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的学问「必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锁机建议买吗 买东西的学问「必看」

买东西的学问「必看」

2023-03-22 16: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买东西的学问「必看」

购物:买东西的学问「必看」|怎样利用国人的「认知」割「韭菜」赚「钱」? 生活:加湿器|中央空调|门铃|智能锁|戴森电吹风|制氧机| 厨房:家用菜刀|厨余垃圾|咖啡机|咖啡豆|茶 卫生:电动牙刷|拖地机器人|智能马桶|空气净化器 家电:无线路由器|回音壁|家用制氧机 文具:自动铅笔|订书机|办公室用品 耳机音响:蓝牙降噪耳机|女性耳机|骨传导耳机

怎样利用国人的「认知」割「韭菜」赚「钱」?

俗话说:你不嘎(割),我不嘎,韭菜何时能开花;你不骗,我不骗,冤种何时能相见。

认知: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方法|认识差距|认知提升|天赋|穷人思维|想象力|摆烂|躺平|读书无用论|年轻人消费观

网民有三个层次你知道吗?上等网民:创造内容,知识变现,自媒体中等网民:辨别内容,白票内容,表达观点下等网民:消费内容,表达情绪,快乐韭菜金字塔顶端的网民

负责创造内容,他们构成包括自媒体 UGC(用户创造内容),MCN机构,平台等等。

金字塔中间的网民

通常是受过较高教育,人比较精明,尤其是计算机专业,他们能辨别内容,白票内容,也有知识付费的,他们喜欢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博的其他网民的认可。总之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在某一天他们可能意识到知识变现的重要性,升级到上等网民,做自媒体。

金字塔最底端网民

消费内容,没有独立思维,被媒体左右,被媒体引导,被算法喂养,形成闭环思维,杠精思维。在自己信息茧房里无法自拔。快乐地被收割韭菜。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描写的淋漓尽致。

信息差、认知差、圈层差「信息差」

我们知道赚钱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差,自古以来,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是暴利的赚钱方式,不仅能空手套白狼,而且其玩法都是比较简单的。

所谓信息差就是,我知道一个赚钱东西,而你不知道,那我就可以利用你不知道的情况,去赚你的钱,最常见的就是,我能找到便宜的货源,知道哪款产品在热卖,代理和客户却不知道。例如某活动策划或者某个项目,在大城市火热,小城市的大部分人还不知道,然后我们利用这个信息差,去小城市赚钱。只要我们能找到更多的信息差,就能看到更多赚钱的商机。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时代信息差时效性在缩短,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领域甚至已经没有信息差,一线城市的人跟农村人都接收来自相同平台的信息。手机在手,天下我有!

前段时间我跟18线小城的亲戚聊天(我的思想里他就是一个农村亲戚)不知怎么拐到供应金融领域的话题,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颠覆我的认知,原来我们一线城市在玩的金融,他们都在玩,此前我们从未聊过这些,现在我认为我们的差距只是地理和空间上的差距。

「认知差」

虽然「信息差」在缩小,但是人们的「认知差」却在拉大。

互联网的作用,本来是让井底之蛙打开眼界,认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可实际情况是成千上万的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相互认识、互相认同、互相肯定,并经过长期交流后达成共识,认为世界只有井口这么大。

下面我就举几个认知差的例子:

很多人认为味精不能吃,但他不知道什么是「谷氨酸钠」,事实上他每天都在吃,“鸡精”就是一个很好的利用人们认知差赚钱的产品。少吃盐,人们被各种媒体洗脑要少吃盐,我的家人也是如此,每次住院检查离子四项时都是低钠,医院给我吊盐水。吃多少盐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如何合理摄入恐怕要向服药一样,通过体重计算。北方吃咸菜可以少盐,南方却不行,南方天气热出汗多代谢快,需要补充盐分。所以你回看到南方人奇葩吃水果,蘸着盐吃,你可以试试芒果蘸酱油。对医学的认知,尤其对中医的认知;对健康的认知。对音乐的认知,人们认为学音乐就是学乐器;对合成器的认知,人们听到的乐器是是演奏出来的,就是就让孩子去学乐器。人们认为WI-FI路由器天线越多信号越好。认为汽车手动档更有驾驶乐趣。木瓜可以丰胸「圈层差」

