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处理医患之间的矛盾 老师,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老师,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2024-03-25 14: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沈思恒:做好四个“者”,让孩子在解决矛盾中获得成长

做好“倾听者”。学生产生矛盾时情绪会比较激动,处理时可先让当事双方讲述事情经过,在此过程中只需倾听以及对于不清楚的细节提问即可,学生自己也会在讲述过程中逐渐平复情绪,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

做好“引导者”。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两人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及处理方式不同所导致的,为此需要做好当事人的引导工作,明确矛盾的本质,鼓励学生换位思考,以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

做好“调解者”。鼓励孩子真诚承认在矛盾中自己的错误,不要找借口或推卸责任,友情的第一要义就是“真诚”。尊重对方的同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尝试让孩子自主解决矛盾。

做好“指导者”。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将问题呈现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一同讨论解决方案,并举一反三,让孩子今后碰到同类型矛盾时能够妥善解决。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三小学校 于婕:处理矛盾 “三个学会”

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在与同学交往时,尤其是发生矛盾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对方才能明白你的感受,才能给出准确的反馈,双方的沟通就会高效很多。当双方都能够准确地接收到对方的想法时,就能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出现的为了发泄情绪而攻击对方的行为。

学会“非暴力沟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平时的交流中,一些学生总是使用语言暴力而不自知。《非暴力沟通》一书提到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认真观察,明确感受和需求,提出清晰的请求,对处理与同学间的矛盾、改变倾听与交谈的方式都非常有帮助。非暴力沟通不是让我们保持沉默,对现状进行妥协,而是主张积极进取,关注双方的感受和需要,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融入校园生活。

学会宽容维护友谊。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但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在一时一事上与人锱铢必较、寸利必争的不当观念。应培养孩子们宽广的胸怀、能容的度量。力求宽容谦让,力戒刻薄狭隘。宽容的学生能巧妙避免矛盾、从容化解矛盾,为自己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先分再合,做情绪的主人

暂时分离,让“战火”停歇。当矛盾发生时,学生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这时候矛盾最容易被激化,发生肢体冲突。除了要在平时多多观察,我也会请生活委员和班长时刻关注下课时的秩序,如果有矛盾发生且我不在现场,需第一时间通知我,同时由班长进行初步调解,控制事态发展。此时我也会及时赶到现场,并将两人暂时分离,缓解愤怒的心情。

分别倾听,让心灵有依。发生矛盾的两人,往往互不相让,都觉得自己很委屈,这时不宜训斥,而是需要了解事情的始末,帮助他们解决矛盾的症结。我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分别倾听他们的内心所想,并引导他们客观看待问题,进行自我反思。

握手言和,用行动反思。一般在一句真诚的道歉下,学生之间的心结就会打开。当然,如果能握个手,拥抱一下,效果会更好。遇到经调解后依旧不肯相让的学生,我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一起站在一张小椅子上。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两人需要配合默契,用拥抱的方式保持平衡。脾气再火爆的学生,在这样的合作游戏中往往也会露出笑脸,两个学生就这样“一笑泯恩仇”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乐从小学 巫靖怡:处理学生矛盾的三个小妙招

心情树洞来倾诉。鼓励学生遇到矛盾时学会沟通并妥善处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保持冷静理性,避免情绪化或攻击性语言。如果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矛盾,可以写小纸条投递到班级里的心情树洞,老师收到后,可给对应的同学回信,提供解决矛盾的小妙招。

班级法庭来助力。发生矛盾时学生可以寻求班级法庭的帮助。班级法庭的“法官”和“陪审员”由学生投票产生,遇到矛盾时,由“原告”写“诉讼状”,递到班级法庭,“被告”和“原告”均有发言以及传召“证人”等环节,以便还原事实真相。“法官”和“陪审员”一致裁定后,宣布结果。班级法庭可以用公益服务、班级服务的方式,对确实存在不当言行的“被告”进行相对应的惩罚。

心理活动来融合。举行“毛毛虫”竞跑、竹筒传球等心理团辅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帮助,学会在集体中互相理解和尊重。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意识到向别人表达关心及收到对方的关心,能让自己变得更有动力,相互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能量。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多用我们,少用你和他

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往往是各自站在“我”的角度看待问题,觉得自己是吃亏的一方,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时要多用“我们”,少用“你和他”。

小矛盾里的我们。比如课间不小心被碰到了、课桌上的物品被打翻了、因为误会吵起来了等,可以让学生把事情经过写下来,写完后互相读一遍,然后强调“我们是一个班级的同学”,各自退一步,矛盾一般会在学生相互的歉意中被化解。

