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北方皇家园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承德避暑山庄有什么景点好玩儿 天朝北方皇家园林

天朝北方皇家园林

2024-04-29 1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朝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去年与大家分享过苏州的园林,今天详细讲讲北方皇家园林。 大家都会认为皇上是住在紫禁城里,没毛病。但是满族最早起家的地方在沈阳,由于北京夏季气候闷热,于是这帮人就不适应了, 所以要找个清凉避暑的地方,于是在北京西郊,就成了皇家避暑胜地,所谓三山五园,当然最有名的是清漪园和圆明园,后来圆明园就没有后来了,而颐和园就是后来的清漪园。光绪爸爸为了让老佛爷颐养天年,把大权交给光绪,所以重建颐和园,这里面政治色彩还是相当浓厚的。老佛爷的确也爱上这个院子了,直到戊戌变法…… 至于避暑山庄,那就是康熙、乾隆的夏宫(雍正的夏宫是圆明园),每年秋天皇帝会在木兰牧场狩猎,为了保证沿途的吃住,所以建了一串行宫,其中著名的就是热河行宫,这些东西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百度。 北方的皇家园林与南方的私家园林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如果说私家园林的造林观念是三分水二分树一分屋,那么北方的皇家园林就是四分山三分水二分树一分屋。在说拙政园时提过,拙政园借用了附近的大报恩寺塔,而皇家园林将借景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他是群山环抱的,所以把周围的群山直接借入。瞬间将视角拉伸出数公里远。 按照两个园林修建时间的前后顺序,所以先讨论一下避暑山庄

整个园区由四部分组成 宫殿区、湖区、平原区、山区,个人觉得最好也按照这个顺序游览。

宫殿区的主殿,类似于现在会客厅。 驴友们注意了吗,这个大殿的地面不是传统的“金砖”,而是“大理石”。 而且也没有任何的彩绘装饰,用现在的专业术语叫“原木色”。属于北欧风、日系风格。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禅。

整个宫殿区,庭院与建筑的面积比例、尺度控制的特别得当,在加上“原木色”,可以使人心情一下放松。 通过宫殿区,就会进入湖区,个人觉得整个山庄有两个必打卡的景点一个是漱芳斋,一个是水中榭

有些逆光,但是,记住湖区一点要越早进入越好,因为游客不会太多,湖面还是风平浪静。如果到了中午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来波儿清晨的照片

整个湖区可以是说天朝造园艺术的巅峰。首先,避暑山庄完成参照江南园林的布局,将建筑物零散分散的园区各个景点中。其次,就是“一池三山”这个传统的园林规划风格,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这三个岛屿代表三山,岛与岛相连。堤与岛组成“如意、灵芝”的形状,将传统的“一池三山”升级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一池三山周围还有其他的湖、岛环绕,组成整个湖区。最重要是尺度适中,它比颐和园要小,比拙政园要大。站在岸边看小岛与站在岛上看岸边形成对景。有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意境。

漱芳斋,还珠格格的取景地。原来它的真名叫烟雨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烟雨楼的原型是在嘉兴,乾隆下江南借景抒情,于是在避暑山庄照此又建了一个。 湖区的后面是平原区

