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代文化与矿业开发之青铜时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商周最大的青铜器叫什么 河南省古代文化与矿业开发之青铜时代

河南省古代文化与矿业开发之青铜时代

2024-06-29 1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又一高潮期,采矿、冶炼和制造工艺都有了明显进步。1973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铜绿山铜矿工人采矿作业时发现了著名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遗址内出土了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法的竖井、盲井、斜井数百座,无支护竖井10多座,大小平巷近百米,显示在春秋时期铜绿山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深井开采,并且成功地解决了井巷开拓、井巷支护、矿井提升,以及排水、通风、照明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胡永炎等,1997)。遗址各式炼铜竖炉有29座,古炉渣总量超过40万吨,渣中含铜量一般小于0.7%,而含铁量却高达36% ~ 50%,铜被熔出,而铁却依然保留在炼渣之中,说明当时的冶炼水平较高(卢本珊等,1981)。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较之商周时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分铸法的广泛应用使青铜器结构日趋复杂,更具艺术感,如莲鹤方壶,同时也表明在焊接技术上的进步,已掌握锡焊、铜焊、铅锡合金焊接技术(卢本珊等,1981);失蜡法的出现,铸造了大量雕镂复杂的青铜器,如云纹铜禁。此外,青铜鎏金和嵌错工艺也相当发达,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饰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上不脱落了。嵌错是在铸好的铜器表面上镶嵌其他材料做成的丝或片,再磨错平整,构成纹饰或文字。所镶嵌的物质主要有绿松石、宝石、红铜、金、银等,其中铜器上镶嵌金银最为特别,被称为“错金银”。东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在奴隶主贵族逐渐衰亡,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正式走向历史舞台这一历史转变中发展起来的。春秋时期在器物种类上与西周后期没有太大区别,总的来说食器、乐器种类和数量很多,称之为“钟鸣鼎食的组合”(卢本珊等,1981);战国时期由于传统礼乐制度进一步衰落,青铜礼乐器在数量和比例上也逐渐减少,而青铜质日常生活用器则逐渐增多。而鼎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一直是重要的青铜器,即使是在战国时代,大墓中依然出土了大量钟鼎,且钟必成编,鼎必成列。东周时期各诸侯国不同形制的鼎,不仅是诸侯国文化多元性的体现,也是列国对于霸权争夺的象征。统治权力的不断下移,也给固化的社会阶层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诸子百家争鸣、元典创制,中国文化轴心时代就此形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