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病再认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抗pl-7抗体呈阳性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病再认识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病再认识

2023-05-21 0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起病时临床表现可不完全,可能仅表现为 “三联征”(肌炎,关节炎,间质性肺病)中某一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呈现典型“三联征”。因此,对于仅表现为一种临床特征,但临床怀疑为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患者,使用Connors标准初筛更有可能获得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诊断,有利早期诊断。而Solomon标准作为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的高危患者的验证性标准。

虽然Connors和Solomon提出的诊断标准均要求存在抗合成酶抗体阳性,但不存在抗体并不能排除诊断,因为自身抗体水平会根据疾病活动和治疗而波动。

针对现有20种tRNA合成酶,目前仅发现了11种自身抗体,因此不应因缺乏自身抗体排除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结果也有影响。免疫沉淀法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ELISA法可以检测低滴度抗Jo-1抗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另外,有研究发现对因抗Jo-1抗体阴性而被诊断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一步筛查肌炎抗体谱,发现抗PL-7、抗PL-12或抗EJ存在较高比例,最终被诊断为非抗Jo-1阳性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临床表现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六个标志性症状:发烧、肌炎、间质性肺病、炎性多关节炎、雷诺现象和“技工手(指尖和手指边缘皮肤增厚)”(如图1)。

虽然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但也因特定抗体呈现异质性。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或以多种组合出现,致使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确诊具有挑战性,从而导致误诊和治疗延迟。

大多数(77.2%)患者在发病时有孤立的肺、肌肉或关节受累。间质性肺病可能先于(10%~30%)、同时发生(53%~70%)或伴随(6%~20%)肌炎的发生和发展。

图1.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间质性肺病典型表现

A.技工手(手部皮肤角化过度);B.雷诺现象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与所表达的抗合成酶抗体密切相关。抗Jo-1抗体具有更广泛的表型,与更严重的肌炎相关。抗PL-7、抗PL-12、抗Ks和抗-OJ唯一表现是间质性肺病,抗PL-7/PL-12与严重间质性肺病相关。

大多数抗Jo-1阳性患者会发生间质性肺病,而间质性肺病可通过免疫抑制治疗稳定下来。与抗Jo-1阳性患者相比,非Jo-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抗Jo-1阳性患者的5年和10年未调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0%,非Jo-1阳性患者分别为75%和47%,其原因可能与非Jo-1抗合成酶抗体的患者诊断延迟有关。另有研究显示,抗PL-12抗体可能对预后有利。

HRCT

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是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间质性肺病金标准胸部成像方式。

HRCT检查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补充临床病史和包括肺功能在内的其他诊断措施,并可以提高对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咳嗽临床症状患者检测间质性肺病的敏感性。

HRCT还可以协助确定预后、监测治疗效果和检监测疾病进展。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中最常见放射学模式是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机化性肺炎(OP)或NSIP-OP混合,占比分别为55.6%、21%和24%(典型表现如图2)。

NSIP特点是广泛的磨玻璃影、微结节、散在蜂窝样囊肿、显著马赛克灌注征和气体潴留以及实变。NSIP的HRCT特征与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周围实变区相结合,类似于OP,在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中相对常见。这些异常仅限于肺底部,基本上包裹或呈“煎饼样”覆盖横膈。

OP特点是斑片状、外周性、胸膜下和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可能迁移。

NSIP-OP混合特征是基底纤维化异常,表现为叠加OP。

由于NSIP和OP通常与活动性炎症相关,在治疗开始后,90%以上的患者这些实变减少或消失。然而,与弥漫性肺泡病变或间质性肺炎相比,孤立性OP患者的预后更好。

也可以看到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其特征是蜂窝状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疾病进展通常表现为蜂窝状并伴有相关纤维化。磨玻璃样改变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可能会随着治疗而改善或保持不变。

图2.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最常见放射学改变

(A,B)40岁的女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皮疹、关节痛、干燥症症状和具有抗EJ抗体的雷诺现象。通过肺基底轴向重建(A)和冠状重建(B)的HRCT图像显示与局灶肺体积缩小相关的基底磨玻璃样改变(黑色箭头)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白色箭头),特征与NSIP一致。异常仅限于肺底部的极端,包裹或呈“煎饼样”覆盖横膈。

(C-F)50岁的男子:咳嗽,抗Jo-1抗体阳性。泼尼松和MMF治疗后显著改善。轴位(C-E)和冠状位(F)HRCT重建图像显示前上部肺叶和双肺基底部纤维化,表现为胸膜下和基底蜂窝状囊肿形成(黑色直箭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白色直箭头)、轻度磨玻璃影(黑色弯曲箭头)和不规则网状结构(白色弯曲箭头)。除了下叶蜂窝状结构(常见于UIP)之外,前上叶蜂窝状结构是CTD相关间质性肺病不太常见的迹象,而与典型的NSIP模式相关。

