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马王堆导引术功法源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的论文2000字 新版马王堆导引术功法源流

新版马王堆导引术功法源流

2024-07-11 17: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版马王堆导引术功法源流

功法源流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是在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导引图》和其他典籍所记述的导引养生功法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适应时代的发展特点而编创的一套具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功效的健身气功功法。这套功法具有导引特点鲜明、功理要旨科学、健身效果显著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健身气功习练者的喜爱和推崇。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源起,可追溯到中国上古先民的养生实践。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为其编创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编创过程中,还借鉴吸收了《引书》《诸病源候论》等诸多文献典籍。随着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问世推广,已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民众增进身心健康、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导引功法,流传久远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生活实践,古代文献中一般称其为“导引”或“按蹻”。上古时期,人们在为衣、食、住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斗争的过程中,为了养护生命的需要而传递一些简单的养生经验和知识。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可见早在尧帝时期,人们就以“舞”的肢体活动形式,促使人体气血通畅、舒展筋骨、通利关节,进而达到疗愈养生的目的。这种具有“宣导”作用的“舞”,与后代导引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称为导引健身养生的萌芽。  从已有文献记载而言,“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其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導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文中的“導引”,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导引”。到了晋代,李颐注《庄子集解》中对“导引”一词的解释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所谓“导气”,应是呼吸锻炼;而“引体”,则是肢体活动。葛洪在《抱朴子·别旨》中对“导引”的活动形态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着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之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进行了另一种解释:“令此身囊之中满其气,引之者,引此旧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显然,文中的“导引”专指呼吸。至唐代,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中认为,“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肢)节”,同时,还将按摩归入“导引”之列。宋代曾慥《道枢·太清养生篇》中同样注“导引者,俛仰屈伸也”。虽然各家注释各有侧重,但不管是吐故纳新的呼吸锻炼还是屈伸仰俯的肢体活动,只要是锻炼者有意识地吐故纳新、疏通气血、活动筋骨,都可视为导引。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曾绘有一些引图谱。如《隋书·经籍志》记有《导引图》三卷,宋代《崇文总目》记有《六气导引图》一卷,以及《宋史·艺文志》记有《导引养生图》一卷等,但目前均已佚失,所以“马王堆导引图”的出土和复原就显得弥足珍贵。  春秋战国至秦汉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初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诸子哲学思想的影响为形神统一的人体观及动静养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强调“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后世养生家注重保精、益气、养神的重要理论依据。尤其是《黄帝内经》还提出了元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正气、邪气、脏腑之气等概念,创立了气化生命学说。并且,该书还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变化特点,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主张“恬淡虚无”“独立守神”“精神内守”“按跷导引”等养生方法。其中像《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四季养生调护之法,《生气通天论》中的保健防病之法,以及《金匮真言论》中的脏腑养护之法等,都是古代养生学的首创和重大突破。可以说,《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养生思想的重要源泉。二、图谱出世,内容丰富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诸多动作,基本源自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幅帛画。到目前为止,这幅帛画被认定为中国最早记录古代民众炼身体的图谱,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今天所能看到的主要的健身气功功法,基本都能在这幅帛画中或多或少找到印迹。