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多少度水泡脚好,泡多长时间为宜 科普

科普

2024-07-16 09: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秋冬季节,很多人都喜欢在睡前泡个脚,暖乎乎地进被窝。

但就是这个看似百利无一害的养生方法,却可能让糖尿病患者“烂脚”——出现糖尿病足。

脚发白、发麻,是糖尿病足“前奏”

临床上常能见到这样的例子——先是因糖尿病引起下肢神经、血管病变,致其脚上的感觉减退,受伤而不自知、不重视;由于“糖友”的愈合能力较差,伤口发生感染,形成溃疡;溃疡若长期不愈合,创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最终可能要截肢。

所以,“糖友”平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脚。

一旦有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迹象,要尽快就医,以免发展为糖尿病足。

比如,足部皮温下降;皮肤营养不良,如干燥、弹性差、有蜡样光泽;皮肤颜色改变,如足部抬高时苍白、下垂时红紫,甚至足部颜色青紫等。

一旦出现伤口,更要马上就诊。拖得越久,患上糖尿病足的风险就越高。如果在社区医院处理,一周后伤口无改善,要立即去看糖尿病足专科。

泡脚水别太烫,10分钟就够了

有糖尿病,还能泡脚吗?当然可以,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水温过高

泡脚前请家人帮忙试一下水温,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10-15分钟即可,泡脚时不要用力搓揉双脚。

泡脚后认真擦干

擦脚时要认真检查双足,观察是否有局部皮肤发红、疼痛、出水疱等烫伤的表现;一旦有,要尽快去看医生。

谨慎使用暖风机、暖宝宝

出现烫伤后要就医,切勿涂酱油、食盐、面粉、牙膏等,因为可能会造成伤口感染。

高风险“糖友”,3~6个月检查一次脚

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足的高风险人群:

1.足部出现麻木、疼痛的症状;

2.扁平足、高弓足、趾拥挤、足趾畸形;

3.脚上皮肤皲裂,有老茧,有脚气等真菌感染情况。

单项高危风险患者,建议至少每半年就到糖尿病足专科检查一次;具有多项高危因素的患者,则3个月去看一次。

非高危风险患者,每年检查一次即可。

鞋子没选好,也容易发病

还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为穿着不合脚的鞋,导致脚受伤,引起糖尿病足。

“糖友”的鞋子,更需要精心挑选。

首先,鞋袜不宜过紧。

袜子应当保持干燥、透气,最好是无接缝、无压迫性的浅色棉袜。选择有鞋带的鞋子,有助于将脚固定在鞋内,鞋子尽量穿较宽松的。

其次,尽量不穿高跟鞋。

鞋跟最好低于3厘米,长期穿着高跟鞋会引起甲沟炎、胼胝、足部溃疡、扁平足、关节扭伤等。

另外,穿鞋前先检查鞋底。

确保鞋底没有尖锐的东西,将手伸进鞋子里面,确定没有小石子等异物落入其中。

如果有必要,可寻求专业足病医生的帮助,定制一双合适的减压鞋。

“糖友”运动后,记得检查脚

常听医生嘱咐“糖友”,要注意饮食、多运动,可“糖友”的脚如此脆弱,万一受伤岂不是很麻烦?还能运动吗?

当然可以。

不过,“糖友”需要先进行心肺功能、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必要评估,再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与自身的年龄、病情、身体承受能力等相适应的运动方式。

比如可以散步,练太极、打乒乓球等,每次运动时长控制在30分钟至60分钟,一周进行3~5次即可;在家时可做提脚尖、抬脚跟等运动。

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避免出现低血糖;选择专门的运动鞋和棉袜,避免擦伤足部。

运动后,要及时检查脚是否有划伤、擦伤等情况。如果有,可用碘伏等进行简单消毒,然后去医院处理。

糖尿病患者,剪指甲要注意

1、除了指甲边缘,其余部位可以修剪平直。

2、不要在光线差、视物模糊的情况下修剪,以免误伤皮肤,剪出伤口,必要时可向家属、专业足病医生求助。

3、如果出现嵌甲、厚甲、青紫甲等问题,甚至因此引起疼痛,切勿自行处理,要去看医生。脚上长老茧、鸡眼等,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原标题:《科普 | “糖友”泡脚,10分钟就够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