丰田有一款面包车叫「埃尔法」,原价80万,提车需要加价30万,该车仍然供不应求,一车难提。国内成评人和吃瓜群众劝说老板们不要购买这辆车,这车在日本仅值20万人民币,买这车是人傻钱多,智商税,急得国内车评人和吃瓜群如太监,真应了那句话,皇帝“买车的”不急,太监急。

为什么全网都在劝富人别买埃尔法都无效?这就是「圈层差」你们的话语富人们听不到,信息流通也是分圈层和渠道的,这些信息是不交叉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在主动猎奇消息,而是被动等待精准的消息推送。

另一个例子是「特斯拉」全网都在喷特斯拉刹车失灵,可是特斯拉销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说明了喷特斯拉群体和买特斯拉的群体是两个没有信息交集的圈层,买的人听不到,喷的人只会喷给爱听的人。

虽然你跟富人都用相同的短视频app,可是你们不在一个圈层,基于你的喜好,智能的推荐算法很快就会识别出你所在的圈层,然后信息加以区分的分别推送给你和富人圈层,你们收到不同内容。随着使用App的时间越长,信息越精准,之后便会出现信息孤岛,阶层的鸿沟越来越深。

消费理念的变迁功能消费 -> 品牌消费 -> 体验消费 -> 参与消费

最早我们的消费是“功能消费”,买东西我们只注重功能,能用,解决问题。例如建国后到80年代,我们不追求美观,只要产品功能满足能用即可。

进入90年代,品牌开始出现,功能不再是第一选择,消费者会看品牌,开始出现“品牌忠诚度”一词。此时国内产品还没有品牌意识,还是功能消费思维,一时间国内企业出现经营问题,纷纷被外国企业收购。在外国品牌面前,国内产品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除此之外产品质量堪忧。

体验式消费也叫O2O,是被苹果带火的一种模式。在此之前,贵重的产品是放在柜台中的,你要了解产品,售货员会给你介绍,在售货员确认你会购买,才会拿出来给你看。这种销售过程如今只有首饰珠宝行业还在沿用。虽然大型卖场已经开始转变,将产品摆放在开放式的展柜上,让消费者可以近距离接触,把玩。但是会有销售人员像盯小偷一样盯着消费者,销售人员还会尾随消费者的屁股后面,像蚊子一样用话术轰炸你,急于促成一笔交易。

苹果体验店的销售人员站在一边,不会妨碍用户体验产品,只有用户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才会开口。想在那里玩多久就玩多久,用户把玩时间越长,越能了解该产品,对品牌的印象越是深刻。当用户放下苹果的产品,走出体验店,去旁边看竞品的时候,竞品拿在手上,看到的只有差距,品牌的落差。

参与式消费,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客制化”。如今的用户与20几年前完全不同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没有了信息差。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可以说,用户准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用户对产品的了解早就超过了销售人员对产品的理解。他们开始期望厂商做出改变,想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等等环节。未来的产品将不再是统一的市场调研,统一的外观,卖给所有用户。而是会对用户细分,精确地设计制造出符合精准细分领域的产品。并且允许用户定制产品。

横向评测是给谁看的?

你买东西会看评测吗?我之前买东西也会看评测,后来随着对评测这个领域的了解后,就不再看评测了。

真正客观评测的少之又少,不超过 10%,更多是自媒体营销,充值评测,还有一些键盘侠过嘴瘾。

有一次,几个同事在谈论汽车,夸夸其谈。我说:你们两个在讨论苍井空和波多野结衣谁床上功夫最厉害,你们俩谁都没有跟苍井空和波多野结衣发生过性关系。这两位都没有车,这就是键盘侠。

即使是客观评测,评测的观点只能代表评测者的感受。你跟实际体验还是有很大差别,没有任何一个评测能做到一点不漏,把所有细节都讲的清清楚楚。

还有很多充值的评测,厂家给了钱,替厂家说话,贬低竞品,有意识引导等等……

很多评测中会突出很多买点,实际上这些买点都是噱头,例如汽车的评测,某品牌突出换挡拨片,自动启停这些功能为买点。我驾龄10年,换档拨片只在购车的前三个月用过几次,此后9年中没有再使用过。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横向评测是给产品经理看的,给有辨识能力的人看的,普通大众还是别看了。产品经理通过观看大量的横向评测,可以发现自己的产品不足,或者发现竞品的优势。

什么是性价比?