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正式发掘、在开棺后发现椁箱东侧有一个长方形盝顶形盖的髹漆木匣,其内保藏着许多古医书文献,其中可以辨识出23000多字。在专家修复这些古文献过程中,发现一些残破的人物画像,经过认真裱糊,缀补拼合,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描述古人身体锻炼的彩色帛画。该帛画长约140厘米,宽约50厘米,其中绘有人物图像的部分长约100厘米,分4层。在其前面先后抄录了《却谷食气篇》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认定,每层各应绘有11幅小图,各小图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均绘有一个运动姿势的人像,有男有女,或着衣,或裸上身,均为工笔彩绘,以黑色线条勾画轮廓,填以朱红或清灰带蓝色彩。除个别人像做器械运动外,其余均为徒手操练,别无背景,图侧有简单的说明文字,因残缺,能看出的文字有31处。  这幅帛画本没有名,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按照下述理由进行定名:①原图32“信(伸)”和原图41“熊经”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導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相合。②《隋书·经籍志》曾记述有《行气图》一卷,《导引图》一卷,但原图已散失。③同写在一张帛书上的《却谷食气篇》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确定该图为养生图谱。故而,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一致断定该图谱为导引养生图谱,最后定其名为《马王堆导引图》)(图1)。  《马王堆导引图》从1973年发现、裱糊,1974年开始描绘,到1978年最后完成,历时5年。该画共4行,每行绘有11个人,总计绘有44个正在进行导引锻炼的人物。《马玉堆导引图》前书写的是《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和《却谷食气篇》。有学者根据整卷帛书的内容,把它与传世文献《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联系到一起,提出这是一部完整的书籍,即《导引食气卷》。后来张家山汉简《引书》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阴阳十一脉灸经》目前被学者认为是传世经典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的前身。耐人寻味的是,《黄帝内经》记述的经脉是十二条,而《阴阳十一脉灸经》缺少手厥阴心包经之脉。我们不能由此简单地认为十一脉是因为当时的经脉理论发展尚未完善,还未认识到手厥阴心包经这一经脉。其实,十一这个数字跟古代人的宇宙观有着密切联系,它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观念。《国语·周语》中记载,“天六地五,数之常也”,认为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种现象,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这是自然界的现象。另外,秦国医和为晋平公诊病时,有一段关于病理的议论。他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左传·昭公元年》)。  从上述记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脉的数目,还是写在《阴阳十一脉灸经》后面的《导引图》的绘制,都无一例外地和春秋时代人们思想中的宇宙观念息息相关。《导引图》的绘制还与古代人的阴阳观念有关,11为单属阳,4为偶属阴,阴阳相配,再加上帛书篇幅的限制,从而组成了11列、4行的《马王堆导引图》。  《马王堆导引图》是马王堆汉墓发据的重要成果,而《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主要是由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成员、湖南考古研究所周世荣研究员在参考了与导引图有关的大量古籍文献后完成的。课题组在编创马王堆导引术的时候重点比照了马王堆导引图和复原图。纵观整幅《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图2)不难发现,第1行的图像排列最为整齐,错落有致。除第1行全部穿长衣外,其余3行都有赤膊的图像,且习练者大部分为男性。它们的分布特点是第2、第3行各有1个裸上体图像,而第4行却出现4个。  根据《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所描绘的动作大致可归为以下5类(括号里的文字是马王堆导引图整理小组专家补缺的文字)。    (1)仿生导引的动作有:沐猴讙引炅中、鹞背、鹤(唳)、龙登、 俛蹶、猿呼、堂狼、熊经、龟恨(咽)、(鸟)信(伸)、鹯等。    (2)以治病为目的动作有:(引腰痛)、引膝痛、(引)痛目、引胠积、(引背痛)、引温病、引颓、(引头风)、引痹痛、(引)腹中、引项、引聋、(引)烦等。    (3)可以明显辨析的行气动作有:仰呼、沐猴讙引炅中、(龙息)、(胎息)、(燕息)等。    (4)有关壮力的动作有:(踢脚)、(挽弓)、折阴,俛蹶、堂狼、以杖通阴阳、龟恨、(捩肩)等。(5)可以归类于按摩术的动作有:(捶背)、引胠积、坐引八维、引痹痛等。 《马王堆导引图》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天发掘和研究这一古老而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健身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古代养生史和体育史的内容,也对当今的养生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陶唐氏所处时代的“作舞以宣导”,到庄子所说的“吹呴呼吸“熊经鸟伸”导引养形之人,以及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养生术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已有了较为完备的导引锻炼方法。其中既有伸屈俯仰的引体,又有或吟或息的导气,还有存想的行气及肢体的按摩。此后出现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十二势等功法,都能在《导引图》中找到印迹,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导引图》的继承和发展。  从《庄子·刻意》“熊经鸟伸”的记载开始,至马王堆导引图及《准南子》“六禽”养形之说,到《后汉书·华佗传》的五禽戏,请楚地反映出仿效鸟兽动作的仿生养生功法的历史发展轨迹。  