大纠纷里的我们。有时学生的矛盾跨班级、年级甚至学校,教育学生时,除了写下事情经过,还要强调“我们是一个学校的同学”,教育学生时刻维护学校的声誉、个人的尊严,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在互相拥抱中握手言和,化解矛盾。

@江苏省徐州市湖滨中心小学 陈俊竹:打造双向奔赴的交往之道

倾听共情,平复情绪。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情绪激动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让学生平复情绪后,给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即使不能完全同意孩子的观点,也要耐心倾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接纳他们的情绪感受,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和老师之间建立信任。

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矛盾的产生往往是沟通受阻,学生大多数都在执着于对错而非接纳差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理清自我需求。通过角色置换效应,体会对方的需求,理解并接纳差异,反观两人矛盾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防止以后再次发生。

掌握技巧,学会相处。学生之间常常存在不会沟通、不会交往的情况,也会由于交往不畅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冲突升级。教师可以通过微班会和课前活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何运用一些沟通技巧来相处,如非暴力沟通法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小书签,如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让学生从认知上学会尊重、赞美他人,接纳差异,在交往中以诚相待,通过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交往方式,和同学更好地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丰富活动,营造氛围。正向的班风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团结。教师要创造和谐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根据班情和学情,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团结协作活动,如默契大挑战、心情交流会等。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感受协同合作带来的成功,同时引导同学们换位思考,增强同学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所带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高红波:培养三“心”,让矛盾烟消云散

对制度的敬畏心。平时要在学生心中树立秩序意识、规则意识、守纪意识。教导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不欺凌同学。让学生明白违反纪律制度会产生一系列后果,故意犯错的成本很大、处理的程序很麻烦等。只有学生心中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轨之事。知敬畏方能守纪律、懂规矩,矛盾也会随之减少。

对同伴的同理心。教育学生在看到有同学发生矛盾时,要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它可能会使人的身体或心灵受到伤害,我们不能做逃避者,更不能成为协助者,要有同情心、同理心,可以通过劝说、报告老师等方式,避免矛盾继续升级。

对同学的宽容心。可以利用晨谈、班会等时间开展“宽容”等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同学,不以大欺小,要与人为善,避免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同学间矛盾,营造一个团结互爱的班集体。一颗宽容心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当学生胸襟开阔时,会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能宽容理解别人的行为。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调解,也能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春田小学 柳雨佳:三步走化干戈为玉帛

说一说事情经过。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后,教师不要急于发火,更不能带着脾气去批评学生。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冷静下来,管理好个人情绪。然后分别让双方复述事情经过,此时学生要分开进行,防止产生新的争吵或矛盾,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也可以缓解个人情绪。如果需要的话,教师还要扩大了解的范围,多听一听其他学生的信息,便于教师基于事实快速做出判断。

思一思过错何在。学生完成复述后,教师要针对问题的关键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看看个人存在什么不当之处,是语言问题还是行为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矛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矛盾比较尖锐,可以让双方分开进行,教师逐一听取学生的反思,并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想一想如何去做。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有错误的一方要诚恳地道歉,教师还要借助事例进行育人,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全班的思想教育,这才是解决矛盾的完整闭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意识,明确今后如何去做,避免类似问题再出现。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高级中学 崔双双:理性沟通,合作共赢

用良好的语言沟通珍视同学情。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关键。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比如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且能够解读他人的言行等。同学之间能更好地交流,才能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用尊重合作的理念面对学习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合作的精神。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友谊、合作与互助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立场。

@重庆树人立德小学 周自蓉:理顺三重关系,创建和谐班级

理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优秀集体,影响个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减少矛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老师不盯着矛盾本身大张旗鼓,而是把重点放在加强班集体建设上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心灵,打造和谐关系。

理顺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分清事实,尊重观点。“这是一个苹果。”——这句话就是一个事实。“我觉得这个苹果比你手中的橘子好吃。”——这句话就是观点。分清事实和观点,学会理性接纳、尊重他人不同观点。要明白观点不会改变事实本身,不让他人观点影响个人心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能力。

理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礼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或摩擦,往往是“祸从口出”,因不礼貌沟通或不善于表达所致。所以,培养学生礼貌沟通、表达需求的能力,是有效化解矛盾,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的重要环节。同时,老师要善于全面观察,在了解发生矛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其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充分肯定并积极引导。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于婕、@巫靖怡、@陈俊竹。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温馨提示:邮寄地址为学校的老师请留下学校所在街道、门牌号等具体信息,不要只留学校名称。)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邀请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的沈丽娟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沈丽娟)