我们常常听到“性价比高”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性价比?真的存在性价比吗?

不要让性价比占据你的生活和你的时间!!!

性价比的定义是什么?

性价比是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比,是反映物品的可买程度的一种量化的计量方式。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公式:性价比=性能/价格。通常不会在同一性能基础上比较或比较的机会较少。性价比应该建立在你对产品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先满足性能要求,再谈价格是否合适,由于性价比是一个比例关系,它存在其适用范围和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

性价比是谁提出来的?

你认为性价比这个词是消费者提出来的还是商家提出来的?

我们常常听到消费者谈论什么产品性价比高,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是他们对比产品的参数得出的吗?这些公开的参数只能反映表面问题。我想对于普通消费者产品的价格和品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成交。虽然有些消费者非常专业,回去做足功课,但毕竟是少数。

性价比是厂商刻意营造出来的,你知道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在厂商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首先就会做市场调研,确定产品的细分市场,用户群,价格。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款产品就打上了标签。卖到哪里,卖给谁,卖多少钱等等。产品的研发,零配件的采购,营销的成本控制等等均服务于产品的定位和价格,超出这个定价就会亏本。产品设计人员还会仔细分析竞品对手的产品,别人有的功能,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不能加入太多,否则会亏本。最终打造出来一个跟竞品差不多的产品,同时成本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如果像田忌赛马那样用上等马跟竞品的中等马死磕,市场人员脑子进水了。

是消费者更懂产品还是厂家更懂产品?

总有一些消费者认为他们更懂产品,真的是这样吗?有可能,例如互联网从业者产品经理,具备产品思维,他同时也是普通消费者。但是对于绝大多数99%的消费者是没有受过产品思维训练的。

是厂商为消费者准备了适合他们的产品,还是精明的消费者从市场上选择了适合他们的产品?或者换种说法,是小米为屌丝设计产品,还是屌丝选择了小米这个品牌?

为什么消费者喜欢性价比的东西?

因为你没钱,你认为更懂产品,并且可以在不必要的地方少花冤枉钱。

让我想想,不对啊,性价比一词是厂家提出来的。

厂商想卖给你的产品,你是个穷屌丝,没有钱卖,好吧,你有多少钱,那就打造一款你能买得起的产品,把你钱包掏空,生造出来一个词“性价比”。

想方设法照顾你的自尊心(穷人),你买便宜货不是因为你穷,你买不起,而是因为你比别人更懂产品,做了正确的选择,厂商真的用心良苦。

为什么配置相同的产品价格比竞品低?

有两种可能:

产品进入了迭代期,学过市场营销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衰退期的产品供应链做的好,各个环节节省出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田忌赛马》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正常再售的产品,产品没有进入在市场衰退期,各厂商同级别的产品,功能差距微乎其微,更多是突出一些噱头来吸引消费者,这些噱头可有可无。田忌赛马的故事是很少会在商圈出现,正常的情况下,没有那个厂商会用高端产品跟竞品中端产品竞争。

当产品进入衰退期,新产品上市,家一般都会清仓处理,这时才会出现高端产品(上等马)去跟友商的中端产品(中等马)竞争的情况。

国产产品性价比高

国产产品相比进口或合资产品,满足功能的情况下,价格相对合资品牌低很多。

接受性价比高的同时,你还要接受,服务差,质量差,投诉难等等问题。

我家里购买的“X的”厨房电器,使用不到三年,相继都出现问题,我对品质要求比较高,最后全部换掉。“X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也是如此。最终我总结,大件,固定安装无法移动的最好买进口,例如中央空调,没法更换。双门冰箱,坏了你都没法扔,还要请人过来搬。

做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开发成本是极高的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丰田卡罗拉跟兰博基尼的开发成本哪个高?答案是卡罗拉。