组织病理学特征

肺活检,包括经支气管活检、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活检(VATS)和手术开放肺活检(SLB)很少用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患者。 原因有: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诊断主要依赖于体格检查、血清学和胸部HRCT;病情严重者往往不能进行肺活检;组织标本量不足;病理结果非特异性。

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临床医生应定期筛查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如果怀疑,应临时检查自身抗体,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取样。

肺活检适用于尚未考虑到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可能性的患者,或者认为存在竞争性替代诊断(例如感染)的患者。典型表现如图3。

图3. 70岁女性:抗Jo-1抗体阳性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经支气管活检

(A)胸部CT示双肺外周和下叶实变和磨玻璃影,呈OP/NSIP混合;(B)经支气管活检显示组织性肺炎;(C)成纤维细胞栓(Masson小体);(D)弥漫性慢性间质炎症。病理提示OP和NSIP混合。

评估

症状评估: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间质性肺病通常表现为突然或逐渐发作的劳力性呼吸困难和难以控制的干咳,其他临床症状包括胸痛、运动不耐受、休息时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吸衰竭。

肺功能测试(PFT):呈现一氧化碳弥散功能降低的典型限制模式,随病情严重程度总肺活量出现变化。连续PFT也可用于疾病监测,尤其常规用于跟踪用力肺活量(FVC)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与肺实质异常不成比例的FVC减少可能提示肌炎患者伴有肌肉/膈肌无力。

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中,CK和LDH往往较低,甚至有研究发现可几乎没有肌肉受累。

血清生物标志物:诊断和监测间质性肺病的疾病活动。 ①涎液化糖链抗原(KL-6):一种黏蛋白样糖蛋白,其在再生II型上皮细胞中的过度表达,与肺纤维化相关;②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SP-D水平与间质性肺病的活动和严重程度相关;③CXCL10、MMP-7和IL-12检测组合:有助于区分抗Jo-1抗体相关间质性肺病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目前尚未推荐作为常规临床检测。

肺动脉高压评估:抗Jo-1抗体阳性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可在体外激活内皮细胞,因此需要重视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中肺动脉高压管理。肺动脉高压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生存率显著相关,合并肺动脉高压时,3年生存率为58%。

不明原因或严重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应注意肺动脉高压筛查,作者建议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间质性肺病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肺动脉高压时阈值应降低。

治疗

目前没有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间质性肺病治疗的标准化方法,免疫抑制的选择通常遵循针对炎症性肌病所致间质性肺病所采用的治疗策略(如图3)。 推荐建议基于类似情况的临床经验,治疗方案基于临床症状、肺功能/HRCT量化评估和疾病严重程度(如图4)。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石,发挥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的作用。起始剂量泼尼松1 mg ·kg -1 ·d-1 ,注意监测肺和肌炎症状的改善情况。急性呼吸衰竭和肺功能快速下降者,可能需要更高剂量甲强龙(约7.5 mg/kg,持续3天)。通常经过6~8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少到维持剂量。

每3~6个月监测一次肺功能,每年一次胸部HRCT。如果治疗期间症状复发,糖皮质激素剂量增加到先前的有效剂量。

通常不推荐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累积用量和不良反应,而且复发率较低。

根据适应症和并发症,选择恰当免疫抑制剂以对抗异常的致病性自身免疫,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器官损伤、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瘤和皮肤癌)风险。

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

较低剂量开始,几周内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剂量。

环磷酰胺

通常用于严重的间质性肺病病例。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的应用越来越多。该药对难治性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有治疗价值,通常被作为“挽救性治疗”,也适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和/或进展性间质性肺病病例。

他克莫司和环孢素

与环孢素相比,他克莫司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但由于全身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他克莫司经常被用作三线药物。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有助于减少激素剂量,对稳定肺功能,增加间质性肺病患者的平均FVC和DLCO有帮助。

血浆置换

用于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肺病和难治性间质性肺病,对改善肌炎和呼吸状态以及降低抗体指数方面有利。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增加机会性感染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医生的用药经验和总体护理目标,预防性使用SMZ-Co、氨苯砜或喷他脒。

肺移植

经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的晚期间质性肺病临床状态仍逐渐下降者。

胃食管反流病(GERD)

已知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注意评估患者的反流和吞咽困难症状。任何提示反流或吞咽困难的症状都需要进一步行钡餐造影、24小时pH值探头与食管测压、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胃排空等检查。抑酸治疗可以降低误吸所致肺损伤风险。

肺动脉高压、恶性肿瘤筛查。

吸氧,肺康复训练。

图3.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间质性肺病的治疗

翻译自原文(文章缺少甲氨蝶呤应用讨论)

图4.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间质性肺病治疗策略

声明:本文基于文献回顾性分析,证据不够强。

来源:蜜蜂大夫风湿科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