习得交往力,在交友中越“挫”越强

小学阶段是孩子独立交际的起步阶段。在学校里,孩子们如果和同学、老师的关系良好,学校就是一个开心的乐园;如果处理不好和朋友们的关系,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情。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不合群,甚至害怕交友、害怕沟通。因此,建构系统的学生交往力课程,提升家校共育能力,营造和谐班级文化,是小学生成长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案例分析,把脉问诊有的放矢

我们先来看两个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的例子。

案例一:“刚下课小朱就踹了小凡一脚,还正好踹在肚子上了,你快去看看。小朱这孩子也太没轻重了。”数学老师着急地来告知班主任老师。班主任来到教室,看过小凡,他的状态还好,问他疼不疼,他说有一点点,再询问发生了什么,他愤愤地回答道:“我向小朱借支笔,他不给,他还踢了我一脚。”“他也踢我了,没有问我借,还直接拿了!”小朱急忙解释道。

案例二:小凡与小默课间在玩闹,小默一不小心踢到了小凡的隐私部位。小凡第一时间找老师解决。老师确认孩子身体并无严重伤害后,对小凡和小默进行教育引导,两个小朋友当场和好如初。当晚,小凡家长联系班主任,并强调存在校园欺凌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的学生出现的交往问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言语沟通力不足,二是行为不当。

言语沟通力是人际交往力中的第一能力。借阅别人的物品、想加入团体活动、需要同伴帮助,或是跟同学道歉、提出反对意见等场景,孩子们都需要使用正确的沟通技巧。案例一中,正是由于小凡不会正确表达自己想要借用的意见,才导致了同伴之间的误会和伤害行为。

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技能。小学生的情感较成人更加外放,喜欢一个人就会去拥抱,不满意、生气时也容易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面对这些不恰当的肢体行为,老师要及时及时纠正。案例二中的小默原本是想和小凡玩耍,自己也不了解踢到隐私部位的严重性,因此,教师就要及时干预,让学生习得正确的交往行为。

课程建构,系统提升交往能力

小学阶段的同伴交往中发生的矛盾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伤害行为,但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教育,学生养成了不好的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长大后就容易遇到欺凌问题。

顶层建构,系统提升交往力。班主任可以在系统的交往力课程框架下,利用班晨会时间,逐步提升学生交往能力。课程图谱参考如下:

全科育人,知情意行皆提升。班主任可以联动心理老师、语文老师、道德和法治老师、体育老师、科学老师等,利用全学科育人系统,从知情意行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小学生交往能力。比如,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寓言故事《小草和青蛙》,让学生学会宽容待人,借助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让学生学会爱人;道德和法治老师可以通过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确交往的法律边界;体育老师可以教授学生在发生肢体冲突时的防御技能等。

稳扎稳打,静心等待花开时。提升小学生交往能力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在长时间的交往中慢慢习得的过程。因此,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在人际交流中逐步提升交往能力,静心等待每一朵花开。

家校共育,健全协同育人体系

学生在交往时发生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慢慢习得交往能力。如今家庭养育中尚存在着过分呵护的情况,个别家庭无法接受孩子在身体、心灵上受到一点挫折。学生在发生矛盾后已经和好如初,但家长却依旧执拗,甚至以“校园欺凌”为由升级了家庭之间的矛盾,过分干预学校的育人方式。因此,提升家庭育人能力,健全家校协同的育人体系,才能真正助力每一位儿童习得交往能力。

和谐文化,打造幸福班级氛围

教学过程中,我以“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理念,打造幸福、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每天轮流值日、主动服务班级的行为都被相机记录了下来,定格了孩子们每一个服务集体的瞬间。每一个学生都期盼着来到这个温暖的教室,师生之间更是难舍难分。除了学生集体的幸福和谐,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也很注重班级家长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班级家长好书共读,班级事务共同参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种子在每一个家长心中萌芽。

课程育人、全科育人、家校联动,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个小生命都能够逐步习得交往能力,在一次次的交往挑战中正确面对矛盾与冲突,获得更加坚定的社交勇气,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和思维,自如应对各种社交情况,保持生活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感谢沈丽娟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开展家校共读,不仅能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促进亲子沟通,增进感情交流,更能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拓展家校共育的有效渠道。老师,对于开展家校共读,您有哪些建议?

每周一问

老师,对于开展家校共读,您有哪些建议?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① 好校长的重要标准,就是让教师能够享受学校|荐读

②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宪法法治意识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③ 提升教师教育质量,这四条实现路径至为关键 | 支招

④ 对待家暴“零容忍”!保护孩子免受家暴,老师应该这样做 | 支招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