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2024-07-16 1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鹏杰  吉桔平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松鸣镇中心小学,甘肃  临夏  731200)

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中段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LX[2019]GH206)的研究成果。

摘要:不同时期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各不相同,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环境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下是奠定语文知识能力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思辨能力容易在学习中迷失方向,思辨能力则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其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从小学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入手,结合现状分析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培养

引言

所谓思辨能力就是指思考、分析、说服解释的能力,其中主要涵盖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是培养和发展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要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较强的思辨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传统教学无法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及时顺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对教学中涉及的方法、理念等要素进行创新。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成效,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明确思辨能力重要性基础上,摸索出有效的能力培养路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作用

(一)有助于发展自主思考能力

进入小学后,意味着学生迎来了正式学习语文的时期,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也会传授相关知识,但是相比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系统、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最显著的作用就是可以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从关系角度来看,思辨能力和思考能力之间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思考能力是思辨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具备思辨能力前应当拥有的能力之一,思辨能力非常考验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乏味,课堂中学生并没有太多自主思考、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往往是照搬教师的理解,且无法辨别教师理解是否正确。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无疑约束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而当教师在教学中下意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时,则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思考问题,在学习课文时也可以就内容展开深度剖析,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考习惯,培养较强的自主思考能力,即使脱离教师也可以对问题展开探讨。

(二)有助于拓宽学习视野

思辨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语文教材中收录的知识内容丰富多样,知识学习是一个长期性行为,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思辨能力形成的过程。比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因为拥有思辨能力作为支持,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隐性知识,对于课文的学习不单单局限于表面文字,有助于完善知识体系。又比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通过思辨能力指引可以丰富阅读方法,拓宽阅读范畴,使阅读速度、质量得到双重提升。在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后,透过表面看内在,了解文本的核心内涵,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思想。拥有思辨能力的学生在看待问题上,更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条理清楚的进行分析,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说理。站在长远发展视角来看,当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后,对于学习、生活都有着积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不适用

全新教育环境提倡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小学语文同样需在教学中贯彻新时代教育要求。而要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就必须转变教学方法,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及时创新,使得教学与当下课程标准要求不符,直接制约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仍然延续传统教学方法、模式。比如,在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后,会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没有为学生预留足够多用于自主思考的时间。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会削弱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大依赖,一旦脱离教师便无法正常学习知识。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虽然当前教育部门已大力倡导教育改革,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方法根深蒂固,一些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最终就导致教学成效不佳,无法在根本上促进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

(二)重视度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纵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关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主要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思辨能力培养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对培养工作引起重视,有时为了应付工作会提及稍稍思辨能力,但却没有开展任何实质性教学引导。这便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得到科学引领,整体思辨能力水平较低。另一种则是培养工作开展不深入。一部分教师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及时响应当代教育政策,在教学中关注到了思辨能力培养,但是该项工作的开展效果不符合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思辨能力概念,在认知方面存在偏差,且没有与学生实际情况密切结合,使得教学结果事倍功半。虽然投入了较多精力和时间,但却收获不到理想效果,在该情况下,有时不仅会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带来影响,甚至会制约其他教学任务实施。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巧妙设置疑问

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使其习惯性在教师牵引下进行学习,这并不利于思辨能力培养,因此,在全新教育环境下,教师应当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了达到该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指导性疑问,如:“为人民服务面临着多重困难,甚至有时会牺牲生命,那为什么还要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呢?”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出较多的时间阅读、思考,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有的学生在思考后回答:“因为为人民利益服务而牺牲生命比泰山还重。”“为了解救受难人民,无论前方有任何困难都不会阻止革命烈士的前进步伐。”在问题驱使下既可以明确学习方向,也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问题中培养思辨能力,对同一问题产生多种不同看法。又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时,该篇文章是讲毛主席带领村民在村子中建造水井,村民为了纪念毛主席在水井旁立石碑的故事。待学生了解文章故事情节后,教师便可以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村民会如此敬爱毛主席?毛主席都做了什么事情?具有怎样的品德?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在该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准确辨别好人好事,也可以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毛主席的优良品德。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学是师生的双向行为,如果只是教师在提问,会使得学生过于被动,不仅会制约学生能力培养,还会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真实学情。因此,在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的同时,也要保留学生的提问权利,在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为学生思考、辨析创设良好条件。例如,在学习《我多想去看看》时,教师便可以将提问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提出“新疆距离北京有多远”等问题。在学生主动提问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文章中找答案,也可以补充一些趣闻乐事,从而逐渐拓宽知识视野,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辨析事物,以此来提升思辨能力。

