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变态”的日本电影,讲透了人性和欲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您好片名《楢山节考》 这部“变态”的日本电影,讲透了人性和欲望!

这部“变态”的日本电影,讲透了人性和欲望!

2023-12-11 0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地方的人和动物一样,要不忙着生,要不忙着死。

还有个习俗:村子里的老人只要到了七十岁,无论男女,就要由儿子背到楢山上,任其自行死去。

从而就会受到山神的庇护。

但实际上,这个不成文的习俗设立,是由于生活的极端贫困,村子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

目的就是弃养老人,节省口粮。

村里的阿玲婆69岁了,马上就要到了进入楢山的年龄。

但她腿脚利索,身体硬朗,结实的牙甚至还咬得动松子和蚕豆。

远远没有到达垂死的地步。

老了却不死,对后代就是一种罪,会被村子里所有人看不起。

于是,阿玲婆决定在今年冬天来临时,上楢山。

她对儿子说:你不要有负担,每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上山前,阿玲婆还有三桩心事放不下。

一是,长子辰平去年丧妻,成了鳏夫,至今没能娶上妻子。

二是,长孙袈裟吉总是在村里人面前嘲笑自己牢固的牙齿。

三是,次子利助已经三十五岁了,还没体验过男女之欢,总是偷偷和领居家的小白狗媾和。

大儿子的事情好解决,阿玲婆托媒人找来了隔壁村的寡妇阿玉,给辰平做媳妇。

牙齿坚固也不算难题,阿玲婆先用路边捡来的石头砸,未见成功后,又对着石井猛磕, 最后总算磕掉了两颗牙。

棘手的是二儿子的生理需求。

因为利助整日蓬头垢面,还天生体臭,惹得村里人都很讨厌他。

阿玲婆四处求助村里的女人,都十分嫌弃,没有一个愿意和利助睡觉,哪怕就一晚。

最后她只好找到一位嗅觉失灵的老太婆,在马棚里满足了儿子利助的愿望。

在大儿子续弦,二儿子也体验过男女之事后,心满意足的阿玲婆在冬天如约去参拜楢山等死。

辰平怀着悲壮的心情背着母亲上楢山。

他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楢山神的仆人,并且按照山神的命令向前走。

一路上,尸殍遍野,白骨成丘,寒鸦凄啼...

阿玲婆一句话都没说,辰平更是心痛不已,难以言表。

终于,辰平找到了一块上面没有尸骸的岩石,将母亲放下。

辰平遵守着不可回头的规矩,快步下山。

忽然,他感到天要下雪了,而这正是阿玲婆所期待的吉兆,他的心灵得到了某种解脱。

雪越下越大,山顶上雪花纷飞,身着银装的楢山仿佛一座神山,默默无语...

电影《楢山节考》是根据深泽七郎同名原作,和另一部短篇小说《东北的神武们》改编而成。

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电影上映后引起很大轰动,成为继衣笠贞之助和黑泽明之后,第三次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日本电影。

豆瓣上的评分,至今高达9.0分。

先解释下片名《楢山节考》

楢山,是地名。

节,是规则,仪式,约定俗成的习惯。

考,是考究,推断,考证。

不得不说,《楢山节考》的故事,既震撼人心,又残酷深刻。

电影中的楢山就像一个展现人性的舞台,各种原始欲望赤裸裸的轮番上演。

观众可以看到村里的人和动物几乎无异,丧失了伦理道德,只保留了最基本的情感建立。

为活而活,为性而性,为死而死。

在生存与原始欲望面前,没有所谓尊严的位置。

导演今村昌平把原罪归结于贫穷。

这些人生活在一个封闭且贫困的农耕时代,长期的饥饿无法得到满足。

最后衍生出违背道德伦理的残忍法则。

比如,每户人家,只有大儿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男人只能干活,不许结婚,他们被称作“奴崽”。

更加重女轻男,将新生的男婴扔进水中淹死,或者直接活埋,因为女孩可以卖掉。

必须把到达年龄的老人背进山里等死。

只有这样,剩下的人才可以活下去,才能苟且的延续生命。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方知荣辱。

电影对生存表达的最为强烈。

其中有一幕,是一户好吃懒做的人家,因为偷了很多土豆,储藏过冬,被人发现。

结果一家人被村民们直接活埋了,没有任何人同情他们。

这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就象征着生命,偷取食物就是剥夺别人的生存权利。

在贫穷和饥饿面前,人性和文明的光很微弱,只剩下最原始的生存和繁衍。

正是因为食物的匮乏,造成了性的压抑。

影片中有大量自然主义的性爱描写,但并不美好,大都是赤裸的,粗暴的,丑陋的。

在生活困苦,天天饿死人的村子里。

大多数村民都难以脱离性。

未经人事的利助,为了体验男女之事,可以愤怒的拔掉珍贵的庄稼,鞭打牲畜,甚至不惜对一只白狗发泄,不惜与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婆交媾。

这都是物质贫瘠下精神的疯狂渴望。

同时,电影中穿插很多如螳螂、蛇、青蛙、飞蛾等动物的交媾镜头,暗示着人类的动物性。

为什么电影中夹杂这么多性的表达?

今村昌平的回答是:我关心下半身与社会底层的关系,他们根深蒂固地支撑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在他看来,性和社会底层交织构成一种难以剔除的物欲,钻进日本现实生活的每个洞孔中,充斥着...

比如,电影中妇女枝子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和村里的每个男人都发生了关系,处于社会底层的他们认为,性可以洗刷丈夫的罪孽。

相对于生和性,对于死的表达和探讨。

今村昌平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电影的最后,阿玲婆盘坐在白骨从之中,在楢山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迎接死亡。

她用顽固愚昧的信念,坚守着村子里千百年来的封建习俗和仪式。

今村昌平以一种完全东方式的哲学理念和审视人生的角度,让阿玲婆如一尊佛般坐化。

但他也从没抹去“弃养”的残酷现实。

楢山节,说白了,就是村民为了遗弃老人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美名。

里面藏着集体生存的冷酷行为和文明化的假象。

阿玲婆的从容赴死,从来不是一种伟大,而是一种生存制度下的无奈。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曾问过今村昌平:你为什么总想拍这些蛆虫一样的人?

今村昌平回答说: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休!

显然,《楢山节考》中的每个人都如蛆虫般活着,但他们能生存下来,是因为有腐肉存在。

被群嘲的三金影后,如何自毁城池的

9.7分,这部韩国家庭剧,看哭了无数中国人

关注“电影悦分享”,回复“禁片”看好看!

▼点击 阅读原文,好书、好茶、好物…就在 读史书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