婆的发冠上饰有月牙与眼镜蛇。毗湿奴则戴着装饰繁复的圣冠。

(诃利-诃罗-祖父相,约11世纪,湿婆庙,马哈拉施特拉邦)

湿婆派对于三相神的表现,有一种特殊的类型被称作单腿相(Ekapāda-mūrti),通过构图的方式将湿婆表现为主神。湿婆单腿站立,毗湿奴从他脑袋的左边现身,而梵天则从右侧现身。后两位神都只刻画了腰部以上的半身;一条腿轻微上抬,这样脚就不会碰到地面。梵天有四头四臂。两只手分别持法器祭勺和水罐,另两只手在胸前合十,做出致敬的手势。四臂的毗湿奴也用两手向湿婆致敬,另两只手拿着法器海螺和轮盘。当毗湿奴派信徒供奉这类塑像时,会将中间的形象刻画成毗湿奴。

(单腿相,约7至9世纪,泰米尔纳德邦)

在吠陀时代,虽然已经形成了创造的观念,但尚未将创造者或造物主与梵天联系起来。那时,世界的创造者是生主(Prajāpati)、工巧大神(Vi?vakarman,毗首羯磨)或金胎(Hira?yagarbha)等。成书于吠陀晚期的《弥勒奥义书》提出了“梵我合一”的观念,并进一步指出:梵天、毗湿奴与湿婆、阿耆尼、伐楼那等神祇,均是无色无形的最高“梵”的显现。此外,还将梵天、毗湿奴、湿婆与三德说结合起来:忧性对应梵天、喜性对应毗湿奴、暗性对应湿婆。之后,梵天与生主、工巧大神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糅合成一体了。在各种不同的文献中,有的声称梵天属于生主群体之一,有的则断言生主是由梵天意念所生的儿子,众说纷纭,并无统一的观点。

三德(trigu?a):忧(rajas)是创造的源动力,喜(sattva)是维持世界的同情心,暗(tamas)是吞噬一切的火。这三种构成元素体现在各种现象、甚至是神祇身上,在自性(prak?ti)之中融合成一种平衡的状态。当世界处于静止状态时,三德往往是平衡的。然而,一旦新的时代开始,三德就会根据各自的本性开始起作用、相摩相荡,化身为各种神祇及相关特性。

由于梵天是学者们出于神学的考虑而设想出来的,完全没有体现自然的特征。在他身上,毁灭与新生的对立不起任何作用。这样,也就无法产生对他的不同层面、化身或现身的崇拜。这使得梵天与印度教三相神中其他的两位不同,他基本上是一位单一性的神。在吠陀时代,对于创造者的想象体现在生主与工巧大神身上,这两位神也是梵天的思想性来源。梵天与生主、工巧大神的合一则有些类似于他所拥有的不同的层面。不过,后两者在印度教中从未获得大范围的崇拜,也没有单独描绘他们的图像。

印度教认为:自然界的对立是万物存在必不可少的基础。只象征一个层面的神,如只代表创造原则的梵天,而没有同时具有维持和毁灭的特性,与印度教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故而信众也比较少。又因为梵天并无多少民间信仰的基础,这种情况直到今天还有影响:只有很少一些庙是供奉梵天的,没有任何一位印度教徒会将其奉为自己独特的守护神。其中,最有名的梵天庙位于拉贾斯坦的普什卡。就是在造像中,梵天的形象也比活灵活现的毗湿奴与湿婆要简朴得多。

(梵天庙中的梵天像,拉贾斯坦邦普什卡地区)

(梵天石像,11世纪左右,泰米尔纳德邦)

三相神各自的信徒都坚持认为自己所信奉之神才是最高神。因此,在毗湿奴派的典籍中,梵天变成了次等的创造神,他本身是从毗湿奴肚脐里长出的莲花中出生的。这种传说使得梵天拥有一个别号:“以莲花为座者”(Kamalāsana,亦即从莲花出生者)。

(梵天从毗湿奴肚脐上长出的一朵莲花中出生,线描图,引自《印度诸神的世界》)