不要让性价比占据你的生活

我还是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不存在性价比。所谓的性价比是泽是“功能消费”,去除了品牌,体验和参与。或者是即将停产的产品。接受性价比,无形中,你同时要接受它的缺点,质量,服务,心理预期,时间成本。如果是即将停产的产品,你比别人晚享受了三年。

人傻钱多

人傻钱多是你购买了不属于你消费层次的产品。

穷人要的是功能消费,追求性价比,满足功能需求,日常使用。富人要的是体验式消费,更多是品牌,个性和服务。

穷人买了不属于自己消费层次的产品,就会发现性价比低,可替代性高。还会嘲笑富人,人傻钱多,交智商税。

对于富人来说,他的「时间」比他的「金钱」更值钱,富人选择产品,不会去看横向评测,也不会去比较,这些过程太消耗他的时间。所以他只会选择一线品牌,配置最高的那款,以节省自己的时间成本,一两万块钱都是小钱,他的时间能创造更多的¥,他们更珍惜时间。

穷人花时间去省钱,富人花钱省时间。

试错成本

选择低端产品,廉价商品,性价比高的产品,你会面临一个问题:试错成本。

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产生的成本即是试错成本。

试错成本包括的面很广。社会改革有试错成本,企业发展有试错成本,产品试制有试错成本,创业历程有试错成本,企业用人试错成本。人生探索有试错成本,参加工作有试错成本,谈恋爱有试错成本。

总之,有不确定因素的地方,就有试错成本。

买错了东西,买的东西质量不好,产品本身存在缺陷,售后服务不好等等都是试错成本。

经验陷阱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使用经验和心得分享,这是我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两年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我将这篇文章发送到朋友圈中,在群里推荐朋友们安装这个厨房电器。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东西会堵塞下水道,例如他们认为中餐中油脂比较多容易粘附在下水管壁上,最终导致下水道堵塞,经验来自吸油烟机。持这种经验的人至少有5人。还有人认为残渣会堵塞下水道水管,持这种看法的人也不下3-5位。还有人说外国都禁用了这个厨房电器,中国很多城市也不允许安装。大家都纷纷发表各自意见,还建议其他人不要购买和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竟然很多人认同他们的观点。还好我遇到了另一位安装了厨余垃圾处理器的人,但是在我们两人都劝说下,还是没有占到上风,最终我们决定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我再举一个例子,关于买车。

排除没钱和面子,我向朋友推荐买车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不买车,买车停车不方便,开车累,上路就堵车。你你看现在公交地铁多方便,还有网约车,去个菜市场能开车吗? 我认识的人中确实有些每天打网约车上下班的。

我年轻时,没车之前也曾经持这种类似结论。当我有汽车后,发现汽车的种种优势,之前的观点很幼稚。问问你身边的车主还会不会持有那种观点。

首先你没有车,你就根本想象不出来汽车的优势,有车和没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以过往经验,推理判断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因为没车,看到的只能是用车的烦恼。从没有使用过「厨余垃圾处理器」,通过经验推理,确敢断定他一定会堵塞下水道,结论是不能使用这个厨房电器。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产品经理想不到吗?售后不会向厂家反馈吗?厂家的研发解决不了吗?

鼻祖情节

中国人有一种特有的情节,就是后人无法超越鼻祖。中国人很崇拜曾经的辉煌,并且相信,曾经辉煌,将来辉煌,永远辉煌。我们始终沉浸在四大发明里面无法自拔,总是感叹老祖有多厉害。这种情节害了中国3000年,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才发现老祖的东西不管用了。可是最近几年这种情节又有爆发之势。

你是否有这种情节,XXX公司有300年的历史,他的产品一定好,进口的就是比国产好。

金庸对此理解最深,他的小说中《九阴真经》《葵花宝典》是世上至尚武学,后人无人能超越他。即使《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九阳神功》《六脉神剑》都是第二梯队的。

在汽车届,BBA是第一梯队,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 第二梯队。第二梯队永远无法超越第一梯队。中国人还相信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即使是BBA也无法超越。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驱是宇宙中最牛的四驱系统,任何车企无法超越。

例如你问任何一个中国人什么车最安全,都会告诉你沃尔沃。什么车四驱最厉害,奥迪。。。。他们对日本车的性能,可靠性,先进性视而不见,拒绝承认日本车的地位。沃尔沃2020年质量投诉榜第一名,碾压所有国产车。

