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书房】天一阁: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一阁藏书楼占地面积 【文心书房】天一阁: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文心书房】天一阁: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2024-05-09 02: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宁波人的余秋雨写了一篇文章《风雨天一阁》,以一个文人的角度,更以一位同样爱好读书的家乡人的角度,来写他心目中的天一阁,可想而知,在这样拥有浓烈情感的作家笔下,天一阁是如何地动人心魄!

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余秋雨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 所以取名“天一阁”。

一个私家藏书楼,为啥这么受器重?

故事要从创建人范钦说起。此人生于1506年,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做官路,三十岁就当上了工部员外郎,专职负责修建宫廷、陵寝、营房一类的活。或许因性情耿直、再加点水逆之类的,被一个叫郭勋的给了小鞋穿,说他故意延工,下了狱。后来奸人被除得以出狱,加上勤政爱民,政绩显著,官位一直升到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了。

人红是非多,不知是又被人打了小报告,还是真看不惯官场腐败,55岁范钦辞官回家养老去了。

范钦有个爱好,收集藏书,不过和那些藏书家搜求珍稀孤本不同,他最喜欢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做官时,就买了很多书,退休之后,大把时间到处找书、买书、抄书。明代很流行抄本,很多好书有钱也没得买,只能抄。

不知不觉,书越来越多了,小草房放不下了,干脆就自己修座藏书楼,取名天一阁。

据不完全统计,范钦藏书最多时达7万卷,经、史、子、集,各种孤本在全国首屈一指,像《天圣令》、《军令》、《船政》、《大阅录》、《武定侯郭勋招供》之类的官书,当时都属“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都很难收得的。上至朝廷,下到百姓都知道他家书多。

范钦还活着的时候就定下规矩,天一阁只准许范家的子孙进入,外人无论如何也不行。为此,还专门制定了《范氏禁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范氏禁牌一:

烟酒切忌登楼。

范氏禁牌二:

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

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

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

虽然规定比较严格,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一直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黄宗羲

这可是第一个能够进入天一阁的外姓人,绝对是莫大的荣誉。黄宗羲对天一阁闻名已久,出来后写了一篇文章《天一阁藏书记》,给里面的藏书编了一份目录。

他曾发出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从建阁到1949年的四百多年间,天一阁经历的大大小小劫难不断: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占领宁波,闯进天一阁掠走了《一统志》和其他书目数十种;1861年,太平天国起义军进驻宁波,歹徒趁乱拆毁过阁后墙垣,把书偷运出去,论斤贱卖给了造纸作坊;1914年,一个叫薛继渭的盗贼,直接上房揭瓦,从天一阁偷走了至少1000种书,宋、元、明时期的书损失最多。1937年后,为了躲避战火,地方人士和民国政府协助范氏一族将阁中藏书悉数转移到逝南,直到1946年冬才运回天一阁......

不管怎么样,天一阁总算熬了过来。

古老的藏书楼不断地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历险。但是好在也同样有一大批仁人志士想尽办法来保护着它。所幸它还存在,我们为之骄傲的古老文化传承仍在继续!

本文转载自点击关注,原文链接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Q2ODczMg==&mid=2247512457&idx=2&sn=95e21b52f7cddea0f6be4b83266203b7&chksm=ea37845add400d4c8b3fe1ee5c53747f40a54e4b89fb8646a8463e142ecfa81dd17f2315dd23&mpshare=1&scene=23&srcid=0904at0sUTHybahnpf4P8cUC&sharer_sharetime=1567550610763&sharer_shareid=52840417780b9cf60461631f8f3a07f7#rd

赶紧关注我们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