在《庄子,刻意》中还记述了“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呼吸锻炼方法,这种呼吸锻炼方法在后世传承中逐渐发展为静功体系。以呼吸吐纳为主,配以脏腑理论为主要特征的六字诀功法。可以视为此类功法的标志,这类功法侧重于“行气”。  针对具体病症治疗需要或按一定脏腑、器官保健需要为主的导引养生系统,是人类寻找健身方法的出发点。它从单个功法人手,以最朴素的健身思想为指导----“因人、因病、因时施治”。这个系统到宋代走向极致,简约变化为八段锦。这个系统的特点,在于其功法是针对具体病症或一定脏器的保健需要而设计或编订成套的,我们称为祛病健身主线。  除了上述三条主线外,古代的导引养生功法还有第四条主线,即壮力健身主线,“易筋经”是其代表,这个系统以强身壮力为主要特点。“易筋经”的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既有养生的易筋十二势,又有练功的许多功法。壮力系统的形成,是武术与导引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它既可以作为强身保健的养生导引术,也可以作为武术内功训练的方法。易筋经是这个系统较早出现与流传较广的功法,也是这个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功法。三、功法再现,利在千秋  随着马王堆研究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马王堆导引图的研究。沈寿的《导引养生图说》(1992)是在《马王堆导引图论文集》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他以影印本《导引图》复原图的44个图示为依据,参考原图及其摹本试作解析,着重考证了其动作命名。他是对照《论文集》进行研究的,顺序及图号均按《论文集》所编,并对《论文集》缺题或残笔不详处一一酌情拟补。这不仅是对《论文集》记述功法原理上的补充,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吴志超的《导写引养生史论稿》(1996)中对马王堆导引图的论述,占有相当重要的篇幅。不仅将导引图谱所记载的功法与后世的《婆罗导引十二法》《达摩十八手》《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进行对照,进一步论述了古代导引术的发展脉络,并且对导引图中“熊经鸟伸”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    1984年在湖北江陵县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引书》,对进一步了解汉代及汉以前的导引术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的出土,为研究《导引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1世纪初,为了使健身气功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强身健体服务,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从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养生健身功法入手,以科研课题方式组织专家编创推出了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4种健身气功功法。为挖掘整理更多健身气功功法,向习练者提供更多功法选择,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7年再次组织专家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这次编创工作以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科研课题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经过众多院校、科研单的竞标和专家的严格评审,“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由上海体育学院中标编创。  功法编创过程中,课题组在上海体育学院自编马王堆导引术功法基础上,又深入系统研究各类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明晰了马王堆导引图的文化内涵、功法技术等关键环节。课题组曾赴长沙马王堆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了马王堆导引图的发掘和复原过程,为梳理功法理论,再现功法技术做了扎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于 功法编创的总体思路遵循了以下几个方面:功法原型依据马王堆导引图;功法简单易学,名称便于记忆;动作美观大方;健身功效显著:适合不同人群习练。  为集思广益,课题组专门召开了传统导引养生术观摩研讨会,邀请马王堆导引图的主要复原者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周世荣研究员介绍马王堆导引图发掘复原的过程,并特邀一些对传统导引术具有专长者表演相关的导引技艺,期间还展示了课题组初编形成的马王堆导引术功法。与会专家对功法编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编创的新功法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更具推广普及价值。  课题组经过反复斟酌、论证和研讨,反复征求各界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在2008年通过专家评审,形成了这套古朴优美、内外相合、功效突出的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功法。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动作来源主要取自于《马王堆导引图》。《马王堆导引图》中的17个动作在这套功法中予以保留。起势动作选取了导引图中的一个行气图式,为开始练功做好准备;收势动作通过三环抱气,起到引气归元、静养心神的作用。整套功法以整体观为指导进行编创,功理符合健身气功的传统理论;动作设计围绕肢体进行开合提落、旋转屈伸、抻筋拔骨,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呼吸要求自然,以形导气,意引气行;意念要求宁静、专一而不杂;功法演练要求松紧交替、舒缓圆活、形意相随、身心合一。  自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面世推广以来,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为增进世界民众身心健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于----健身气功空中课堂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