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巷苏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名县小巷子有哪些 百巷苏州

百巷苏州

2024-07-06 19: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颜家巷的“颜”字取自宋朝工部员外郎颜度的姓氏。一条巷子以一人姓氏为名,那这个人,想必一定有过人之处。原来颜度此人,言语谨慎,每出一言,便不随意更改,宋孝宗曾赞他:“每出一言,不动如山”。这句赞语,说来简单,但古往今来,能几年如一日践行的怕是寥寥无几。

颜家巷西出宫巷,东至临顿河,毗邻观前街,因此比起其他幽深安静的小巷,它的气质要显得明艳得多。小巷两侧汇聚了许多商店小铺,巷中来来往往的游客和居民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互不打扰,各自欢喜。

下面就跟着小i,从临顿路拐入,好好地逛一逛这条千年小巷吧!

青龙桥

有水便有桥,苏州水多,桥自然也多,单就苏州古城内主干河道“三横四直”的第三直河临顿河上,跨河老桥就有18座,通向颜家巷的青龙桥就是其中一座。

青龙桥,历史悠久,几经易名。在明朝《姑苏志》有记载:吴县学前。旧在文庙前,名“青龙”。明弘治中,知县邝璠将桥移到此处,改名为“青云桥”。

明嘉靖年间,推官张滂重建,万历时知县曾一刀,又将桥移至文庙门左侧,恢复原名“青龙桥”。这“青龙”和“青云”,都是鼓励文人学子,仕途辉煌的意思。

艺社

穿过青龙桥,走过巷口处一段大马路,巷中央宽度骤然缩小,这才到了颜家巷最精华的部分。

巷子16号原是王謇的故居。听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学生,大家可能知道,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费孝通曾拜于他的门下。

王謇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从学于沈修、金松岑、章太炎、吴梅诸师,因此有着扎实的国学功底。他学识渊博,精熟吴中文献掌故,历任《吴县志》协纂,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编目主任,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版本目录家和考古学家。

他的传世之作《宋平江城坊考》,被誉为“研究苏州地方文史必读之书”,此书记录了他在研究《平江图》和苏州古城街巷方面的成就。

王謇还是苏州振华女中的教务长、副校长。杨绛对他评价甚高:“佩诤(王謇,字佩诤)先生热心振华的一切事,对振华贡献甚大,但时间久远了,老人给遗忘了。”沈延国称赞他:“讲到地方掌故,当推王先生为第一。”

此处故居内原有王謇的藏书楼“海粟楼”,取“沧海一粟”之意。王謇喜爱藏书,但却并不将那些珍品束之高阁,反而经常借给友人,以供其学术研究。

如今,碧凤坊的艺社被移至王謇故居,被用作了个人收藏艺术馆。小i到时,门庭大敞,游客可随意进入,大厅摆满了收藏品,倒与王謇当年遥相呼应了。

姚荫梅旧居

在艺社斜对门,颜家巷17号,曾住过著名弹词演员姚荫梅。因其演出手法新颖,风格别致,轰动一时,世称“姚调”。

除此之外,巷子住过的艺术家还真不少,弹词演员徐云志、评话演员张鸿声也都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艺术印记。

赵宅

再往前走,看到一处紧闭门锁的宅院,旁边墙上的指示牌上标注着赵宅,属清代建筑。只是现在不能入内,单从外观来看,看不出旧时模样。小i查阅资料得知,如今唐寅园的“梦墨堂”,就是赵宅的西路大厅移建得来。

庞莱臣故居

走至半路,突现一口老井,横亘在本就狭窄的小巷中,抬头一看,原来老井正对着的就是收藏界巨擘庞莱臣的故居。

庞莱臣,名元济,号虚斋,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在江浙沪拥有大量田产和房地产、钱庄、中药铺等。他爱好收藏,且品味极高,藏有的铜器、玉器、瓷器、书画等,数不胜数,被誉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大家 。

建国后,庞家后人将书画文物捐赠或出让给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

庞宅虽没有了旧时的辉煌,但从斑驳的墙面上,依稀能看到当年大户人家的气派。

有人说,没有了小巷,苏州就很难是苏州了,小i深以为然。每一条小巷都见证了苏州的成长与变迁,一如颜家巷,它曾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如今在清雅之余,又多了一份现代人的活力。

颜家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西出宫巷,东至临顿河

第三十五期 | 可以吃的“瓦片”和“柴火”,可能就这条巷子有了!

第三十六期 | 打卡“宝藏”小巷,听你未见过的苏州!

第三十七期 | 百年前,吴趋坊旁的这条横巷贵气满满!

注:文章内容、图片版权均为本微信号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航拍摄影:刘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