在相机领域,哈苏,蔡司,莱卡是第一梯队,莱卡/蔡司是最好的相机,佳能/尼康/索尼 是第二梯对,他们无视佳能,索尼和尼康。从来不去思考,莱卡给松下当小弟,蔡司给索尼当小弟,两家公司都曾经给其他公司磨过玻璃片。电影机领域,中国人只认,Red,ARRI, 对于索尼的地位无视,索尼是拍婚礼。

瑞士钟表世界第一,西铁城/精工/卡西欧是廉价手表。

你问中国人什么手表最好,他们会说百达翡丽,劳力士...... 他们拒绝承认日本表的走时精准,卡西欧是儿童表。在抖音上修表的视频全是瑞士表。

还有音响领域,索尼,雅马哈,先锋,是三流产品。德国,丹麦最好。

我同事看到我买了SONY降噪耳机,就说:“你怎么不买BOSE啊”?在他的认知里BOSE是降噪耳机的发明者,没人任何企业能超越BOSE的降噪技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百思不解。是认知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是偏见?

哈苏曾经辉煌过,但是时过境迁,当日本相机开始电子化的时候,欧洲的相机企业就与日本不再一个梯队和平台上了。死掉了无数相机公司,活下来的公司通常是有其他业务,例如莱卡生产全站仪(一种光学测量仪器,用在建筑领域)即企业完成了产业转型,不重度依赖相机产品。

回到问题,最近几年,很多外国企业,放下姿态,找到中国企业寻求合作。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你会看到最近几年,“哈曼卡顿”很着急,跟很多国内企业合作连连合作,给电视做喇叭,给手机做喇叭,给回音壁做喇叭,给汽车做喇叭,投影仪做喇叭等等...... 各种领域稀数必争,这种情况不是企业遇到财务危机,就是业绩压力,很多领域大厂都不屑做的领域,开始赚辛苦钱,代工和零件供货。这只是我的看法,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国内企业具备了国际竞争里,导致一线大厂,放下态度,寻求合作。说真的,确实最近几年确实国内企业越来越强大,很多外企开始暧昧起来,例如非常小众的「帝瓦雷」,找到华为合作开发了一款音响,跟华为合作他们很开心。苹果,索尼,都不鸟它,之前苹果还跟曼哈卡顿合作水晶音箱,现在苹果一脚踹飞哈曼卡顿,自己开发HomePod。

在相机领域也一样,例如莱卡之前抱松下大腿,给送下磨玻璃片,最近几年转投华为,蔡司抱索尼大腿,跟索尼合作开发镜头,索尼收购美能达之后,不再重度依赖蔡司,所以最近几年蔡司也在国内找合作。

说白了,哈苏跟莱卡/蔡司没有什么不同,哈苏公司产品单一,生存很难,只能靠中画幅细分市场,养活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国人会认为,佳能,尼康,索尼做不出中画幅,不具备中画幅的技术。日本任何一个相机企业都能生产中画幅,你们对富士中画幅相机就是视而不见。

之所以佳能,索尼,尼康不生产中画幅,是他们看不上这块市场创造的利润。而且他们的全画幅产品的素质正在接近目前中画幅的素质。如果他们想吃这块蛋糕,不用半年产品就能上市。

哈苏这种企业,只能选择美国,日本企业合作,苹果不理他,日本松下,富士,奥林巴斯有自己的技术,佳能,索尼,尼康没有合作空间。不找中国找谁呢?

最后你们知道哈苏的CMOS是从那家公司采购的吗?哈苏并没有生产CMOS的技术,他是从索尼采购CMOS。索尼有中画幅CMOS,为什么不出中画幅相机呢?你品,你品,你细品......

去外国收购一个18线小品牌,拿到国内包装一下,或者去外国注册个洋气的品牌,出口转内销,中国人很认这套。你不割他们的韭菜,对不起上帝。所以大疆瞄上了破产边缘的哈苏,收购情况如何,我没有跟进,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找新闻。

让你们看看森海塞尔的遭遇,森海塞尔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明白为什么哈苏找一加手机合作,莱卡与 vivo,华为 合作,哈曼卡顿找TCL合作......了吗?

