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劳动价值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言论 孔子的劳动价值观

孔子的劳动价值观

2024-07-15 1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政者用礼义诚信吸引四方之民而不必亲自耕作,实际上也蘊含着社会分工的思想。

用子夏理解的话说,即“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同上)。这一道理,在孟子那里讲得更为清楚。

《孟子·膝文公上》说,楚人陈相兄弟本学儒术,见到农家许行后大悦其道,完全拋弃过去所学的儒家学说转而向许行学习 农家学说,并对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食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就是说,贤人应该亲自与百姓一道耕作来供养自己,在自食其力的同时去治理国家,而滕君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算不上贤明的君主。

针对农家的基本思想和行为标准,孟子采取引君人瓮的方法,向陈相提出了许行是否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等问题,在陈相逐一给予否定的回答并在孟子层层追问下自己得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结论后,孟子以同理证明了治理天下不能也不必“耕且为”的道理,得出了从事脑力劳动与从事体力劳动是不同社会分工的结论。

孟子的这番辩驳,有力地维护了孔子和儒家关于为政者重在以礼义诚信凝聚民众的认识和主张。

用礼义诚信赢得民心、吸引四方之民前来投奔,在孔子那里是一贯的成熟主张。

据《孔子家语·哀公问政)记栽,孔子曾直接向鲁哀公阐述过“重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的道理,《中庸》将其纳入治理天下的九条准则即“九经”;

在叶公问政时,孔子提出了近者说(悦),远者来”(《子路》)的建议;

在反对季氏搞武力兼并时,孔子提出了“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的看法。

孔子的这些认识和主张,是颇为精湛的,体现了作为政治思想家的远见卓识。

来远人或吸引“四方之民”的主张,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剩余产品增多,引起了孔子对劳动力的重视。

《大学》中的一段话,可视为对此的解释:“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这种以恩德凝聚劳动者、以劳动者开发利用土地创造财富的现点,深得孔子主张的真谛。

成书于战国中期的《管子·八观》亦认为: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据考证,这种财富来源于劳动和土地的观点,在欧洲,直到17世纪才由威廉·纪第提出,这体现了本民族往圣先哲卓越的经济思想和管理智慧。

“来百工则财用足”的认识,也体现了孔子对工商业和生产技能的重视。

“百工”即制作生产和生活用具的各类工匠,从子夏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看,当时已经有专门从事制造的场所和脱离农业生产的群体。

孔子认为,百工多了可使财用富足,这一因果关系表明,其一,百工的产生已进入市场交换,市场繁荣了,国家就可从中获得更多的税收,这是对工商业的重视。其二,百工制作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使财用富足,这是对生产工具和劳动技能的重视。

对工具与劳动的关系,孔子在子贡的一次求教中有更明确的揭示: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

孔子答问中所说的“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搞好他的工具”,虽是用来说明事贤友仁在培养仁德中重要性的借喻,但也表明了孔子对工具在生产劳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这一认识,在荀子那里也有所体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并无不同,只是善于利用物类而已。荀子所列举的,大多是自然物,从工具论和科技发明的角度看,不如孔子“利其器”的认识深刻。

利用工具和制作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和生产力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但荀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意义十分重大,与孔子的认识一样,构成了工具理性思想的萌芽。

恩格斯曾经指出:“劳动是从创造工具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第515页)孔子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如此完整的结论,但他对“利器”与“善事”关系的认识,以及荀子关于君子“善假于物”的结论,都会引导人们对工具制造和完善的追求,从而成为科技发展的动力。

孔子肯定农民和百工的劳动创造财富,肯定工具在劳动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和经济管理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在叶公问政时回答的“近者说(悦),远者来”,是人才或人力资源吸引的重要方略。只有在境内营造出人人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图,境外的人才会前来投奔——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言之“环境”。

眼下,各地都在致力于招商引资或招商引智,倘若只是眼睛向外,轻视本地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呵护,不仅会压抑本地人才和业者的积极性,外商和外地人才也会望而却步。

以是观之,孔子的“近者说(悦),远者来”,实可成为各地招商引智工作的座右铭。

作者简介:

王恩来,男,汉族,1956年1月生,辽宁大石桥人,祖籍山东黄县(今龙口市)。1982年1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政教系,2000年9月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生导师,教授。曾任辽宁省营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辽宁省孔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世纪90年代出版杂文集《期待》。2005年4月在中华书局出版专著《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于2007年3月、2016年1月两次再版,2016年1月在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学术随笔集《走近孔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