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古民居里掘“金银”集体经济发“新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永福崇山村简介和历史 永福:古民居里掘“金银”集体经济发“新枝”

永福:古民居里掘“金银”集体经济发“新枝”

2024-07-08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永福:古民居里掘“金银”集体经济发“新枝”

“以前村里就业机会少,为了养家不得不外出打工,每次看到女儿眼角含泪的样子都让我心如刀割。如今可好了,政府将原本老旧的崇山书院打造成了美丽的研学基地,来研学、旅游的游客多了,我们做点小生意就能赚钱,还能照看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在永福县崇山村研学基地内,村民李传胜笑着说道。

李传胜所在的村庄叫作崇山村,位于永福县罗锦镇的西北部,全村共计2618人。崇山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坐落其中的古民居建筑群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还是清代书画家李熙垣的故里,有着“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美誉,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可由于缺少宣传及周边设施建设不完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及时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养料”和“助飞器”,大多数年轻人仍选择离乡打工,导致村里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盘活村里的宝贵资源,县里下了大功夫,座谈会、外出调研、风险评估等一样没落下,活化利用古民居,兴建研学基地,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村里的生活条件,村民们都非常支持。”看着眼前一盏盏高耸的节能灯,崇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莫红日说道。

据了解,崇山村研学基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为室内教学区、生活区、田园体验区三大部分,设置课程有彩调传习、书法、写生、茶艺、国学、播种、插秧、割稻、打谷、采摘等体验教学,每期可接收学员300人。同时,基地聘请专业管理团队管理运营,预计每年可接待各单位、学校研学10余万人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60万元,并可辐射下村、岭桥、高崇等周边村庄,带动地区经济的大幅提升。

“研学风的兴起,不仅盘活了崇山村的文化资源,还顺势带动了我们村的旅游发展,打造研学旅游一条线,引流部分游客,拉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罗锦镇高崇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孝忠说。

壮大集体经济一直是乡村老大难的问题,乡村企业大都面临着资金薄弱、人才缺乏和抗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永福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道路,树立通过选对一个项目、打造一个平台,带动几个乡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先进理念,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打造利益共同体,既降低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又解决了资金薄弱、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还整合了资源,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极大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把农家小厨、宾馆和旅游观光有机融合起来,以研学基地为抓手,依托县里精心打造的崇山集体经济产业园,发展集农产品种植采摘、休闲旅游度假、精品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链,推动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谈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崇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安钊说。

记者获悉,2018年以来,永福县委、县政府积极整合上级部门专项资金和各方优势资源,通过引进商业投资、群众筹资筹劳(以原居住古民居入股)等方式,打造了永福福寿田园综合体和集体经济产业园,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形成了一轴两链三区的乡村旅游圈,实现了传统产业与现代乡村旅游的高度融合。

崇山村的巨大变化只是永福县集体经济跨越性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永福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围绕“找好一条路子、带好一支队伍、建好一套制度、打好一个基础”的发展思路,选优配强99个行政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注重把懂经营、善管理、有威望、肯奉献的人员选派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带领党员群众谋发展、引项目、筹资金,为全县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记者刘健 通讯员姚锡全 黎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