这个故事经由湿婆派的改造后,扩展成了如下版本:世界之蛇漂浮在宇宙之海上,毗湿奴躺在蛇床上沉睡。从他的肚脐上开出一朵莲花,花苞绽开,梵天出生了。毗湿奴醒来后惊讶地发现了眼前的梵天,便问道:你是谁?梵天回答说他是创造者。然而,毗湿奴认为自己才是最高的神。两位大神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于是湿婆现身为燃烧的光柱(即林迦之相),出现在他们之间,并且充满整个宇宙。为了找到林迦的头与尾,梵天变成一只鹅——鹅也是他的坐骑,飞上高空;毗湿奴则变成一头野猪——野猪是毗湿奴的第三个化身,向下挖掘埋住林迦的土地。然而,他们都没无法穷尽林迦的首尾,只好放弃,承认湿婆是最伟大的神。

林迦(li?ga):湿婆生殖器的符号,象征着湿婆的能量,是印度教湿婆派的重要祭祀对象。将在后续湿婆神的专号中给予详细介绍。

(林迦升起相,湿婆的右上方是鹅,左下方是野猪,相应地梵天与毗湿奴分别侍立两侧。朱罗王朝爱罗婆多之主寺庙群,约12世纪,泰米尔纳德邦)

(林迦细部图)

印度教三大神中的每一位都拥有其阴性的配偶——尤其是在湿婆派的语境下,被称作“萨克提”(?akti)或“阴性能”。梵天的配偶是辩才天女(Sarasvatī),即音乐与诗歌女神,又被称为莎维德丽(Sāvitrī)、迦耶德丽(Gāyatrī)或婆罗曼尼(Brahmā?ī)。也有文献称辩才天女是梵天之女。湿婆派与毗湿奴派的信徒嘲讽梵天号称自己是最高的创造神,便编造出了这样的神话:梵天不仅犯下了邪恶的乱伦之罪,而且总想盯住妻子/女儿,总在望向四方,故而获得了四张脸。当他往上看时,便有了第五张脸。作为对他所犯的乱伦罪的惩罚,湿婆砍掉了他的第五个脑袋。关于砍掉梵天的第五个脑袋的原因,故事版本很多,除了上述说法外,比较流行的解释还有:梵天挑战湿婆作为最高神的权威,湿婆一怒之下便砍掉了他的第五个脑袋。

(梵天与辩才天女,曷萨拉王朝哈勒比德寺庙群,约12至13世纪,卡纳塔克邦)

梵天常见的形象有四臂四首,但在浮雕中却只刻画了他的三个脑袋。如同湿婆一样,留胡须的梵天也将头发梳成顶髻,只是发间没有湿婆独特的象征物——月牙和眼镜蛇。他的衣服被认为是黑色的羚羊皮。梵天要么站着,要么坐在莲花座上。梵天的坐骑是一只鹅,象征着智慧。据说鹅很聪明,能够区分牛奶与水。有时,梵天也被刻画为坐在一辆由七只鹅拉着的车上。这些鹅象征着七重世界。

(骑鹅梵天,遮娄其王朝艾霍莱庙宇群,约5至7世纪,卡纳塔克邦)

梵天的法器主要有:水罐、念珠、莲花、祭勺、吠陀等。一切生命来源于水,而梵天拥有创造神的地位,故而一手持水罐,据说里面装的是恒河之水。念珠即时间之珠,一切的存在都受制于时间。祭勺表明梵天执掌祭祀,而吠陀则象征着神圣的知识。有时他有两只手不拿法器,而做施无畏印和与愿印。梵天所持或所坐的莲花象征着创造行为的展开。有文献称他的四个脑袋代表了四吠陀:东边是《梨俱吠陀》,南边是《夜柔吠陀》,西边是《娑摩吠陀》,北边是《阿达婆吠陀》。由于梵天能看到天空的各个方向,因此被认为是全知的,整个世界都在其控制之下,也被认为是护世者(Lokapāla)之主。

(印度街头常见的梵天画像)

(印度电视剧《众神之神》中的梵天形象,白色的胡须表明其作为众神之父的身份)

梵天崇拜也曾传播至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地。

(梵天,印度尼西亚,9世纪)

(梵天,柬埔寨,12世纪)

(梵天,泰国,15世纪)

在汉地,经由佛教的介绍,梵天也为人们所熟知。在佛教的语境下,梵天成为护法神之一,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明代法海寺壁画梵天礼佛图,唯有手中莲花约略可标明其身份)

(日本佛寺中的梵天形象)

本文内容改写自《印度诸神的世界》(【德】施勒伯格著,范晶晶译,中西书局,2016)相关部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