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25个常考人物:教育学常考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和方法 教资25个常考人物:教育学常考人物

教资25个常考人物:教育学常考人物

2024-07-14 0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人们通常把子思和孟轲视为一派,这就是著名的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关于思孟学派,他们提出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考试重点,考生要记住。

【相关考点】2.“性善论”——教育理论的基础

孟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但是,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因此,教育的作用在千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相关考点】3.内发论的代表

内发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千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千我心,人的本性就是侧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千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相关考点】4.“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千“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梯”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

另外孟子还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相关考点】5.教学思想

(1)深造自得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所以,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到理性思维的转化。“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盈科而进:“盈科而后进”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3)教亦多术: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

(4)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相关考点】6.社会分工与教育

分工思想是孟柯的重要经济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思想。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

【相关试题】

1.《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育论中的()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内容

C. 教学目标 D. 教学方法

2.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之上

B.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C.教学重点在于教学的过程

D.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

4.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参考答案】

1.A【解析】结合题干可知从博学、审问到笃行是一个过程,故应是教学过程。

2.D【解析】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很多,其中《礼记·中庸》里面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过程。

3.C【解析】《礼记·中庸》中将学习过程总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是中国最早提出的教学过程阶段论,对我国古代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

4.B【解析】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孟子》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