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庙供奉的都是些什么人 太庙

太庙

2024-07-08 06: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位于东城区中部,天安门东侧。东邻南池子大街,西靠天安门,南临东长安街,北依故宫博物院。

  太庙为明、清两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世宗朱厚熜将太庙一分为九,改合祀制度为分祭,设九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庙中有八庙被雷火毁。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建,恢复了“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太庙的后殿及是弘治四年(1491年)建成的,以后不断有扩建。清帝逊位后,祭典始废,但太庙仍由清室保管。民国13年(1924年)太庙由清室移交北洋政府,改称和平公园。民国17年(1928年)改归民国政府内务部。民国20年(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有三重围墙,均为黄琉璃瓦顶红墙身。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前殿、中殿、后殿,在第一道红墙的西墙上有西向大门两座,南边的一座称太庙街门,北边的一座叫太庙右门,距今故宫阙左门不远的东面为太庙西北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在第一重院内的东南角有牺牲所,此所的西侧建有六角井亭。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有东、西两庑各26间,东庑之中者为太庙门,坐东朝西。在第二重院墙内正门为三开间的琉璃砖门,左右各一门。过琉璃砖门有玉带河,河上有七座单孔汉白玉石桥,桥北有两座六角井亭。内院正门五间,原列有镀金、镀银铁戟120支,故又称戟门。戟门正中三间为三座大门,黄琉璃筒瓦庑殿顶,中有汉白玉石雕御路,分别雕有“二龙戏珠”、“狮滚绣球”、“海水江涯”。戟门正北,即为前殿,又称大殿,西阔11间,进深4间,面积约2240平方米,明间之上的两层檐间木匾书满、汉文竖写“太庙”,梁柱外包沉香木,其它构件均为金丝楠木,整个大殿建在汉白玉须弥座上。前殿是供奉皇族祖先牌位的地方,每当岁末、登基、大婚、凯旋、献俘等大典,皇帝、王公都要到此祭祀。前殿有东、西配庑各十五间,东配庑旁有大燎炉一座,西配庑有小燎炉一座,均为焚祝、帛之用。东、西配庑均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殿式作法。中殿在前殿的北面,又称寝宫。后殿位于二重院落的最北侧。中殿、后殿皆为黄琉璃瓦庑殿顶,面阔九间,左右都有配殿各五间,为收藏祭器之场所。在中殿、后殿间有一红墙,墙上有琉璃砖门五座,均为黄琉璃瓦歇山顶。后殿后檐的两侧,各有随墙角门一座。其北为一狭长院落,构成太庙的第三重院墙。

  太庙每个朝代都进行过修缮,明万历三年(1575年)进行过全面的大修,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四年(1739年)、二十五年(1760年)、五十三年(1788年)都曾进行修葺、改建、添建。1924年曾作为和平公园开放,后关闭。直到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之后,又经过多次整修,并新建了许多大型活动场所,如电影院、体育场、图书馆等。其南面大门上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横额为毛泽东手书。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