认知是随着消费层次提高而提高的

认知的提升并不是一个维度可以解决的,教育解决不了,读书也解决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今天我就谈谈其中的一个提升认知的维度,认知是随着消费层次的提高而提高的。

我在知乎上常常看到有人问类似问题:“为什么有人会在6车道的马路中间不紧不慢的骑电动车?”。骑车人没有安全意识吗?还是他故意的?

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安全教育这块一直没有停止过,校园里老师反复强调,例如过马路走斑马线,看交通信号灯,为什么长大了就没有安全意识了,这是什么原因?

经过我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那些骑车人没车,没开过车,也不知道在驾驶位的视角。在他们的认知里是没有刹车制动距离,盲区,雨天能见度低,视线模糊等概念的,也不认为气车会出现机械故障、例如刹车失灵,爆胎等等,一无所知,无知无畏。他们认为汽车可以随时停下来,不会考虑意外,非司机能把控的因素,孩子一般的任性(巨婴思维),你不敢撞我。

我们教育孩子,开水别摸会烫人。可是孩子还是会好奇的去摸,直到他被烫后,再也不会尝试。巨婴也面临这个问题,在不出现交通事故前,他们是不会改正自己的行为的。

人的认知是随着消费层次而提高,等他们买车了,认知自然提高,开上车就知道有多危险了。如果他这辈子不开车,认知是不会变的。

同穷人说富人人傻钱多,因为他没有消费过奢饰品,无从知道那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状态。穷人会不断暗示自己,说服自己,富人人傻,穷人才聪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穷人在自己的闭环思维中无法自拔,无法实现升维思考,认知就不会提高。

情境:行人看到路边车

加工用的信念:“违停车辆”

想法感受:所有车主都不遵守交通规则

情绪:愤怒。

行动:成为键盘侠,怒砸车辆,殴打车主。

思维闭环就此产生,所有车主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不礼让行人,到处违停,反复佐证,暗示自己,说服自己。解开思维闭环,只能消费升级,否则就陷在自己的闭环世界中,无法自拔。

我们最应该在哪些东西上舍得花钱?

使用频率高且不容易更换,长期使用的产品。比如汽车,电脑,家里的厨房电器(厨余垃圾处理器,热水器、净水机、冰箱,洗碗机),卫浴五金、门窗和纱窗,及大件电器中央空调,洗衣机和电视机。

长期使用可辅助改善健康的产品。比如带冲洗加热功能的智能马桶,好一些的电动牙刷,乳胶床垫是休息的基本保证,客厅的沙发,卧室的床,运动健身器材。

充实自我改善心情的业余爱好。比如相机,自行车,渔具,摩托车,乐器,无线电设备,书画用品,运动鞋健身器材,AV家庭影院。

提高生产力工具,苹果电脑,iPhone手机,iPad Pro,彩色激光打印机,麦克风,声卡。

保险理财,理财是财务自由必经之路,买一份保险了,包括意外险,重大疾病险,住院险,出行险等等。

总之,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大家花钱买时间,不要花时间省钱。

从「性价比」到「投资回报比」

我们的关注店应该从性价比转向投资回报比,消费商品也是将投资回报比的。例如我们购买了汽车,它为我们带来什么?无疑出行便利了,生活品质提高了。

如果购买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并没有为我们带来什么,那么尽快断舍离。

还是举一个汽车的例子,我们要不要购买SUV呢?我们都有一个梦想,开着SUV去西藏,细想想,你一年去几次,这样的使用频率,是否租一辆更划算呢?所以购买SUV不符合投资回报比。

户外:深圳户外运动简史|徒步旅行|防晒攻略|户外衣物|保温水壶|便携蓝牙音箱

露营:露营营地|帐篷|天幕|野炊装备|防潮垫|烧烤炉|烧烤食材|精致露营|露营气氛

骑行:谈谈自行车运动|折叠自行车|旅行自行车|自行车锁踏|骑行装备

自驾:自驾游都需要采购什么|青海甘肃环线|对讲机|GPS

装备:蓝牙耳机|运动手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