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港珠澳大桥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港珠澳大桥: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港珠澳大桥: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2024-06-18 0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晚上10点半,随着最后一段接口装置在海里完成对接,管内没有水,一滴水也不漏。然而,这个“最终接头”真的在海底被安装得严丝合缝了吗?

5月3日凌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心里依旧不踏实。他在等一个电话。“他们怎么还没给我来电话?”要是以往,林鸣指的是过去33截沉管每次安装完毕之后,贯通测量人员的“报喜电话”早就打过来了。

林鸣等待的“电话”是什么?

按照设计,隧道沉管在海底是否实现完美对接有GPS系统、双人孔投点、管内贯通测量以及水下人工复核等4种测量手段。最后一个手段,也就是最后一道监测,技术人员要步行或坐电瓶车进到隧道内,打开“最终接头”的封门,亲眼检查和校验“最终接头”纵向及水平方向的安装是不是按设计要求没有超过对接误差。但是这个电话没有来。

忽然一个激灵,林鸣抄起了手机。

“怎么?误差有没有?”他把电话打给了具体的检测人员。

开始检测人员还有点不敢说:“有,有一点。”

林鸣问:“多少?误差到底是多少?”

检测人员:“八九厘米……十几厘米。”

八九厘米?十几厘米?到底符不符合设计标准?

5月3日一大早,林鸣带领工作人员来到安装区域。残酷的事实暴露在这些大桥人的眼前:“最终接头”确实出现了意外,而且它和E29管节的横向对接偏差出现的是17厘米。但设计要求允许误差是7厘米。

怎么办?每个人都皱着眉头,但每个人心里想的也都不一样!大多数人认为“没问题”。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副总工程师高纪兵曾经就当时现场的情况接受过央视记者长江的采访。他说:“我也不同意推倒重来,怕麻烦是一个因素,更关键的还在于我们要为此付出极大的风险。”“最终接头”一旦重新断开、提起,不成功后果是什么?推顶系统,也就是“最终接头”最核心的部分,由两侧各27台千斤顶、顶推小梁及临时止水带组成,一旦腔内与外界(海水)的压力不平衡,脱开时就有可能被损坏乃至被完全破坏,那结果可是不堪设想。

但高纪兵说:“后来我们真的推倒重来了,好几次险情真是吓得人手脚冰凉。”

120年的使用寿命怎么承诺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那么,为何大桥要按照120年的使用寿命来设计?这里其实没有太多的玄机。港珠澳大桥是香港首先提出来的,前期的决策者们都同意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那香港、澳门采用的是欧洲标准,是习惯以120年为使用寿命计算的,所以港珠澳大桥就用了120年。

对于影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120年使用寿命所需解决的问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项目部副总经理、设计总负责人刘晓东做了解答:1.科学地调查评估了120年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级别,设计师设计出了足够强壮且经济合理的大桥结构,保证遇到这些级别的灾害时,大桥足够安全;2.大桥结构的一部分设计为可更换、可维护构件,制定大桥120年内的保养制度及标准,对不可更换构件,采用能够保证120年性能的措施,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采用不锈钢钢筋、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措施来应对海水、大气对结构的侵蚀;3.采用创新技术,遵照甚至高于英国采用的成熟的120年的建造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控制;4.对于岛隧工程,采用加强人工岛挡浪墙,加强人工岛护面块体能力,保证16级大台风下人工岛足够强壮,进入人工岛的海水可控,避免隧道被淹,甚至毁坏;5.对于桥梁工程,采用流线型形状减少台风作用,设计足够强壮的截面抵抗台风作用,同时还发明了“减隔振支座”来加大桥梁柔度,减缓大地震时桥梁受力,保证8级地震下的安全。

(来源|读者报 作者|长江 王启广 黄祺 王仲昀)

本文摘自《读者报》2018年12月13日06版。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读者报》。

3.淘宝店铺:

即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凡通过读者报微店订阅2019年全年《读者报》,随机赠送微店所售图书一本,送完即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