这个没什么好说了,路过打卡吧。 在最上部有一座寺庙,有时间可以打卡

转回出口可以去山区,建议做代步车。因为如果步行要3个多小时,主要也没有什么景点,所以不要浪费时间。

它有三个停靠点,可以俯视承德、小布达拉宫,也可以看不远处的棒槌山。       避暑山庄完。       颐和园是一个天朝很特殊的园林,所以着重介绍一下。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毁于1860年。敲黑板,英法联军不是仅烧了圆明园,他们是把整个大清西郊的三山五园全烧了,切记。       清漪园的建造又要提到乾隆了,这次乾隆不是仿造烟雨楼,而是在做了天朝历史上最大的抄袭,仿造西湖。       从历史上说大兴土木的确劳民伤财。乾隆在一系列建院子大手笔后,也说过再也不建园子了,但是乾隆就是乾隆,这都不叫事儿。首先以修建水库为名,在西郊人工开凿湖泊,以便改善京城的水利,然后一步一步的挖池子,种树,盖房子,园子就一步一步建起来。       纵观当时的天朝,由于西洋与天朝的贸易逆差,在加上百姓安居乐业,天朝的国库白银已经是堆积如山,乾隆如此的大兴土木,用现在的说话,也是拉动内需。       天朝自古就是服兵役和徭役制度,徭役制度随着社会发展慢慢的减轻,至于何时取消的,我不是学历史的,不太清楚。但是在清朝时已经没有了。       宋代有部中国最早的建筑书籍“营造法式”,里面就有预算定额,比如什么工一天是多少钱。       到了乾隆时候,应该说是中国建筑业的改革,他实行承包制,包工头承包工程。所以清漪园有好几个中国之最,最早的拉动内需,最早的承包制……。       到了光绪年间,打算重建西郊园林,由于颐和园的费用太大,所以先重建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在清末,已经开始渗透西洋文化,西洋的建筑、园林也包括在其中。现在请老铁们回想一下,天朝园林中建筑物的布局,它不是集中式的,而是零星分散到各个景点。而西洋的就不同,建筑物集中布局,而且居正中,它虽然占地不大,但是完全夺走了人们的视线,人们无论站在什么位置都可以看见建筑物主体。颐和园从总体的布局上虽然还是传统的一池三山,但是在建筑物的布局上就完成参照西洋,佛香阁就是三D雕像体,人们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可以看见它。

而且它还可以总揽全景

再说一下颐和园的一池三山,首先它就是抄袭西湖,西堤就是西湖的苏堤,还有一个堤(名字忘了)就是西湖的白堤。这样将一个池子分成三个池子,每一个池子都有一个小岛。这里有一个颐和园必打卡的地方——十七孔桥。

再说一个颐和园的特色,就是在乐寿堂前面,有一扇墙,这个是江南的图画窗的升级版,叫什锦灯窗。个人觉得他的作用和图画窗不太一样,它不是漏景,而是到了夜晚等灯亮起,成为正真成为一面墙的图画。

石舫,从外形就能看出中西合璧了。

舫是江南园林标志性的建筑,而石头是西洋建筑的主要材料。(荀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老佛爷用石头做舟,看看水能不能把它翻动,完全是野史听个乐。) 个人觉得颐和园最大亮点就是——长廊

说起天朝建筑,从宋朝起开始有了彩妆(太原的晋祠圣母殿),秦汉、隋唐都是素颜。到了明清,彩画已经成了天朝建筑的标志。彩绘分三种: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氏彩画。和玺彩画的等级最高,仅限于皇家宫殿、祭坛、庙宇;璇子彩画一般就是大臣们,或者是有钱人用。苏氏彩画起源于江南(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将人物故事当做主要内容。从颐和园长廊全部采用苏氏彩画,降低了建筑的庄重感,使建筑与景色更好的融合。 而且这个长廊,不同于苏州园林长廊那种曲折,它基本上是笔直的,但是两侧额枋的苏式彩画,削弱了单调性。 从建筑布局上说,苏州园林的长廊是在园林的四周。而颐和园长廊是在主体建筑群与湖区之间,从非专业的角度分析,长廊在水面与建筑之间,无论是通透性还是平衡高差,很好的起到了空间过渡的作用。 颐和园另一个核心就是白堤

白堤与西湖的苏堤相比多了一些西洋化,天朝的园林讲究的是自然,然而颐和园的白堤多了一些西洋式的工整,而且还铺上了草坪(天朝的园林是不会有草坪的)。另一方面也许白堤不是颐和园主要打卡地点,所以相对比较安静。 最后就是颐和园最经典景点——借景玉泉山

如果说江南的私家园林是三分水二分树一分屋,那么北方的皇家园林就是四分山三分水二分树一分屋。颐和园借用玉泉山,将园天朝园林借景这一手法,运用到了极致。(插叙,佛香阁最开始的规划其实是个佛塔,就是由于在借景处有了玉泉山的玉泉塔,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佛香阁) 最后感慨一下。为什么颐和园这个山寨版的西湖,不仅超越西湖,而且还成为天朝四大园林之一。说颐和园是水利工程吧,它又像是景观工程,说是景观工程吧,他又更像是生态工程……,而且里面又有庞大的古建群。对比一下现在的大型工程,设计不管施工难度,施工有不管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又制约设计质量。每个专业都在固步自封,守护者自己的防线。颐和园的成功就是在于打破了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壁垒,专业与专业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建筑、景观、水利、生态各个专业融合为一个整体。当然一切一切还是需要一个有钱的老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