(二)强化课堂体验

为了使思辨能力培养效果相对显著,教师应当在根本上加强教学工作重视,关注学习主体认知思维现状和发展需要,通过有效方法强化课堂体验,为思辨能力发展提供条件。在实际教学中可用于强化学生课堂体验的方法较丰富,考虑到小学生认知体系尚未完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产生思考。例如,在学习《村晚》时,由于这是一篇古诗,创作年代与当今距离非常远,且语言表达方式也和现代语言有着巨大差异,如果教师只是对古诗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让学生充分想象诗中描述的场景,并思考牧童骑在牛背上时在想什么。这种引导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距离,在充分展开想象后将学生代入思考情境,从而降低思考难度,增强学习积极性。

又例如,在讲解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同方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假设,如:“如果雷锋还活着,还会做对人民社会有益的事情吗?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通过提出假设为学生提供想象方向,思考过后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想法。有的学生表示雷锋肯定会参与植树、献血等公益活动,有的学生则表示雷锋可能会成为一名慈善家,为山区贫困儿童捐款、盖学校等。想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在该过程中不断强化知识理解,使学生的智力、思辨能力均得到培养。

(三)丰富教学内容

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适合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思辨能力时,教师应及时创新教学内容,切勿被课本所束缚,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更宽泛、实用的知识。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各种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不足。站在小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学生思考、辨析等综合技能。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描绘了生动热闹的老北京春节场景,在讲解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春节的看法,在过节时自己有哪些感受。随后,在电子设备中向学生展示关于老北京春节的图片或视频,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现在春节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和课本静态知识相比,利用电子设备可以动态化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这不仅与当代教育要求相契合,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并且,利用图片和视频可以转化教材中抽象、生硬的文字,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热烈讨论的兴趣,最终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产生深刻思考。

又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考虑到该文章背景和现代社会距离较远,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诸葛亮的有勇有谋,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课外教学资源。如,可以为学生播放《赤壁》《三国演义》等影视作品中关于草船借箭的片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诸葛亮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课外读物,弥补课内学习资源不足,并在课上让学生分享读后感,说出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

(四)结合生活实际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语文最终也服务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不单单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可以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既明确了语文学科特征,也强调了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作为切入点,拉近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并且,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课堂中缺乏自控力,仅仅将课堂作为思辨能力培养载体远远不够,还需要在生活中进行有效引领,以此来拓宽教学途径,在培养思辨意识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做出思辨行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社会常见现象,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让座”这一社会现象,让学生思考在公交车、地铁上是否应该给老人让座,如果是自己坐车时遇到老人是否会主动让座。又例如,可以引入“光盘行动”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的必要性。小学生个体的思考、分析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讨论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该过程有利于学生多元想法的碰撞。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目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思辨能力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还可以拓宽学习视野。然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因为受到一些问题制约导致大量小学生并不具备思辨能力,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不适用、能力培养重视度不高等方面。为了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既可以通过巧妙设置课堂疑问、强化课堂体验等策略实施教学,同时亦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拉近语文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

参考文献:

[1]李英立.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1):1.

[2]杨益群.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J].小品文选刊(下),2020(2):1.

[3]林艳.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21,018(024):88.

[4]傅洁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13):2.

[5]孔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21):418.

[6]颜敏慧.教学 思辨 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7(25):1.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石进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