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从1岁到140岁,太美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古代100岁的老人叫什么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从1岁到140岁,太美了!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从1岁到140岁,太美了!

2024-07-06 0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15岁。

及笄[ jī ]: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20岁。

二八: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 qí ]: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耄[mào]:古称80岁至90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80岁以上。

米寿: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百岁高寿。

茶寿: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中国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意味深长。

你的年龄在古代怎么称呼呢?

原文标题/从1岁到14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太美了!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与划分:深邃而雅致

转自/中国国家历史( ID:zggjls)

现代人对年龄的划分与称谓,往往是以年岁的增长而定的。通常可以分为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等。古代人对年龄的称谓与划分,虽然也是根据岁月的增长而定,但其说法却显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如对处在童稚阶段的小孩,称“总角之年”。《诗·齐风·甫田》里写道:“总角卯兮”。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这不是很形象吗?

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称“豆蔻之年”。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也用以比喻处女。

十五岁的女孩则称“及笄之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原意是结发而以笄贯之。也指女子达到了结婚的年龄。

十六岁称“破瓜之年”、“瓜”字拆开为两个“八”相加。诗文中多用于女子。《通俗篇,妇女》中有:“宋、谢幼槃词,破瓜年纪小腰身”之句。《通俗篇》又载若吕岩赠张洎诗道:“功成当在破瓜年”。这是指六十四岁,用两个八字相乘而说的。

男孩子长到二十岁称“弱冠之年”。《礼记·曲礼上》云:“二十日弱,冠”。古时要为这些年满二十的年轻人举行冠礼,戴上冕(帽子),表示他们已经进入到成年人的阶段了。

人到三十,称“而立之年”。《论语·为政》有“三十而立”之句。意思是说三十岁左右的人阅历多了,能力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工作了。

“不惑之年”则是四十岁人的代称。人活到这样的年龄,经过生活的严峻考验,头脑要冷静得多,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自然要强多了。

《论语·为政》里说“五十而知天命”。因此“知命之年”就成了五十岁人的代称。“天命”一词,按儒家的说法,当然包含许多封建因素。如果按照《荀子·天论》:“人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说法,则我们可以理解为:到了这样的年龄,由于知识的累积、实践的增多,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都有了了解,可以运用它来为我们服务。

人到六十,则称“耳顺之年”,也是从《论语》而来。这可能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说的。庾信《伯母李氏墓志铭》中就有:“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之句。六十也称“花甲之年”,这来源我国阴历天干、地支六十而一转的计算法。

“古稀之年”则是七十岁的代称,也作“古希”。杜甫的《曲江》里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礼记·曲礼上》六十为“耆”,五十为“艾”,八十、九十为耄和耋,这是对老年的泛指。

“期颐之年”则是对百岁老人的称谓。郑玄注曰:“期,犹要也,颐,养也。”方氏曰:“人生以百岁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苏轼在《次韵子由三首》中写道:“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其咏叹高龄娱乐之意,溢于言表。

文章转自《历史大观园》1987年第12期,作者:文醉仙,原标题:年龄称谓杂谈

★★★★★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青年文摘( ID:qnwzwx),由潮安健康( ID:e19620228 ) 推荐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与微信号 。潮安健康( ID:e19620228 ) 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潮安健康( ID:e19620228 )所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潮安健康( ID:e19620228 )平台无关,仅供临床与研究参考,非医务人员请勿试药。

编辑:寒香医路。

友情链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